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里的中国》一点不疯狂
(2013-06-11 08:34:05)组织或参加一场酒,在外人或不懂行的人看来,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却被我洋洋洒洒写下二十万字。收尾时,我的上意识发问:自己是否有些小题大做故弄玄虚,陷入为酒而酒为写而写的迷圈里?
我是执迷有悟的人,常在迷中行,没在迷中迷。上意识才诞生,下意识跟着出世。我很快否定了上意识,肯定了下意。我没在作无用功,而是在提供正能量,教大家通过酒杯认识中国,或者认识《酒杯里的中国》。
小小一场酒,内存大学问。纵观我的写作轨迹,是在追述喝酒的历程,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酒场,交待你怎样正确面对酒场,善意地制造理想境界的酒场,还原中国式酒场的本来面目。然而,理想毕竟是理想,现实才是现实。我胸怀理想在现实中徘徊前行,为的是让理想与现实成功对接,减少酒场的负能量。
我在规范酒场操作流程,从动意到确定到组织到参加到如何拒劝酒等等环节,不厌其烦地支招。既有大趋势,还有小细节,只要照此流程操作,管保能玩转酒场。几位朋友看过我的部分初稿,当着我的面不忍心泼冷水,光捡受听的话说。我别的没记住,却记住朋友们对书的定位。综合归纳朋友们的说法:这部书,堪称中国式酒场全攻略或酒场大全,也可叫“酒饮真精”、“酒场操作手册”、“酒场达人速成教材”、“酒场避雷指南”。
我反复琢磨朋友们的提示,想为本书起个名。“舌尖上的中国”正红遍中国,我立马灵性大发,信手为本书起名《酒杯里的中国》。起先,出版商已为本书起名《疯狂的酒局》,我觉得有违自己写此书的初衷,与出版商交涉几回,还是违心地认可人家的定语。坦白地讲,相对出版商,写手是弱者,能出正版书拿版税已是写手的福气,再说出版商的市场运作也没错。然而意想不到,当我把《酒杯里的中国》呈给出版商,老板啥也没说就采用了我的意见,真够姐儿们够哥儿们。
用文字操作酒场过程中,因怕排位麻烦,因觉劝架累心,因嫌敬酒违心,因反点菜讲究,我想过退缩,想过逃跑,想过放弃,想过毁约。但我,不想留给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半拉子酒场,咬着牙坚持下来。我在想,自己飞不起来,那就跑;跑不动,那就走;走也走不了,至少可以爬;如果连爬行都困难,还可以想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肯定会曲折些。就为规划完成一场酒,我连飞带跑又走又爬还想,耗时四五个月,这是多么沉重并兴奋着的一场酒。读过这场酒的读者,自然体会到一片冰心在酒壶的意境。
这场酒终于结束了。无论我是组织者送走入场的每个人,无论我是参加者喝完酒顺利到家,酒场不在线,回味却无穷。但生活不能仅停留在昨天的酒场,还有新的生活新的酒场等着。我的酒场我的酒,放下昨天的酒,借力我的“手册”、“大全”、“指南”,更加细致周到地组织新的酒场。当下场酒又启动了,我的文字酒告以段落。
别迷信《酒杯里的中国》,这是个传说。我会搜罗传说中的传说,献给我的《酒杯里的中国》,为你能多喝。
本章题目包揽了后记的内容,所以,我只能将后记前移,在本不该出现后记的地方,重叠小尾巴和大尾巴。亲们,打住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的酒虫们,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