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4a27a45dga4ef066a2f78&690&690
http://s7/middle/4a27a45dg76e4b28bf326&690&690
http://s13/middle/4a27a45dga4ef0668ff6c&690&690
http://s15/middle/4a27a45dga4eef97bc1fe&690&690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是歌剧《原野》中的重要唱段,表现了一个敢恨敢爱的女主人翁金子,她无视封建社会对女性在名节上的束缚,也不顾封建伦理道德,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真诚而执著,深刻的体现了金子性格上的大胆与泼辣。笔者通过对这首咏叹调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进而管窥出其创作特征,并就其演唱进行阐述。
关键词:《原野》《啊!我的虎子哥》音乐特征
演唱
1、关于歌剧《原野》
歌剧《原野》是由万方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金湘作曲。万方把她父亲曹禺的原著在过去舞台和银幕上删去的一些戏(如“阎王殿”等)加以恢复,并尽量发挥歌剧的特色。1987年7月25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歌剧以大胆的探索创新,精巧的整体构思,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赞许。
《原野》本是青年农民仇虎的复仇与爱情的故事。原著留给人们更多的印象是“复仇”的“恨”的形象。而歌剧却省略了许多情节,把重点放在展示人物深层的心灵和感情上。鲜明地揭示出仇虎的恨来自他对被人霸占为妻的情人金子的爱和对其惨死的父亲与妹妹的爱。歌剧作者更借助音乐,把剧情推入了更高的诗的意境,以泼墨的诗情渲染了仇虎的怨恨与复仇。《原野》共分为四幕,其音乐结构布局合理,逻辑严密,整体性非常强。作曲家没有按照以往的“分曲结构”或“贯穿结构”的单一创作手法,而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构思。声乐部分以分曲结构为主,器乐部分则以贯穿结构为主。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是《原野》第二幕中的第二首,女主人翁金子的唱段。在第二幕中,金子与仇虎重逢,甜蜜的相处了十天。仇虎的粗鲁惹恼了金子,金子口是心非的叫仇虎“滚出去”。当仇虎拿着衣服准备离去时,金子飞奔上去,拦住仇虎,贴在他的背上,动情地唱出了这首《啊,我的虎子哥》。她将压抑了八年的感情吐露出来,她哪里舍得仇虎离去!这是金子爱情的表白,表现了一个在十天的幸福生活后又“活”了的金子,她深爱仇虎,对爱情一如既往,真挚感人。
2、音乐分析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调性在bG大调上。
(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前奏不到2小节,短小、简洁,是属和声到主和声的进行。
A段(2-17),旋律在第二小节的第四拍进入(弱起),a句由两个2小节的乐节构成,由bg2开始级进下行,速度较慢,在调式上,虽然是自然大调,但有民族调式的因素,如谱例1中,在偏音的运用频率上很少,使旋律具有五声性的色彩。同时在和声手法上,使用了附加四度音和弦和二度叠置和弦,使音乐在和声上也具有民族特色。b句是a句的一个承接,前半句音调相对平稳,节奏上使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后半句在“胜”字上做七度大跳,以突出金子与仇虎生活在一起,虽然只有“十天的日子”,但是“胜过这一世”;c句在音乐情绪上是一个大转折,由bb2音开始并做自由延长,着重突出与仇虎的相见使自己又重新活了起来,用这样一个高音来强调“我”又活了,后面反复了我又活了;第四句b1
是一个合句,变化重复了b句的材料。
谱例1:《啊!我的虎子哥》第2—6小节
(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B段(17-30),d句由两个2小节乐节构成,旋律以级进为主,在和声的配置上做了同主音大小调的下属和弦交替处理,即第18小节用bG大调的Ⅳ级,第19小节用了bg小调的Ⅳ级,造成明与暗的色彩对比。b2句是b句的变化重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1-26小节,旋律起伏较大,并使用滑音记号,表现出金子复杂的心理;27-29小节在音乐结构上是一个补充。在24-27小节的和声处理上,采用了Ⅳ持续音上的属和弦,造成较弱的不协和的效果。
结尾(31-33),对全曲进行补充,和声上做Ⅰ—Ⅳ—Ⅰ变格补充终止。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旋律的写作上作曲家仅仅抓住咏叹调这一声乐体裁特征,在音高材料的组织安排上颇具匠心,同时结合中国的民族调式,以及民族化的和声手法,使得这首咏叹调具有我国民族风味。全曲做到了唱词结构规整,符合戏剧人物表现需要。
3、演唱处理
音乐作品通过音乐家的二度创作表演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成功的再创作不仅可以准确揭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还可以使之更鲜明、更完美,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表演者再创造的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作品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潜在性,使前人未能意识到的审美价值获得展现,使作曲家本人未能意识到的美的因素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积极的表演再创造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把欣赏者引向美的音乐世界,而低劣的末流的表演则会给音乐的欣赏者以精神上的折磨,因此我们应该在进行歌曲二度创作时注意把握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审美原则。就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演唱,笔者依据歌词逐句进行分析:
第一句“啊!我的虎子哥”,“啊”字的音高为bg2,音量控制为P,这一声“啊”字夹杂着金子对八年来失而复得的爱情所无法表达的情绪,包含了她多年来积压在心中对仇虎无尽的爱,也表达了她害怕再次失去仇虎的恐慌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因此,这一声“啊”更近乎于一声呻吟,一声发自心底最深处的叹息与呼唤。演唱时应注意充分放松,气息要控制好,先是弱处理,然后将声音慢慢变强。这个“啊”的起音要自由、清楚并富有弹力,伴随着人物心理的情感唱出来。“我的”二字要唱的轻快;“虎”字在音量上要稍微强一点,使声音与节奏完美的结合起来,听上去使人感到对虎子非常的亲切、心爱!唱“哥”字时拖住;到了第二句“你这野地里的鬼”时,由于“这”字音域较高,在唱“你”时,调整好气息,为高音做准备,后面几个字着重突出“鬼”;在咬字过程中一定要字字清晰果断,前面这两句演唱时要特别注意与伴奏的配合,不要唱得过于自由。在“这十天的日子”一句中,“这”字在咬住字头后做上四度跳进,而后的几个字唱的流畅、深沉,到了“胜过一世”一句,在七度的大跳上喉头放松,切忌声音卡、压,气息深一些,要唱得泼辣一点,表达出与仇虎在一起虽然很短暂但那种幸福的程度——“胜过一世”。
“我又活了”这一句,“我”字是全曲的最高音bb2,并加上自由延长标记与“f”的力度记号(见谱例2),以突出金子与仇虎重逢十天后精神上真正的脱胎换骨,作曲家这样安排是别有用意的,就好比过去那个痛苦压抑的金子已经死去,经过了真爱的洗礼她又一次重生了。这个bb2,演唱时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气息稳住,以强的音量唱出并在高音上保持足够的时值,两个“活了、活了”在语气上,后一个要比前一个处理的更强。“这活着的滋味啊,什么也不能比”两句,要唱得幸福、甜美,以表达出内心对主人翁现在这种生活的无限向往。
谱例2:《啊!我的虎子哥》第11—13小节
(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咏叹调的第二部分,金子开始回忆这几天的生活,音乐变得抒情缓慢,由“p”的力度进入。“黑夜变得是那么短,醒来心里阵阵欢喜。”这两句在演唱时要稍微喜悦一些,要注意把握好“夜”字的节奏时值。“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你,我的亲人啊。”这两句演唱者要注意“一切”、“都”,“有了你”这几个词作重音处理。由于“亲”字的音域由be2跳进到bb2,所以在演唱时要处理好这个闭口音,在咬住字头后稍微放下腭,软腭抬起,声音做到不挤、不卡。“我哪能不疼,哪能不爱”两句旋律相同,但在演唱处理时后句的语气要进一步加强。唱最后一句“哪能丢了你”时,应在“丢了”之后换气,以便使“你”字保持8拍半的强音并结束。
此外,在演唱时还需要与钢琴伴奏很好的配合,如在第11-13小节中伴奏上使用的五连音节奏,与“我又活了”的抒情场面相配合,在演唱“活了”时由于是切分节奏,所以与伴奏的五连音要配合好。总之,歌唱时既要做到声情并茂,也要与伴奏很好的配合,以便把作品表现的更加完美。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是歌剧《原野》中的精彩唱段,它以简单的曲式、优美抒情的旋律、民族化的和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咏叹调的魅力。如何更好的演唱这首作品,我们不仅需要扎实的演唱基础,还需要对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创作特征做进一步的理解,进而全面的把握作品,达到完美演唱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