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凤凰博报访谈时的视频,题目是后期的概括,希望韩寒的粉丝们手下留情。
凤凰博报采访我的视频
【现场实录】
凤凰网:包括您写的关于酒的书,关于书评的书,以及您所处的可以说是官场这个位置吧,这三者“酒、书、官场”这三者,实际上是有很多背后潜台词的,因为当今中国人实际上就是困惑于这三者之间的。您在这三者之间是如何完成这个身份的转换的?如何从酒场到阅读再到您的仕途官场,这三者之间如何进行角色的转换?
木空:当然人得吃饭,吃饭就得干好本职工作。我主要现在的职业,我现在主要每天从事的事情还是工作,工作你本身是个公职人员,你吃着国家的饭,拿着国家的钱,你就得给国家办事,你就得有作为。而且我在这个工作中在我们这个系统,应该说还是有创意,还是有点成绩的。也就是说最起码我工作的时间,或者我需要加班的时间,和酒和书基本上就绝缘。有一点保证,我上班时间不写作、不看书,作为酒场有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的酒场是没有办法,但是酒场也是可控,就是你看你怎么控,跟人的性格跟人的环境,有的时候你控不了。但是读书是必须的,因为读书无论到什么时候读书都是有用的,读书也你干好工作的一个保证,你只有读好书你思想开阔了,你思路开阔了,你才能干好工作,当然你只有读好书,文字功底上去了你才能把酒场的文化给总结出来,一般情况下我是早晨起来6点起床,写到8点一刻。
凤凰网:你每天都这样过吗?
木空:基本上早晨6点多起床,写到8点一刻,8点半上班,每天下午一般情况下从5点开始占单位半个小时,要是没有应酬写到7点、8点,要有应酬写到6点半,就找个借口晚去一会儿。这段时间我就是一篇千字文,我说千字文就是1500字左右的文章,低不低1200字高不超于2000字,如果这两个时间要写的话,基本上就是早晨一篇、晚上一篇。当然有的时候还得修改,如果说我创作的话,就是这两个时间创作。
凤凰网:实际上一篇千字文短篇的,能够言之有物是非常难的。
木空:可能写到一定程度也就模式化了。
凤凰网:您还是处于一个非常严谨的生活规律和生活规律之下?
木空:本末不能倒置,工作永远是第一的,职业永远是第一的,当然要给三个排队,职业是第一;读书是第二;喝酒是第三。当然有的时候喝酒也能支持工作,比方说你通过喝酒,也能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你上下左右的联动、协调也起一定的作用。我觉得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公职人员我首先得干好我的本职工作,我宁可选我不读书,我不喝酒我得干好我的工作,这是我的一个责任。
凤凰网:所以到这里我不得不向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因为木空老师这一本书评跨度非常的大,他对文化人的评述从木子美到了阿娇,也就是阿娇新出了那本《天使在人间》你还聊到了的,然后从陈丹青到韩寒都有做过评述,您刚才聊过了王跃文和贾平凹。然后您能不能聊一下您个人比较喜欢的例如韩寒、例如王跃文,你对他们的看法和他们作品的看法?
木空:我评韩寒,韩寒的作品我读的不太多,但是韩寒我读过一本《长安乱》,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乱,我的评就是韩寒的长安有点乱,这是一个。因为当时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我读以前我爱人,我们乡下叫家属,我家属也读过。我读完以后我觉得这么难,我读了四五十页我不知道读的是什么?后来这本我没读完完,我问老婆是什么?她说她感觉也是有点乱,后来我就说韩寒这个《长安乱》有点乱,我到现在也纳闷,韩寒在文学上的地位是靠什么取得的?现在我纳闷,可能也许是代沟。
关于韩寒还有一件事,就是他和陈丹青,就是我说的两个老小愤青,在电视上做节目把中国的文学从茅盾到巴金让他们骂了个遍,好像中国文学界都成了山西洪洞县了,都没有个好人了。韩寒应该是80后吧,他可能思维方式和我们60年代、甚至和70年代过来人是不太一样的,他这个文学地位是不是就是靠这个青春效应,或者是他的粉丝效应带来的?我可能研究少一点。我感觉韩寒文学的成就,也可以说他文字的水平,与他现在这个名气、名声,应该说不是太相符,不相符合的。
王跃文刚才我说了,因为读王跃文的书最早是读他的《国画》,这是当时一个同学推荐我的,可是推荐我是一本盗版本,我说这样行,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别人书我从来不借,我的书不借。我说这样行你别看盗版书,你要是送给我我就读,我同学说买盗版也不贵,因为当时正版书见不着了。我就读《国画》我认为中国写职场方面的作家,王跃文当然是第一。我的评价当然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能代表中国作协的看法,因为王跃文的东西,他是把社会的一些阳光的东西和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他都用文学的方法给你有效的综合在一起,逼真生活当然也高于生活。
从《国画》以后王跃文又写了《梅次故事》最近又写个《苍黄》,明显的就差了一大截,我记得一篇文章里面写过王跃文把他的文学细胞,可能都让《国画》给消耗完了。这本书出来以后,我也给王老师、跃文老师寄了一本,因为我在网上看到了,他现在已经辞职了,他自己说好像在湖南作协当义工,我就给他寄去了,到现在没回。
关于这个我就带起一个人来孔庆东,孔庆东也是我们应该说同年人,64年我们同龄人,我对孔庆东的书看得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他的书我几乎都读过。我的感觉孔庆东对我最大收获,他把博客充分利用起来,他这个书都是博客的,我说他博客就是制书车间。他写一年或者写半年的博客,然后就出一本书,这样一来他书的连贯性和书的主题性就不太分明。而且有的时候写博客,跟平常创作还不太一样,比较潦草,我还读过他的书,他把他学里面的讲义都弄出来,那个肯定我不读,那读不下去。
【更多访谈】
木空:酒场千姿百态如官场
木空:阅读乃素日积累
木空:我曾游历各大网站最终栖息凤凰
木空:我比愤青更大胆更真实
木空:80后公共知识分子应重沉淀求积累
木空:韩寒的文学成就与名声不匹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