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中,最具说服力的是权威的统计数据。
上周六,叶弘参加了在深圳一家营业部举办的股市报告会。地方小了一些,一些股民朋友没有能够进场,即使进场的,也有很多人只能站着。更让叶弘感动的是:这样一场小型的股市报告会,竟然还有来自内蒙、黑龙江、山东等地的投资者。叶弘在此深表歉意。
这样的报告会,在大盘急挫后的清淡市道中,还有这样多热心的投资者关注着股市,这也给叶弘对后市的行情判断提供了人气参考。
上周五,中国权威的三大证券报之一的《证券时报》,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即“深沪证券交易所17周年数据统计”。其中的主要部分,我认为对我们研判行情趋势是有帮助的。
一:上市公司家数
深圳676家
上海856家。
两市上市公司共计1532家。仅就上市公司家数而言,上海仅比深圳多出180家。深圳以中小板为主,轻型化特征突出。上海则以价值蓝筹为主,重量级的居多,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以沪市为重。
二:总市值(亿元):
深圳:4.7996亿。
上海24.9213亿。
沪市是深市市值的5.19倍。由此也可看出深沪两市的规模差异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深市的日成交量却达到沪市的三分之一左右。说明深市的成交活跃程度并不弱于沪市。特别是小盘题材性,成长性股票的炒作方面,深市还是有优势的。
三:市盈率:(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深圳
16.36
32.7
60.23
上海
16.33
33.3
55.2
市盈率一直是市场估值的主要指标。从两个市的市盈率情况看,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市盈率升幅最大的阶段在2005到2006年度。而这轮行情的最大升幅却在2007年。这说明:市盈率的基数越低,上升速度越快。基数越高,上升的难度也就越大。二是市盈率是个静态指标,它是以过去的会计报表为计算依据的。动态的看,今年的上市际交通公司年报出来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肯定的,这也意味着两市的市盈率水平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以目前市盈率水平的高企只是暂时现象。
四:募资总额(亿)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深圳
29
704
1079
上海
300
1862
5654
我们看到:随着这轮牛市行情的推进,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也进入了高度扩张期。比较而言,尽管深市中小板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上市家数远我于上海,但资金募集远远小于上海。2007年,沪市募集资金是深市的4.24倍。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强大的资金力量,是推动这轮大牛市行情的基础性条件。
五:A股均价(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深圳
4.37
7.6
17.98
上海
4.63
7
18.18
尽管目前大盘已经回调了上千点,但两市A股的均价,仍然处在历史性的高位区域。我们从这轮牛市的起点2005年算起,才会知道这轮大牛市已经走过了怎样的上涨空间。这轮大牛市,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赚钱机会。如果说没有赚钱,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叶弘转载这些数据,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市场背景之下,其中的市场含义,人们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另:签售活动通知(北京站)-
12月5日傍晚6:30分叶弘将在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现场签售!欢迎大家的光临!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甘家口大厦北侧十字路口向东300米路南)地下停车场200多停车位。乘车路线:26、15、65百万庄东口下车,489、101路百万庄中街下车,102、103、695、特5、特6、202、804、320甘家口大厦下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