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场上哪几种人说话最不受听

(2010-08-25 09:26:43)
标签:

文化

我概括过酒场上最会说话的五种人,发表后得到网友们的绝对认可,那感觉真叫棒,就像我是最会说话的人。周末喝了场闲酒,碰到一个特别不会讲话的人,或者叫讲话十分不受听,一会儿说这人倒酒不满,一会儿说那人喝酒不实,一会儿又说自己赴约最准时。反正他讲话特是非,不止我听者不受用,八个人中五个持反对意见。

回到家里睡不着觉,便打开微机写酒场的文章,老婆说当心越写越睡不着。我犯上了犟劲,回应道越睡不着越写,睡着了就成了写梦。老婆责备我说话不受听,我哈哈哈地笑过三声,告诉老婆此话点出我的题目,于是接下来就是爆料:酒场上哪几种人说话最不受听。

    一是专门揭人醉短的人。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喝酒的人最怕别人在场上揭酒短,而有的人最爱干这个活,几杯酒没下肚,就开始数落别人的醉态。别人啥时又喝醉了,喝醉又出新丑,还绘声绘色地讲具体表现,说的当事人脸红脖子粗,恨不能找个酒缸躲起来。尽管揭出来的醉短途径不一,有的是揭短人亲身经历和目睹,有的是听别人传说,但是对被揭人都是情绪打击。由于当事人觉得不受听,又没法限制揭短人的话语权,不是寻机离场,就是拚命喝酒,结果旧醉才过新醉又来。因被揭酒短而醉酒的人,不是多数也大有人在。

二是直接打听隐私的人。有人形容酒场是小道消息的集散地,因为人多嘴杂少顾忌,许多花边新闻山寨消息便滚滚而来。发布小道消息者是个人自由,但有些人不甘于当听众,厌烦别人怎么说怎么听的模式,总想往深处往实处打探消息,非抛出根底来,给人留下很是非的印象。这还算其次,有些人总爱主动打听小道消息,专门在别人的隐私处下工夫。问这人某某某和谁相好,问那人某某某爱去哪儿潇洒,说不定先发布些绝密隐私,引导别人顺着隐私说隐私。喝酒时有事说事没事喝酒,不要来不来追寻别人的隐私,这种句式不受听。

三是不管别人感受的人。这种人很自我很主观,酒场上说话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及别人的感觉,冲着侏儒说矮,对着文盲讲红学,眼里没有外人的存在。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人,场上坐着患糖尿病的人,他大讲特讲糖尿病的忌讳,还说谁谁谁死在糖尿病的并发症,弄得患病人十分别扭,不知是喝还是不喝。还有个人讲话不看事,场上明明坐着发福女人,他可着劲地表扬苗条的同事,对胖人大加非议恶搞,发福女人越听越不受用,当场翻脸走人。酒场是社交场合,讲话一定要因场而宜,不能讲些没分寸过头的话,场上人一旦对上号,在不受用的同时,说不定送给不会讲话的人冷眼坏话。

四是同时多方会谈的人。酒后的人们话语明显增加,好像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也要说,当然主要以套近乎为主。有些人说话专一不二很有目标性,和甲说话不理会乙,和乙说话不理会丙,就是想理会第三者,也讲究先来后到谁轻谁重。但有些人则逆势操作,多头并进与多个人同时对话。正所谓看着甲听乙讲接丙的话头,貌似对谁都客气,其实对谁也不尊重,这种说话方式显然不受听。到头来和甲没说充分,与乙没讲完整,惹得丙微词连天。谁也无法剥夺别人的话语权,但是酒场上说话贵在对等,还是一对一的讲为妙。

五是抢夺别人话头的人。这种人说话既不看事,更不顾及他人的感觉,也显得十分霸道。他们有表现太差强人意,别人不讲话他不讲话,别人一旦讲开头,他不是半途插一杠子,企图引领话题,要么就重新开辟第二战场第三战场,转移人家话题的方向。或者这样表现,只要这种人想起话题,无论别人讲得多么热闹,是否正在节骨眼上,他们会硬性抢话题,把别人的话题强行压下去,扩大他们话题的规模。凡是有些酒场素养的人,都反感抢话题的作风,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绝对暴露出这种人的无理无知,他们的话语难以让人受用。

六是极力自我表白的人。喝酒为什么或为什么喝酒,道理是重复一致的。纵然喝酒的理由上百上千,也都是靠语言交流,说话是酒场上的第一要务。有些人说话比较受听,该讲的话适时讲过,便把话语权交给最该表达的人。既显得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又能送出文明热情实在周到的信息。而有些人则不然,他们没有酒场的大局意识主题意识,只要逮住话语权,恨不能像攥蛤蟆一样攥出尿来。他们特别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外部场合是否需要,大讲特讲个人风采,自我表白与自我表扬相结合,把酒场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此这般地过表演,酒场上的人即使当面不讲,心里也憋屈不受用。

七是随意发表评论的人。有些人患有轻度愤青综合症,不喝酒病情尚好,愤青面目不太狰狞。只要喝了几杯酒,愤青的尾巴便露出来,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如意,无论知道不知道事情的真相,都会以个人的理解大发雷语。在这种人眼中,世界成了山西洪桐县,什么事都可能成为他们发飙的借口,大加指责随意评论,缺乏无酒精时的理智状态。虽然这种人的语录极不受听,一般情况下没人与之计较,只当酒场的操淡风景,这耳朵听那耳朵冒。如果这种人说到某些人的痛处,受伤的人起身理论,没准要发生一场舌战酒战,而且官司打也打不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