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与展望——积极面对节后行情!

标签:
股票 |
分类: 操作提醒 |
今天是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盘面平静。并不活跃的个股行情,却也保持了盘中较活跃的成交,这反映出目前市场的心态仍然谨慎而迷茫。
对于长达九天之后的节后行情,人们大多还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悲观吗?也说不上,政策积极救市,凭什么悲观?乐观吗?又似乎缺乏底气。一轮暴跌,市场惊魂未定,就象一个人暴病一场,经过吃药、打针、休整,好转了一些,能站起来了,但此时此刻你能有多少豪情?!
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我对节后行情也是将信将疑。但毕竟经历了中国股市所有的牛熊市历练,也算是“久经考验”,我认为:对节后行情应该积极面对。道理并不复杂:
一、这次政策救市力度是罕见的。我们知道,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征一向突出,一轮牛市的崛起与结束,都是因为政策的强力推动或调控。这对那些有经验的投资者已经习惯。这次的政策救市,是全球性的。就已经出台的救市政策来说,其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象“印花税单边征收”,象“中央汇金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三大行”股份”。“国资委支持央企回购股份”。这些都是市场所期盼已久的政策措施。以前的中国股市,其投资价值大多停留于理论,或投资者单方面的价值认同。上市公司、大股东则往往处在投资者的对立面,大股东似乎永远只对融资,圈钱,减持感兴趣。因此,投资者才对“大小非”的减持心有余悸,甚至恐惧。这次政策救市的价值导向看,国家,大股东也承担维护市场稳定,维护自身股票价值与价格的责任。近期二级市场的央企回购,汇金增持行动,市场的反应,说明起到了稳定市场,稳定人心的作用。9月24号,温总理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今天新华社,三大证券报等重要媒体,都刊载了温总理关于“将及时调整政策,保持资本市场稳定”的谈话精神。
政策的调控方向,对股市积极的、利好的政策因素不断强化,这是我们乐观面对节后行情的重要基础。
二、政策救市,行情“井喷”,下跌趋势被阻止。这一周的情况看,成交量有效放大,持续性也不错,特别是因为汇金增持和央企回购,使得一批严重超跌的大盘蓝筹品种成为新增资金、场外机构资金的主要介入对象,这些股票盘大而权重,对大盘的稳定,对带动市场人气,其作用有目共睹。我认为:这种现象不会只是一种短暂的权宜之计,有新增资金介入,也有资金继续介入的理由与机遇。尽管我们还不能判断行情已经发生了转折,但新增资金的积极介入,以及我们目前所处的超跌状态,至少在节后的一段时间里,大盘单边下跌趋势已经结束。盘中的热点轮换、板块轮动新格局,有望形成,对此,心态可乐观一些。
三、节后行情,不宜对大盘指数预期太高,个股或板块的机会更值得重视。大盘连续暴跌,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盘可谓是积劳成疾,积重难返。大盘的转势,需要时间与契机。大盘近期恢复回稳,同样需要盘中个股及板块的轮番活跃,激发市场人气,恢复市场信心,为大盘的真正转势准备必要的市场气氛与条件。这也意味着,节后的机会不在于大盘指数能涨多高,而在于个股及板块的活跃程度。市场节奏方面,很可能形成以超跌蓝筹被机构所增持、被回购形成的波段式机会,以及超跌低价题材品种的此起彼伏效应。看似并不清淡的盘面,但把握住波段的机会,却是对投资者的最大考验。不论是蓝筹也好,题材股也罢,同等条件下,低价将是最大的选股优势。
今天,中国平安一度放量跌停!中国平安比H股中国平安价格低了一大截。但暴跌后的中国平安,仍然高出中国平保一倍以上,高出中国人寿三分之一。中国平安仍然是A股市场金融、证券、保险行业板块中最昂贵的股票。说到底还是价格问题。在熊市背景下,高价股容易被众目睽睽。不过,非传统国有企业的中国平安,在与A股市场的同板块股票的比较中,往往比较另类。比如说中国平安曾经推出的惊天融资计划,比如说中国平安的高管的薪酬高到惊动了全国人大!
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对节后行情的参与,在同等条件下我还是建议:尽可能选择价格低一些,超跌的潜力股票。
敬祝各位:国庆节快乐!节后投资顺风顺水!
叶弘邮箱:yehong96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