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串几把成明星
(2008-12-09 16:03:17)
标签:
文化 |
出差在外闲来无事时,我顺手翻翻《从星空到心灵》,封面上大肆自我渲染:百家讲坛当家明星首次联手著述,“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谈录”。两位教授的讲学风采,曾经领教过几回,我比较非议大学教授当大众教授的玩法,也写过三篇文章进行拍打。
易中天的“品读中国书系”,我购进收藏了四本,散乱无心地翻翻看看,至少可以扩大知识面。比如,他品读中国的男人女人,拿来古今观点说法,总结概括出来的条理名细,稍微借用发挥,便制造出文字副产品,贴在网易博客及文化论坛,红红火火闹几天。于丹的几本著述,我无趣无心购买,因而对她的评论与异议,停留在电视屏幕的浅表次,只刺现象未触本质。我应该抓紧收买与她有关的书,在语言文字里寻找靓点看点卖点,以完成失重的心理平衡。
从封面到内文,粘贴多张两位教授的对谈图,女的甜美,男的沧桑。于丹的近照风采迷人,书卷气飘逸的背后,显露出高资性感,难免被文化读者想入非非。易中天知趣地后退几步,少言少图,把表现机会让给于丹,甘当美女教授的陪衬与捧哏。第一次近距离伴舞于丹的言谈,单纯考问语言文字,读起来自然平和空灵大气。于丹净洁仁厚宽容如星空,如果没有修饰造作成分,已经达到人生的小化境。于丹万变不离《论语》和《庄子》,言必引名言,似乎离开两位儒道圣人,她就失语无语哑语。个人思想情怀淹没在圣人经典中,显得弱不禁风微不足道。此书像于丹解读《论语》、《庄子》的缩写版。
《从星空到心灵》一书文笔松弛,顺畅耐读的惯性,停也停不住。无论作者怎么评价,我总以为教授的主业在大学课堂,受众是中国高端文化分子,应该充斥一点学术味道理论元素。易于教授恰恰缺少这些东西,难免产生不理解不满意的情绪,严重制约对两位教授的喜欢指数。我意外发现小秘密,原来两位教授的主业并非研究国学,他们在反串中国传统文化。
易中天自称非历史专业出身,于丹的主业教授影视传媒。半路杀进,反串表演,本来特别简单的问题,被我搞复杂了。回归到简单层面,对他俩身上复杂的文化现象,给予十分的谅解与百分的释然。尤其对于反串者,不能以正演的标准衡量与要求,外行串内行,自有独特的风格与视角。
“反串”一词源自戏曲舞台,时下与“客串”混合起来,成为文化人们善用的伎俩。冯巩有句名言:在相声界他演电影最好,在影视界他说相声最好。以冯巩的现身说法,他以著名泛红相声演员的角色,半路杀入影视圈,反串取得巨大成功。这决不排除,他超前的名气效应起了重大作用,也决不排除外行充内行时表现出异化行为,就是在反内行反圈规反约俗中创新。犹如一阵春风来,茫茫桃树花又开。
贾平凹的新作《浑沌》,再次宣扬他的散文观。他认为精美高档的散文,往往出于非专业作者之手。以其之矛,攻其之身,不难看出贾平凹的文学实践,货真价实地验证了他的论点。他动用创作大部头小说之手写散文,确实质量可靠,多数属于上乘佳作,甚至他的散文成就高于他的小说水平。
央视情感剧场广告时段竞标规定,谁最后竞得王冠,加赠王小丫原创的墨竹一幅。我看过王小丫的墨迹,以外行者观光评价,她的墨竹多少具备些风韵媚姿式的骨感,硬性地拿郑板桥的竹谱比照,未免门槛过高并强人所难。将此举当成王小丫的一次反串,什么非议都解决了。说不定王小丫此次反串,带火个人国画的人气市场。广告时段拍出4600万元高价,也不能完全否认王小丫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心成名求不来,无意反串远名扬,拭目以待王小丫的国画走向。建议小丫的铁丝们量财收藏几幅,弄出人财两旺的局面,大家都是赢家。
再回易中天、于丹的形象。易中天以非历史专业出身研究历史,脚踩业内业外两个风火圈,以风吹火,以火带风,该刮风时刮风,该着火时着火,他拿捏恰当,投人所好,风风火火走一回。于丹并不是国学教授,她将《论语》化进心灵化进人生,以平常心和温暖感善待《论语》,摆脱正统习惯的解读手法,搞出一部生活化通俗化现代化的《论语》,引起大面积的轰动与共鸣,全是反串惹来火。
文人们困惑学识名气裹足不前,从而滋生满头烦恼丝,此时不妨随意地反串几把,或许无意插柳柳成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