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姑忘类书只适合姑妄读之

(2009-05-28 17:00:52)
标签:

文化

http://read.beifabook.com/Files/booknews/2009120/2009012014421263.jpg

读书与吃饭本是不沾边的两种状态,但是也能找到共同点相近点。比如饥不择食,人的生理器官饿急了,白菜帮子的萝卜樱子西瓜皮等杂碎们,吃起来照样喷喷香。人的精神零件缺食了,随意抄起本书,即使如厕时用过的报纸,文字的味道赛过正规的样本。因为没有时间挑选,我曾经多次以饥饿的心态对待书,抄到近身书本,只要别出现明显的碍眼过节,办理完购书手续,匆匆赶路办事,完成贼不空回的小圆满。

近两年我又添新毛病,特别嗜好读随笔散文,无论大名鼎鼎的人气作家,还是昨日黄昏的文学前辈,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我都乐此不疲地读他们。大餐快餐全不顾,吃到肚子里顺其自然地消化,说不定哪本书的哪段文字,会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营养。因为把文字当饭吃,而且从不挑食,难免出现外人不太理解的现象,有人就对我评论的书颇有微词,暗示评论对象档次太低,显得我眼光无境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评书人眼中的书一律平等嘛。

手中无书饿的慌。为防止这种局面的反复出现,我总要设法积存几本待读的书,哪怕冷落一旁睡大觉,也不能亏待自己的读性。就这样我拿回张鸣教授的《姑妄集》,主要解决书饥饿的问题,至于文字的味道放到其次,关键时能充饥便阿弥陀佛了。

以前读过张鸣的随笔集,书名叫《历史的空白处》,他以填补历史空白的精神寻找边角料,果然写出与众不同的意境,加之他动用超学术的文学手法,文字活泼不严肃,很能打动读者的神经线。我几乎连屁股没抬抢读完,轻度的前列腺疾病竟然无反应,足以见得此书的循环能力不充血。只是最后倒读序言时,才揪出张鸣涮读者的句子,我发誓再不读这厮的著作。

记吃不记打的人容易患健忘症,我就属于这种人。无论吃东西还是吃文字,往往说话不算数。距上次读张鸣不足半年,又将他的《姑妄集》请到书房。不过这次绝不是特意而为,书店里实在没有更加如意的书,我也无心情和功夫驻足,顺手牵来管他是骡子是马是叫驴,缺书少字的日子,比缺女人还寂寞难耐。

《姑妄集》三字内存张氏调侃风格,他姑妄言之,读者姑妄听之,但是听不听他不管,那是读者自找的。既然作者如此姑妄,我也拿出姑妄的姿态,无所谓地姑妄读之吧。好就读甚至再读,不好玩淡去,权当给作者赞助二十多元。我每年光在街头赞助乞讨者远远不止二十元,况且最后闹本书。

幸亏我的心态平和,提前做好姑妄的准备,否则以我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书态度,张鸣的《姑妄集》也就得六七十分,这些不伦不类混杂一起的“边角料”,始终没能打动我的兴致,只能说凑凑合合走了过场。

也许受《历史的空白处》的严重影响,《姑妄集》的水准出现大面积缩水,既没有上本的流畅,也顿失上本的鲜活,还有应付凑数的嫌疑。我轻松地过眼一遍,松散干瘪的文字界面,让我找不到感觉,不知从哪个部位或角度切入,书评差点夭折在腹中。

这么评论《姑妄集》,或许有点偏激出格,对张鸣教授大大的不公不敬。但是让我违心的叫好,也勉为其难。封底摘印了李零、吴思、丁东、雷颐等9位文史随笔大家的短评,他们比着捧场,调门越唱越高,在某种程度上起了负作用。即使张鸣写得没评论的如此差劲,应该距上纲上线的谥词们还有距离。正应验了张鸣的广告词,姑妄姑妄吧,绝对不是我的错。

无论怎么评价,在我缺书少字的时候,能与《姑妄集》结伴前行,把它当饭吃,不失一次生理精神的充饥行动,姑妄读之《姑妄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