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圆其说http://club.heima.com/images/brow/003.gif
在众多的高手面前论画,的确是班门弄斧。说实话,我是画盲。不懂画技也不懂画法。在这,我不是论画,只是赏画,也许我赏的只是自己的主观认识,最初的直观感受,也许我根本就没有读懂大师画中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与大师所要表达的心灵世界。不过我想对这首诗的立意说点自己的看法,也算是自己自圆其说吧。
在子语堂的朋友,我想是都知道黄宾虹大师的。但对大多数朋友,我想还是有必要把黄宾虹大师作个简介。
黄宾虹(1865-1955)
中国近现代杰出画家。以所居潭渡村有滨虹亭,因号滨虹,后改写宾虹。初名懋质,应试改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
,陈崇光等学花鸟。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擅长山水画,兼作花鸟画,并进行绘画史论和篆刻的研究、教学,以及中国美术遗产的发掘、整理、编纂、出版工作。
黄宾虹的山水画古拙奇峭,浑厚华滋,混沌里绽出光芒,反其道而行之又合于道的艺术,是一种常人无法达到的生命哲学与人生极尽的艺术境界,他是一位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他的山水画艺术,早已超出中国画一般意义上的画理与画法,以及笔墨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内涵,所以不被时人所理解,正因为如此,他自己预言:"五十年后识真画。"
他在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水法的提出与运用。《山中坐雨》图就运用了渍水法,整幅画面水淋漓湿辘辘的,氤氲交错,传神般地透出山水自然的烟岚迷蒙,草木华滋的神韵。
黄宾虹大师的画,如今有了更多的研究者,然而还未形成学术热潮。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深刻,最具权威的有关黄宾虹山水艺术研究方面的论著,就是叶子著的《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与他的"五十年后识真画"的预言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写诗的立意也缘上述原因.第一二句写其墨水法产生的效果。雨中的山城像挂了水帘栊,山中云雾缭绕,草木葱茏。然而这么好的画,不被时人所赏识,只有这画中的一草一木,氤氲的雾气,还记着自己的主公。刚开始用的是"记",后改为"祭",也许这样更有意义。
不知道我这样解释可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