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手机持有者犯轻度依赖症
(2011-12-30 09:25:54)
标签:
杂谈 |
晚上睡觉前,我习惯先给手机上锁,再放到枕下过夜。之所以上锁,曾因没有锁住键盘,几次睡中无意压下发射键,随机打出电话,半夜三更扰得朋友心神不定,却听不到我这头说话的声音。人家干着急没办法,我睡梦中根本没有知觉。
枕手机待天明,这是我的职业要求,必须保持全天候处于开机状态,放到枕下可以第一时间接听,也尽量别骚扰家人。如果不解释清楚,很可能误以为我得了手机依赖症。即使解释过,我恐怕也洗不清。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必需品,随身携带它最大好处是方便联系,一些事情随时用手机交流,就可以圆满解决。人与手机间的亲密程度,胜过夫妻、情人和朋友。我不敢设想,假如有一天全中国的手机都停用,将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问题,因此惹出一些误会错觉和极端事件,绝不是骇人听闻瞎忽悠。
套用俗话形容,人可三天不吃肉,不能一日无手机。索引方方面面的信息,我敢负责任地断言,目前五成手机持有者犯手机依赖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离开手机便找不出电话号码,因为外部电话存放在手机名片夹,用不着刻意地记忆。索引方便实用了,记忆跟着退化。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甲乙俩人熟得不能再熟,由于甲方手机坏了丢了,号码没有备份,俩人近在咫尺却无法联系,只能通过第三方转达,或者找能联系上的人索要号码,或者俩人见面后,甲方先要号码再说事。以前我曾经怀疑说丢号码的人有诈,当自己丢了回手机,就明白甲方的苦衷。
二是出行必须有手机作伴,哪怕手机离身半天,浑身上下不自在,生怕落到别人手中耽误事情,赶紧想法拿到手心才踏实。如果盘点男人女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手机绝对位列前三名,甚至是第一位的。比如钱包忘在家里,可能存在侥幸心理,或许今天用不着,即使走到楼下也不回家取钱包,但手机忘在家里,无论走出多远,也必须回家取手机,似乎手机就是主人的第二生命,缺了什么都行,唯独不能缺手机。
三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电池不听话,拿着手机不能用,没抓没挠,扫兴劲头惹人烦。因为有些人习惯频繁打接电话,手机就是他或她的信息源和业务保证,一部手机在手,等于拥有了整个世界。若忽视了手机的保障工作,打着接着电话或正要打电话,手机因缺电罢工了,持有者失去正常的联系,他或她的世界一下子就变暗,全心全意地惦记着外边来电,表现出心浮气躁不安宁。
四是手机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空闲时无聊时厌倦时,打开手机虚度年华。在北京坐地铁,可以发现老多老多的人都在玩手机,大有满车尽是手机狂的景色。手机也成了开会时消遣品,主席台领导大讲特讲,听众席充耳不闻,一门心思地发短信玩游戏。无论会议怎么严要求,总有人舍不得关掉手机。走到大街上,经常发现打电话的走路族,那投入劲头,堪称一绝。
五是手机的音乐响起来,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查看手机,即使明知不是自己的铃声,也要拿出来过目,否则心里不踏实。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手机接入,便会机械地核对是否有未接来电和信息。手机没有放到近身处,回来时第一件事翻阅手机。这些人总怕误读了手机,总怕手机环节出了错,总怕长时间没外人理自己的手机。似乎也预示着,接手机电话是一种光荣。
说到底,手机依赖是精神与心理层面的病,病轻病重的负作用十分明显。外在的依赖容易解脱,依赖到心里成为习惯,一般的手法就难治疗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