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头酒,我的酒愁:重温酒头香又醇

(2015-04-16 12:42:41)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4a23d06djw1er7b57govgj20k00c0jt0.jpg

 

 

酒头,字面比较多义,可当酒的领导者讲,能理解成原浆中的最顶级,当然也是个酒品牌。其实我所推崇的,更是作为实体的酒头酒。

这酒属于地域或圈子名酒,在酒军混战的市场上,找不到它的踪影,连广告都未打过的酒头酒,听到这个大气的名字,都是件奢侈的事。

说到奢侈,我又想到,在二十年前喝酒头酒,甚至比奢侈还奢侈。且不说它度数接近70度,光800元的价位,肯定要吓傻一大批酒民。因为,同时期的茅台不过200元,而我的月工资不足购一瓶酒,高攀不起呀,即使犯下轻易神经病,也不会自掏腰包喝酒头。

但,我确确实实喝过酒头酒,但但,不是请客,更不是被请,我忘了在哪里蹭过一回。所谓一回,没等过足酒瘾,桌上的一瓶酒头酒比便分割完了。我最多算是品了品,就是这次浅尝辄止的品酒,让我记住了酒头酒。记住了入口醇香,下肚火热,随肠道往下渗透,却不上头。我常以此当谈资,以为自己是喝过酒头的牛人,蒙不了酒头的追随者,在没喝过酒头者面前,我谈酒生香,腰板挺得倍直。

哆嗦了四百字,尚未说酒头的出处。这是我的疏忽和错误。现在立马补充几句。端庄大气上层次的酒头酒,和茅台镇无关,和杏花村无关,和宜昌市无关,它出自河北沧州市的吴桥县,比作坊大些的作坊,却远离工业化生产的干扰,就是酿造蒸馏出的纯原浆。在勾兑成风的年代,勾兑为王,酒头酒敢于走原浆路线,应该说是件很另类很冒险的事,需要超极限的勇气。

告诉读者们,当时我只知道此酒产自吴桥,但老板及酿酒师是谁,归零。

酒头,对我来说仅仅是场梦,喝过一次后,再无缘对接。渐渐地淡出正常的酒记忆,偶尔的梦里相遇,总觉得它可望不可及。

缘分讲究因果,虽然我不皈依宗教,但缘生缘起的轮回,时常发生在身边,不由得不相信缘分的存在。

三月的一天,吴桥的文友张彦广老弟打来电话,说周末来沧,随行者是酿酒的朋友,专程拜访并求教酒文化。我说,哪里,哪里,求教谈不上,欢迎探讨商议。他一本正经地说,人家可把老兄当成中国酒文化第一人。我赶紧纠偏,千万别这样提,若是提中国酒文化成书第一人,或许还能受得起。

彦广一行周末如约而至,他介绍魁梧大汉叫卢志华,是酿酒专家。我先是不以为然,近两年找我论酒文化的酒者,着实有几个,但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未能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合作往往无疾而终。对此,我有些麻木,有些心冷。但当彦广介绍老卢是酒头酒当家人时,我眼睛为之闪亮,客套话不再客套,而是实实在在地掏心窝子说道,酒头酒可是大家子酒,偶尔喝过,一片敬意,总也放不下,我甚是喜欢。

爱屋及乌这个词用在此时,最为恰当。因为喝过几口酒头酒,就喜欢上这款名存实亡的酒,又喜欢上它的主人卢志华老兄。好感是交流的前提和基石,我们交谈甚欢,从古至今,由今追古,沿着酒文化的长河洗澡,好不快活。

我才知道,酒头酒能走到今天,全是卢志华在坚守。当初,面对勾兑成风勾兑为美得酿酒环境,卢志华坚持走纯原浆路线,杜绝任何工业流程般的勾兑,用手工说话。他明白曲高和寡,但他就是为寡人们酿酒,不上市,不做广告,靠口碑和度数当招牌,卖给懂酒的回头客。

当然这种坚守让卢志华付出了许多许多,交谈过程中他一带而过,从不多讲。还是他的随行好友替他讲,有时卢志华也在反问自己,这是不是自讨苦吃,这条酿酒路到底能走多长多远?不过很快自己回复自己,坚守就是胜利,头撞南墙也不回,一直走到黑。

我当时纳过闷,现在还在纳闷,如此高大上的酒头,有谁会消费?卢志华说,喝茅台的不喝五粮液,喝汾酒的不喝泸州老窖,喝酒头的只喝酒头。那些寡人们支持我的酒头,又义务为我做广告,许多买家都是找上家门口讨酒,甚至费了些周折才找到吴桥。

卢志华的酿酒术是家传,刚开张时由父亲操盘,传统正宗的口味,自不在嘴下。后来他接过父亲的班,扛起生产经销一体化的大旗,只在原地舞动,从不对外招摇。酒香不怕巷子深,卢志华很是自信,竟然扬言,我敢和任何一款上市酒斗酒,不信有哪款赢得了酒头。

这种自信,源于斗酒。十年前在天津某酒店,朋友请他吃饭时捎带了八大名酒中的一款。开席后,卢志华说都是老哥们弟兄,喝点自酿酒吧。请客的朋友说不差钱,喝就喝名酒。卢志华笑道,喝过了才可下定论。朋友说,老卢怎么如此固执,想斗酒?卢志华说,斗酒不斗脾气,咱让酒做主。结果很简单,朋友及其他桌上人先喝了酒头酒,咂摸出味,纷纷叫好,那款名酒不喝了,就喝酒头。这个故事传遍卢志华的朋友圈子,故而有朋友给他起绰号“斗酒士”。

叫士好听,叫师太俗。卢志华始终认为自己是酿酒品酒士。士与术沾边,卢志华接手掌门人后,酿酒是他的唯一,从选料入窖发酵等到出酒,若干环节,卢志华必须亲自操刀,调整和纠偏哪怕是细微的技术,调成什么香型多少度,都是他一手定夺。

我俩畅谈勾兑。他从技术层面上讲,我从文化角度谈,说得不亦乐乎。我调侃,常听有人讲,过去的酒是“娘”造的,现在的酒是“狗”兑的。卢志华回应,酿酒要讲良心德性,这些会融于酒中的。我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般摆弄学问,其实所有的白酒都是酿造,都有勾兑环节,看你如何着手。人们骂“狗”兑,大概是对用食用酒精勾兑酒的气愤,而好酒都是由不同年份不同窖池勾兑而成。卢志华说,他的酒在出酒那道环节,掐头去尾取中间一小段精品,剩下的回窖池重酿。

我惊叹于卢志华的酿酒术,这是从酒文化读本里读不到的知识。关于酒的分类,以及对香型的比喻,我俩有着很高的相似度。我说汾酒给人感觉清高另类,有点孤独求醉的意境,他讲浓香酒随和大气,更适合北方人喝。快到饭时了,卢志华貌似做了个小结论,他说,我酿酒宁可让人说成是小作坊,绝不走工业化之路。

酒头的最高档酒是68度清香口味,而次档酒竟是三香同体,即清香、浓香、酱香分不同颜色的瓶子,却装在同一箱子里,任由饮者根据喜好选香型。卢志华是个畅快人,喝酒也畅快。他让服务员将三瓶子酒同时打开,由桌上人边品边说香型,再选自己喜爱的酒喝。这法子新鲜,虽然我都选对香型,但酒香耐口,却舍不得三选一,混着喝又不受,只好随缘,服务员先斟哪瓶子酒就喝哪个香型。

卢志华来沧找我论酒,原来隐含着更大的想法,看看我如何认为。他准备在自己的酿酒地建“贵人品私家酒庄”,这在沧州可是第一家。红酒讲究庄园酿造,卢志华如此作为,大概受到红酒文化的启发。他还想同时筹建“中国酒章创作基地”,定期组织文人墨客们到酒庄品酒写文章作书画。喔噻,太好的创意了,与我潜意识里的酒文化思路吻合。

这种事,只能卢志华办到,因为他有酒窖他有酒庄他有酒品味。而我的文化呢?不过酒的寄生虫,没有酒体的存在,酒文化没处落脚。我当场报名,请把“酒章创作基地”的No.1发给我,我的木空一定陪着卢志华好好玩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