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词作者谁最没怨妇情结

(2010-11-17 13:49:44)
标签:

杂谈

纳兰纳兰纳兰,连叫三声,好个女性化的名字。我见名生意,却没有一点歹意,总觉得名字高雅干净清新大气,散发原生态的处子美,似乎属于少数民族的知识小姐。

由此以来,怎么看“纳兰”二字,都特别入眼舒心。我走进她词笺之前,只知道她是古代写词高手,由于跟词能力欠缺,她的词始终没有纳入读书视野,被埋没压抑了几十年,出现严重的迟到旷课现象。

第一印象比较朦胧模糊,我甚至辨不出纳兰的性别和所处朝代,仅当成文学概论内容,特意记住这个人会写词,内存痕迹没多么深刻,估计半年不复习,被其它信息覆盖的机率接近100%。

读过《文汇读书周报》的一篇专文,我才知道纳兰是清初满族官场词人,他的外在生理特征为男性。弄清了基本情况,自我鄙视了好久好久,至今想到此节,脸色还在泛红。

纳兰身染皇亲贵族血统,却满脑子汉族文化,深谙儒家大学问。他感情丰沛,心思多维,如同幽婉缱绻疯狂作态的怨妇秀女,坠入词海不能自拔。族传的武功,刺激纳兰的性格,变成豪迈荡气,扎根在词话中回响。有了男人气息的插队,使女人们常用的词牌,出落成上乘的质感律动,词的男性特征比较明显。

女性用情定向与专一,往往不经意间步入缠绵染铅华,有意识地炒作情绪,无病呻吟,以至于发展到如同叫床般叫词,如同嚎丧般哭词。那种为词而词的宣泄,有点伪装,严重注水,脱离自然与真实,看上去很虚很飘,很不扎实,也很不牢靠。中国词牌史中的女作者们,多数都有怨妇情结。

伤感哀婉凄美惊艳阴柔,这些词风词性的重要组成,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古词模式。词作者的感怀追忆深思,很难做到直来直去,关键部位故意营造出曲折弯回,靡靡不振,凸现小家子气的闭关自守。一些词拿不上台面,只作私下流传,限于自我欣赏。粗读纳兰的部分词,我凭直观感觉,首先顺眼入口,用字用语讲究工整,又易懂好解。即使偶尔出现几个孤邃的词语,沿着词路的律动摇摆,亦能悟出大概意境。

男人的柔情稍微不留神,容易扣上“娘们腔”的帽子。如果出嘴到位,恰到好处,则彰显另类味道和别样风景。纳兰的词,注入大量男性荷尔蒙,摆脱传统意义的阴盛阳衰,在基本路数不变的前提下,有点阳光明媚,伴着大气回荡。他的词能够正大公开地应景,展示博而返约的过程,喷洒小资式的豪情。

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来自纳兰的真实自然。读纳兰的词,绝对与读一流女词人的词不同,至于二流三流的女词人,或冒牌词人的信手涂鸦,更不是一个档次。纳兰用情聚焦,不骄不躁,不煽不造,尽量用质朴清灵的文字语言,表达原生态的感情,沿着情绪的自然轨迹,描绘热血多维男人的喜怒哀乐,营造伤感凄美的氛围。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不失男儿身。纳兰短暂的一生,游走在各类绪怀的集合体里,睹物思人,见物生情,好像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飞出来。他将大量的精力与空闲,毫不保留地献给自己的感情事业,留下一大片情感的真迹。我读词时慨叹不已,随着词章无中生情,有中加情,却攀不到纳兰的情感高度。

从这个角度理解,纳兰的早逝因情而引起,层出不穷的感情表演,耗尽他的生命。纳兰的词是徇情词,他为情生,为情死,为情奋斗一辈子。再加上一句,吃情亏,上情当,最终死在情身上。横联可用“倒情霉”概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