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四川地震医疗救护健康急救中医中医药中药毛嘉陵 |
分类: 中医药知识 |
毛嘉陵
①就地取材,临时固定。可选用夹板、木板条、树皮、树枝、绷带、布条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
②注意固定物的松紧度及有效性,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一般固定最好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③有技术条件时,应及时以手法整复,然后予以外固定。
③如固定后疑有血管、神经损伤或受压时,应松解固定或解除外固定。
⑤外固定后上肢应悬吊胸前,下肢应避免负重,抬高患肢。
⑥可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敷消肿。如七厘散、跌打丸等。
2.如何治疗单纯软组织损伤?
①单纯软组织损伤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内服可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外敷可用七厘散或云南白药。
②肿胀明显者,可加用利水消肿中药,如用四妙丸内服外用。
③疼痛明显者,可加用行气止痛中药,如元胡、三棱、莪术,外用止痛膏。
④瘀血明显者,可加用地龙、血竭,外用三七粉。
3.如何控制创伤后并发症?
①创伤感染。在抗生素不足的情况下可应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
②挤压综合症。注意保护肾脏功能,在无透析条件下可考虑应用淡渗利湿中药治疗。如猪苓、茯苓、泽泻、车前草、薏苡仁、黄芪等。
③褥疮。注意卧床患者的护理,防止发生褥疮。如用红花加酒精浸泡后外擦预防。
④深静脉血栓。可应用活血利湿通脉中药治疗。如鸡血藤、地龙、水蛭、三七、泽泻、黄芪等。
著名骨科学家葛宝丰院士:
发挥中医正骨技术优势救治伤员
中医药能够应对地震创伤
刘清泉认为,强烈的“5·12”地震发生在四川的深山区,环境恶劣,医疗条件极差,各种创伤疾患严重,救治条件十分不利。中医药因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和优势,在各种创伤疾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撞击、压迫、砸伤等导致骨骼、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活血化瘀法对于创伤后的修复具有良好效果。在清洁局部外伤伤口的同时,可口服或局部外敷回生第一丹、七厘散等,也可用鲜大小蓟、蒲公英等捣碎外敷;对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采用清热解毒法有明显作用,如选用五味消毒饮、清瘟败毒饮等口服治疗,如果没有消毒液等,可以用金银花、蒲公英等煎汤清洗伤口局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益气固脱法,当以止血为第一要义,在无法及时有效止血和输血治疗时,可以用大剂量红人参和生甘草煎汤频服;在无法开展有效手术治疗和有效内固定器材时,正确的小夹板固定应当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创伤性疾病并发急性胃肠功能障碍,采用通腑泻浊法如生大黄、厚朴、芒硝、虎杖等的及时应用很有必要。
谈到对地震严重创伤手术后器官功能损伤(MODS)的治疗时,刘清泉说,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防治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用肺肠同治法,即用宣白承气汤合凉膈散治疗,药用生大黄、全瓜蒌、桑白皮、炒栀子、芒硝、连翘、丹参、赤芍等,煎汤口服或灌肠;基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治疗创伤后休克、DIC等,可用益气固脱治法,即用红人参、三七等煎汤频服或灌肠;治疗急性肾功能损伤可采用通腑泻浊灌肠汤,药用生大黄、桂枝、蒲公英、煅龙牡等,浓煎保留灌肠。
地震“惊、恐、怒”伤及人们的心理,中医药早期的介入治疗对于调节震后灾民的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刘清泉说,“惊则气乱、恐则气下”。震后灾民气机逆乱,阳气不足,气郁下陷,气郁化火生狂者当时有发生。因此,针对患者不同证候,应因人而异,辨证论治。如气陷证:情绪低落,短气胸闷,胸口有压迫感,舌质淡红,苔白,方用升陷汤,生黄芪、桔梗、知母、白术、柴胡、升麻等。气虚证: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纳食不香,舌淡苔白,脉弱,方用四君子汤,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藿香、陈皮等。气郁化火证:情绪不稳,易激动,不寐,口苦,便秘,舌红苔腻,脉弦数,方用丹栀逍遥散,病情重者可用蒙石滚痰汤。
灾后的中医特色救助
就地取材,小夹板灵活应对骨折
地震中,会有很大一部分被压群众发生骨折。骨折要首先区分是开放式骨折还是闭合式骨折,骨折复位越早越好,早期整复比较容易,也易获得正确对位。但是病人如果有休克、昏迷、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需等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整复骨折。复位和固定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针对开放性骨折,温建民指出,应当充分暴露伤口、充分消毒,进行救治,地震后房屋倒塌可以引起组织的深度刺伤,容易引起厌氧菌的感染,特别是在不具备严格消毒的环境下,如果进行严密包扎,就会导致厌氧菌的感染。
针对闭合性骨折,主要是需要复位、固定,在医疗条件不允许的环境下,中医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治疗是其治疗的优势。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灾区的患者众多,应用小夹板,医护人员可以就地取材,塌方后的木板、桑树皮、纸板都可以临时使用,来缓解病人的痛苦。
活血化瘀治疗软组织挫伤
软组织挫伤是地震中最容易发生的症状之一。温建民建议,针对软组织损伤,在没有消毒措施的情况下,中药三黄汤可以代替消毒液进行前期的消毒,进而使用可以内服的桃红四物汤等活血化瘀药,可以加上土鳖虫以增加其活血化瘀的效果。
预防挤压综合征
温建民强调,在抢救出受灾群众后,要预防患者发生挤压综合征,挤压综合征是被困人员被救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挤压综合征是在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血液和组织蛋白破坏,在挤压解除后,这些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的外伤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由其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针对挤压综合征,西医的办法就是切开引流,中医中药建议使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防止肾功能损害。
中药预防瘟疫
针对大灾之后常有大疫的情况,温建民强调,由于灾后人们生活条件差,食品、饮水容易受到污染,人口聚集,所以容易发生传染病,因此要积极进行宣传教育、组织预防,同时可以使用清瘟败毒饮进行预防。同时,吸取唐山大地震的经验,卫生部门应该调集充足的破伤风疫苗,进行预防。长期的挤压可以导致患者发生褥疮,中医可以用红花泡酒或者酒精来进行局部按摩。
从中医思维
关注震灾后心身障碍问题
----------------------------------------------------------------------------------------------
毛嘉陵最新地震博客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