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兴八首(一)诗改散文

(2007-12-30 17:21:25)
标签:

教育

分类: 讲台碎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捣衣石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诗改散文:

 

 深秋的早晨,清霜如雪,一夜之间满山遍野的枫叶凋尽了。脚步所到之处,只听见一地残红未褪的枯叶索索作响。独立船头,放眼望去,巫山上下,长江内外一遍萧森的景象。阒寂的林木深处偶尔传来一声清猿的哀鸣,或几声野兽的低吼,让来往的行人闻之不免毛发竖立,心怵胆寒。

 江面上江水汹涌如潮,一层高过一层,叠起万重浪,仿佛与天齐高,挟着吞天盖地之势,劈山奔腾而来。而天空若墨水洗过一般,巫峡幽若深渊,云雾低垂,和着蒸腾的水气,凝成疑团,像一床厚厚的灰毛毯压在江面上,在熹微黯淡的光线中,小船在急流里飘摇不定,险象环生。

 我不知道江水要将我的命运之舟推向何方,也不知道我还要孤身漂流多久。自从我离开成都,从云安,到夔州,两年多来我看着菊花开了,谢了;又开过一遍,又谢了……回想起旧日美好安宁的时光,想起故乡长安的亲人、朋友,那些“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岁月烟云,如今是沧桑已改,还是依然如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多么希望皆一双大雁的翅膀飞回长安,或踏一苇之舟渡江北去,捧一掊故乡的热土啊。然而,我却滞留在这孤舟之上,有家归不得,那系住我孤舟的缆绳,系住的是我那思乡的孤苦的心。纵然我归心如箭,心有千般愿,奈何天不遂人愿,唯有泪湿长襟。

 江流更急了,峡谷更暗了,天也更冷了。秋风割面,飒飒瑟瑟地吹着,割破我单薄的寒衣,割痛了我的肌肤,浑身上下禁不住直打寒颤。这刺人的秋风呀,仿佛催促着每一个天涯的游子快快回家,催促着每一位独守闺中的妇人为远方的他缝制寒衣。这时,秋风更紧了,我仿佛听见远处高高的白帝城中传来万户捣衣之声,在浓浓的夜色里急促有力,长长短短,匆匆悠悠,那一声声捣衣声,如同捣在我的心里,也捣碎了我柔软的思念……

 啊,故乡,我何时才能重回你安宁的怀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咏校园一串红
后一篇:咏李清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