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认只有中国文化是“道”  愚昧可笑

(2009-12-26 13:47:16)
标签:

毛嘉陵

中医药文化

易经

道器论

中国文化

文化

分类: 东方科学→《第三只眼看中医》

自认只有中国文化是“道” <wbr> <wbr>愚昧可笑
 

毛嘉陵 撰文

    国人有时候很自卑,但有时候又很盲目地“自豪”,比如从20世纪初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在谈到中西文化的区别时,常常借用《易经》中的“道”、“器”概念来加以划分,甚至以此来评价中西文化的优劣高低,认为中国文化是高层次的“道”,西方文化是低层次的“器”。下面以中医药为例进行分析:

    中医药界的一些业内人士常常沾沾自喜地说中医是高档次的形而上的“道”,西医是低档次的形而下的“器”,这就是在中医圈内非常流行的“中西医道器论”。事实果真如此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来看看什么是“道”、什么又是“器”?

    “道”、“器”之说最早出自于《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般的解释是:“形而上”的东西就是“道”,指抽象的哲学方法、思维活动,以及对事物本原和普遍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看得清、摸得到的东西或实物。

    下面我们将试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思维方式来分析,也许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些似乎明白但又模糊的问题能够更容易理解:

    1.“形而上下”是否应该按“形而内外”来理解?

    以上对“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解释,似乎很好理解,但似乎又很难理解,因为我们在谈论这个“上下”问题时,缺乏对中间环节的表述。也就是说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应当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参照物,按照字面来理解,这个中间的东西应当是“形”。

    那么“形”是什么呢?“形”就是形体、形象、形式,这些都与物质结构有关的,也就是“形而下”所指的那些东西,其实就是“形的本体”,也就是说它并没有真正指向下。

“形而上”所指的是一些事物本原的、规律性的东西,它确实不是“形的本体”,但也不能说它就高高地在“形之上”,而且已经没有“下”了,何来“上”呢?

    虽然我们不可能去修改《易经》,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句经典名言,尽量避免将此误为评价事物高低的标准,我倾向于将“形而上下”理解为“形而内外”。因为这样更符合“道”、“器”的定义和关系,这样也更准确一些,即:

    ①“形而内”:指对“形”的“内在的”以物质结构为主的认识,或微观剖析,这就有些像还原论的研究方式了。也就是说只要涉及到以物质基础和结构为主的认识,都可归于“器”。如果要区分,就是“大器”和“小器”之分而已。

    ②“形而外”:指对“形”的事物发展规律为主的认识,或宏观把握,这就有些像整体论的研究方式了。也就是说只要涉及到以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为主的认识,都可归于“道”。如果要区分,就是“大道”和“小道”之分而已。

    2.“道”和“器”并非截然对立

    在表述认识事物的方式时,用“道”和“器”已足够了,但需要强调的是,“道”和“器”并非截然对立的存在,实际上这是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反映和描述客观实在的两种认识方式。

    比如,在医学研究中,侧重于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研究,则可能更多地体现出“道”的特征;侧重于对人体器官、组织的物质基础和构成的研究,则可能更多地体现出“器”的特征。

    再如,在研究人体内外关系时,也存在着一会儿体现出“道”的特征,一会儿又体现出“器”的特征。

    ①往外看:“天人合一”反应了人体与自然社会等外在环境的关系,这其中更多的可能会体现出“道”层面上的东西,但同样仍然会涉及“器”层面上的东西。

    ②往内看:从解剖角度研究人体生命,则更多地体现出“器”层面上的东西;从生理变化规律上去研究,则更多地体现出“道”层面上的东西。

    3.对中西医“道器之分”的重新认识

    按照以上理解,我们来看中西医学之分:

    ①中医学有很多理论知识是对人体生理病理发展规律性的研究和把握,可以称得上是“道”层面的东西,但西医学中仍然有大量的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研究,难点就不能称之为“道”吗?

    ②诚然,西医有很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解剖结构等具有物性的角度研究人体,可以说是“器”层面的东西,但《黄帝内经》中也有不少涉及人体解剖的知识,只是比较粗放而已,实际上也属于“器”的层面。

    作为一个有机体的任何文化形式中,都包含有“道”和“器”的成份,“形而上”和“形而下”或者说“形而内”和“形而外”,就像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和由此呈现出的精气神一样密不可分,以此才能构成一个鲜活的人。因此,我们不宜简单地用“道”和“器”来区分中西文化以及中西医学,否则就是“鲁莽”地割裂文化的无知;更不能滥用《易经》中的这句经典话中作为指向词的“上”、“下”来误为划分中西医高低的标准,否则就是“恬不知耻”般的愚昧可笑。

 

恩格斯将意识纳入物质运动的观点,值得我们重视

 

请点击:

 

    意识也是物质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