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并简评:裘沛然老仙翁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

(2011-07-04 14:49:28)
标签:

文化

分类: 综合→随笔

转发并简评:

裘沛然老仙翁死后才能公布的真心话

 

     最近看到据说是《文汇报》发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裘沛然对中医的看法,特别是他对《黄帝内经》的认识,如果这真是裘老讲的话,又岂能成国医大师?国医大师都是这种认识,中医必衰无疑!

     不过,该短文的发表也让人不免有些疑问,有何依据说明这就是裘老的观点?即使是裘老的观点,为何裘老不直接发表,要等仙逝后才让×××发表?×××发表有何授权的依据?如果讲不清楚授权依据,我们怎么相信这是裘老的观点?如果将来路不明的观点扣在裘老身上,这样厚道吗?

     如果真是裘老的观点,2009年刚授予裘老的“国医大师”的美誉,就不知该怎样理解了?

 

---------------------------------------------------------------------------------------------

     以下内容据说发表于《文汇报》5月15日第6版特稿: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相关报道:

    中医的现状,是我们常议的话题,有过多次,我们深谈结束,他总要关照:慎勿多言,有的话等我死后再说,否则要被骂死!
    现在,大师去世了,“有的话”,可以公开了。

    首先是《黄帝内经》。他常说,《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尤其被一个作家,解读成上下两集的“巨著”后,它的地位更“虚胖”,像“圣经”一样,其实它也就是当年的“诸子”书之一,反映了两千年前,国人对人体疾病的认识,真知灼见固多,谬误偏见也有,何必对它顶礼膜拜呢。 

    比如《内经》说,天有日月,人有双目,一阴一阳。荒唐。还说,天有群星,人有列齿,天人对应,星齿感应。挨得上边吗?所以,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 

    其次是中医疗效。千言万语,惟疗效是硬道理,我们曾问他,怎么解释很多病,中药服下去,就是不死不活呢? 

    裘老听了微笑,说,我有“三非”答你疑问。 

    一非,今药非古药。中药的药效,讲究“地道”,大黄,肯定是四川的最好,山药,当然是河南温县的最好。可现在的药材,到处乱种,热带的,到东北拉暖棚也种,还大量地、偷偷地使用化肥,以缩短它们的生长期,你说这东西的有效成分会达标吗?疗效会好吗? 
    二非,今人非古人。抗生素发明以来,已影响了四代人类,体质已经今非昔比,用药还按“老规矩”,怎么会有疗效? 
    三非,今病非古病,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以来,病种病类(包括病毒)变化已大相径庭,你辨病下药还是“按既定方针办”,怎么会有疗效? 

    记得他当年这番话直说得我们目瞪口呆:这就是说,像神农一样重新尝百草、像李时珍那样重新斟酌剂量的时代又要开始了? 

    他笑而不答,说,现在的中医,说穿了,都靠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但你不进反退,叫人怎么说呢,而政策是要变的,“基本国策”尚且要变,万一变了,你怎么办? 

    我们说,几十年来,中医界发了多少论文,报告了多少成果,难道…… 

    “大都是虚的……”他无奈地笑笑,我反复说过,只有疗效是硬道理!论文和成果必须转为临床疗效,社会才服你呀。比如癌症,我这一生,看好不少癌症,也看砸了不少癌症,过了九十才豁然顿悟:要和癌症“和谐共处”。唉,可惜觉悟晚了,设若再假我阳寿一纪,我当整理出一套中医治癌的高效疗法,胜于西医远矣。 

    斯人已去,言犹在耳。记录在兹,备有志者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