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兰亭绍兴方言抗战张建雄娱乐 |
分类: 另类影视 |
灾难片作为荧屏的一大题材之一,涵盖了来自于“天灾”、“人祸”等各方面的内容,近年来中国电影史上的《唐山大地震》、《1942》等再现了历史片段中震撼人心的一幕,内忧外困、自然天灾、战争冲突等缩影到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带来强烈的心灵撞击和人性悲悯情怀。影片《兰亭》以一个绍兴兰亭风景区为地域背景,讲述了1931年至1941年十年间发生在绍兴城的一段传奇往事,通过对主人公林耕生活的变更,以及亲情、友情、爱情在侵略战争中的破灭,真实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的悲情与残酷,同时赞美那些在抗日的年代里所涌现出的大情与大义。
与《1942》这部灾难片更注重“天灾”的饥荒生涯相比,《兰亭》更趋向于对“人祸”——抗日侵略的奋笔批判。《1942》中以“逃荒”经历为主线,以老东家和佃户的逃荒生涯为切入点,以背井离乡的步伐为时间推进,再现了国民政府、军队、神父、国际记者、外交等各个方面的世态人情,如恢弘的大手笔,凸显出战争在人民身体上的疾苦。而《兰亭》叙事风格更加舒缓,让人观看后,有慢慢渗入的刺痛感,将温情灌输进战争的残酷中,主人公林耕本为地方士绅,与日本商人之女秀代两情相悦,这对年轻人的爱情置于兰亭的青山秀水间,更增添了“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的悲剧气氛,林耕所经历的,是日本侵略者对本土的践踏,是对同胞的残杀,而另一暗线,是日本女子秀代的悲剧命运,由于家族利益驱使被卖,又在中日战火下,对正义和爱情的坚守,最后被军国主义洗脑的亲生父亲所杀。这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和命运穿插其中,更增添了战争的残酷,情节中轰炸机的肆虐、残杀的场面、骨肉分离的残酷都唤起了观众的人性悲悯。
《兰亭》片名的翻译为“The
《1942》总领时间段落,《兰亭》勾勒地域风情,相同的,都是从小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中苦苦生存的缩影,在灾难中安身立命的信仰支撑,在影片中给观众开启了来自于时间和地域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以小见大的战争剧,带着观众一起进入了鲜为人知的片段历史,触摸到底层的炼狱般的烈火,回顾与展望,总是我们依旧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