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瑞书法艺术赏析

(2013-08-30 10:46:21)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流天地

http://s7/mw690/4a23ea81gx6CfP8aOYC06&690

戴瑞书法艺术赏析

 

    戴瑞,安徽省宿县人,现为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合肥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安徽省书画院《黄山风书画》执行主编,安徽中山画院特聘书画家,安徽省青联常委。曾荣获全国第六届新人新作展一等奖,入围全国第三届扇面展、邓石如展。书法作品被中国青年代表团作为礼品多次赠送日本、韩国等国家政要、贵宾。曾两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有数百幅书法作品见诸国家级报刊,曾出版《戴瑞书法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术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

   

    ——戴瑞书法作品中的形质与情性的美学形态的思考

   

    以线为特征的汉字是五千年来中国艺术发展的命脉,要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及其流变演进的过程,首先要提及到对书法本体上的研究。还书法于本性,从客观世界的主观性情上彻底了解其"形质",不能脱离研究书法构成的一些最基本要素,如结体的"方圆周整,起笔下笔,恃度寻思,务以平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王羲之语)。用笔上,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墨韵上,水散而墨在,绝浓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迹浮而棱敛,有若有然,布局上,"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而不连,似血脉不断,上下牵连,奇形离合,避就覆与载,拙与正,纤与秾,肥与瘦,增与减,长与扁,主笔与从笔,横势与纵势,中紧与外松,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藏锋与出锋之异,图写其形,各有其势,体裁与格式的设计、行与行之间的气运等。用艺术家的审美感受来通过这些手法和要素创作书法艺术作品。

    从"形质"过渡到"情性"上,也就是说用抽象的线条把人最初始的本能性的东西表现出来,透过这种赤裸裸的个性存在,让书法中,线的自由运动变化和展示,把艺术家完全带入一个想象的时空中去,以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去。

 

http://s4/mw690/4a23ea81gx6CfPcqKyf53&690

   

    戴瑞的书法作品,在书法艺术创作中规定出一整套书法创作实践的规律,从点、面、墨色、结体、章法上使创作的文字成为主体内容和情感抒发的对象。由线的粗细、繁简、枯润、直曲、强弱、拙沉、快慢、轻重、峻险灵活的运用,使这些千变万化的线为审美主体,并铸成了书法的艺术法则、法度,同时也使作品创作中的情趣更加在洋溢着这种浓烈的人格色彩的本性中,更为体现出"一字见其心"的状态。即表现出的戴瑞的人格魅力,则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无疑在人的思维和生命行为现象的揭示过程中表现出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并获得了凭藉的参照,凝练出以审美个性为主要特征的某种东方美学的品质和底蕴。

    钟情于潜质,才能使作品的品味和崇高境界远离了那些粗鲁低贱、贪图名利、性格懦弱和心胸狭隘的"俗气"。这种不是以社会地位论定的,也是非通俗性的,正如黄庭坚所说的"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也",尊重这种告诫,使艺术家的书法审美立场更为纯粹化,艺术更高雅化,更贵乎于"情性",既提高了他们的心灵境界,又能达到如赵之谦论书法一文中所说的"积学大儒"和"不失赤子之心"之意。也正如宗白华写的《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开篇如此说"人愉快时,面是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可以说,"形质"和"情性"产生矛盾时会使书法本体情感表现中的主导性格更为活跃性又是矛盾的。也是统一体的。艺术家情感的变化使艺术家手法的运动变化相统一,同时又产生节律、韵味和美感,所以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情感和艺术家的精神领域,通过技术的物理运动和情感的变化作用而产生出艺术作品的空间境界。

    所以探讨戴瑞的书法作品,就要研究他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审美品格、审美标准、审美意境和审美实践。

http://s5/mw690/4a23ea81gx6CfPe4B8gb4&690

    戴瑞六岁开始习字,真、篆、隶、章、行、草和各种碑帖都认真临过,有深厚的童子功。在这些取之无尽的营养对象里,他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对书法性质方面的探讨,并以艺术的一般原理来观照书法创作过程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解剖书法艺术价值的臆测中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由而进入书法一般性质之描述和独立表现的文化内涵的汉字造型的塑造探讨中。特别是把线的个性美移情到有生气的墨线于水和纸的物理变化中,这种"形质"和

"情性"的即兴变化又使情感性格的意象东西完全出诸性灵之自由的表现,又使他更为自由自在地进行深层次的独创性的思考。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再沿着"字如其人"、"风格其人"的无限的主体论上的反映到有限的客体之中的。"主体的内容"或"主格的我"的一般情感论上。他的性格、表情、姿势和语言等行为被书法的真正属于精神的东西所征服和体现出来了,正如大家对他的字评判如他的性格一样,堂堂正正、大气而遵法度,从字形结构中就能看到他有明确的社会道德品行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所以书体上又形成了一种凝重而又大方和灵活、纯化自然、沉着痛快、笔尖毫锋指使着,意在情先,情在笔先。自如可妙美,离俗不离姿,媚态不脱骨的风格,特别是他近期入选全国楹联作品展的行书对联"梅花一树鼻功德,茅屋三间心太平"可谓笔正则锋易正,中锋即从毫为之,易起易倒,性柔欲正。落笔收其锋又藏锋于笔尖之内,如"梅"字,中锋无不藏锋,又有未尽然也,笔欲圆转又有盖藏中锋之趣,又有劲利取势之逆,虚和中取韵之神情,兔起鶻落,转折随倒随起,气定腕活,如古人曰"心正则气定也"。枯捹处如抽刀断水,得笔须随又失笔须救之意,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之度。

 

http://s6/mw690/4a23ea81gx6CfPqDAb305&690

    在戴瑞书法大幅行草作品中,即有王、米、苏之影,同时又有王铎行草中的"险势"和颜体中"敛"的特征,他主张书法创作中要有"书能表情"之感。书心画,声画形之意的审美形态。行气的变法在章法的运用中更为突出,如他的行草作品《人间词话诗句》第一幅第五行,体势偶有干连,但更感血脉不断,特别是第二幅第四行,最下面"断"字的个体字势,若飞若惊,乍合乍散。这几行间茂密,字体随手所如但皆入法则,第四行巧妙布白,体度变化由此而分,又有观钟、王楷法殊势而知之。直行大小离合,钢曲佳构,第三幅第三行的"宋"字,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又有楷隶之捷,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脱,字虽干连而气相通,在规矩中左顾右盼,纵横曲折不离毫发之间,大有我顺笔性,笔随我势。相得相融,可谓有"字里生金,行间润玉"之感。

http://s16/mw690/4a23ea81gx6CfPotyNh6f&690

 

    从审美意识上来说,戴瑞书法作品的内涵和他的精神气质相吻合,他在书法中表现出的情感正是他书法艺术客体中所反映出的东西。他性格和情感的特点:有血有气、有柔有刚,体现在他的用笔上,力实而不气实,求空必于其实。他多处运用中锋,字的线条、转折圆劲而高异,并兼备阴阳二气,阴也屈郁,阳也豪达,他在人格"形质"上的体现,也将抽象地在"情性"表达的线中反映出了客观事物。主格自由的他和客体的有形和无形完美的结合为一体,他自身真切的体验到应该如何用字形和线、水墨的性情去表现情感,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样,用书法艺术形式表现出缠绵或悲壮的感情,完成一种纯粹情感的阐述,今天高兴则有高兴的字形,明天悲伤则有悲伤地面貌,切实的做到这些和能够使书法艺术明确表现出人的思想,其中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和内涵,还有这种字外功夫的修炼和积累。我相信戴瑞的书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的思维方式,虽然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现代转换形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将屈原这句名言引作他的座右铭,以后将会使戴瑞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美学研究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作者:凌徽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合肥市书画院院长)

http://s8/mw690/4a23ea81gx6CfPpHzxl3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