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拾零袁维学著
(2022-05-19 07:51:24)义捐书画
2003年6月,在文化处举办的“中国陶瓷展”的开幕式上,我见到了庄长江、庄良有兄妹。他们认真仔细地观看每一件展品,显现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们都有绅士和学者风度。我的一位同事向我介绍说:“他们是已故大收藏家庄万里先生的子女。他们把家藏的书画珍品全都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我听了这话,对他们敬慕之心,油然而生,也对他们义捐书画的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与他们兄妹的交往多了起来。
庄长江身材颀长,面容略瘦,谦恭慈祥,颇有学识,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只因家业太大,他又是长子,承担了操持家业的重担,无暇在文化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不过,他和其父一样都被人尊称为“儒商”。他的夫人唐碧华能书善画,是一位既贤惠又有学问的女性。
庄良有面色白净,眼睛略有点儿内陷,气质高雅。我第一次见到她时,以为她是混血儿,有西方人的血统,其实她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血统。她是位学贯中西的古陶瓷专家,专注于中国外销瓷的研究。著述颇丰,常应邀到国外讲学。现任菲律宾华裔传统文化中心陶瓷馆主任。
庄长江、庄良有兄妹秉承父亲的遗志,使价值连城的中国书画瑰宝回归祖国,爱国壮举,轰动中外,高风亮节,堪称楷模。
其父庄万里,1899年生于福建省晋江县青阳镇三光天乡。18岁随父亲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创立了享誉菲律宾乃至南洋一带的庄万益公司。在事业登峰造极之际,他自我检讨功过得失,自号“两涂”,筑书斋名“两涂轩”, 宅院名涂园。他在《两涂释义》一文中写道:“余自弱冠,远渡南荒,侧身街市,辄感学识浅薄,难以立足社会,间虽奋发自修,奈时不我与,又苦解惑无师,终于不求甚解,蹉跎岁月,此治学之糊涂,一也。友分损益,古有明训。益者同心共济,始终如一。损友则利尽交疏,甚而反相害者,比比皆是。余生平择友不慎,常受其累,此交友之糊涂,二也。……古人名物志其喜,以示不忘。然余之以‘两涂’名轩,非为喜也,聊志吾过,而资警惕云尔……”“两涂”包含自责、自律,乃至自谦、自强之意,由此可见庄万里品格高尚之一斑。
庄万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性喜古物,尤嗜名人字画。1936年,他在环游世界时途经山海关,久闻横额“天下第一关”乃明代严嵩所书,笔力遒劲,就赶去参观。获悉横额已被日寇掠回日本,令他感慨万千,激愤莫名,日寇如此蛮横,连这一笨重的石刻匾额也在剽掠之列,不知有多少其它文物国粹已被窃取!
随后,他常漫游日本,广泛搜求宝物。一旦发现珍品,不惜以重金购买。他也常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收集中国书画珍品。至20世纪60 年代中期,“两涂轩”已收藏了中国书画精品七百余件,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中国书画私人收藏地。
“两涂轩”所收藏的书画从宋明清直至近现代,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和书法,应有尽有。其中有南宋初期无款的《秋山萧寺图卷》、明代陈洪绶的《探梅图轴》、杜堇的《十八学士图屏》、谢时臣的《万里无云诗意图轴》和董其昌的《手札九卷》、张瑞图的《子山步虚词卷》、《七绝诗轴》、《五律诗轴》以及康有为、于右任、齐白石、吴昌硕等人的墨宝,都是书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还有一些当时名气不大的书画家的作品,但他们是中国书画史上不容忽视的艺术家,其作品反映着不同流派的风格,是中国书画发展脉络中很重要的一环。庄万里将这些藏品分门别类,编成目录,对每位书画家和他的作品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他常说:“此为家藏乃国之瑰宝,有朝一日要回归祖国,完整保留,吾人欣赏之余,宜予倍加爱护。”他经常将藏品轮流悬于“两涂轩”内,以供鉴赏,时时调节适当温度和湿度,每幅卷轴收起时更是小心翼翼,惟恐损伤。
1965年,庄万里赴纽约参加世界博览会,途经波斯顿时,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时年66岁。庄长江说:他的父亲“尚有满怀壮志抱负做庞大事业及文教建设之长远计划,惜天忌忠魂,昙花一现耳……”
庄万里去世后,收藏、管理这批书画的责任就落到了其长子庄长江和三女儿庄良有的肩上。庄长江忙于生意,没有太多时间过问此事,操心最多的当数庄良有。庄良有虽是古瓷研究专家,但对书画也有偏爱。菲律宾雨季较长,气候潮湿。这给书画保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庄良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照料这批书画。另外,这批书画的命运也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她说:“三十多年来沉压在我心头的一大难题也就是如何处理父亲留下的文物遗产。”她20世纪80年代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硕士,常去大英博物馆,头脑里萌生了将其父收藏的书画捐献给一个世界级博物馆的念头,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但此事重大,必须慎重考虑。她想得更多的是父亲生前四处收集文物的意旨:“藉以保存国宝,一俟将来运回祖国,或择地设馆庋藏,以供同好研究,或交请中央政府,以尽献曝之诚……以尽吾宣扬文化之素志。”父亲当年搜罗国粹的情景一幕一幕地重映在她的脑海。父亲在遇到书画精品时,会动情地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焉能错过?价钱再高也得把它收买回来。”她彻然大悟,父亲当年煞费苦心将流散在海外的文物搜集于一堂,难道再要把它们输送到国外去?“当兹祖国推动历史性统一大业与弘扬中华文化,我侨居异邦之家以此尽献曝之诚,聊表海天一隅中华儿女一片耿耿忠心,不忘故国文化,同心协力推进国运。”庄良有这样想,庄长江也有此想法,整个庄氏家族都有此心。然而,究竟将这批书画捐献给中国的那一家博物馆,才能把他们保存得更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庄良有考察了北京、台湾、香港等地的博物馆,都觉得不太理想。
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落成,庄良有应邀参加庆典。她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新馆的精良设备和良好的研究、管理系统,她说:“这不仅全国仅有无双,即令欧美也很少有博物馆能与之比美,真是一座雄视世界的博物馆。” 于是她下决心将“两涂轩”书画精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经数位国内书画鉴赏权威整理和鉴别,挑选了“两涂轩”藏品中233件价值连城的中国书画。2000年,庄长江和庄良有开始送别守候了30多年的家珍。看着一箱箱书画在机场行李自动输送带缓缓驶上不归路时,兄妹俩神色凝重,百感交集。庄良有用“挥泪含笑别家珍”来描述她当时的心情。这批书画就像庄家最钟爱的女儿远嫁。他们感到安慰的是,书画“嫁了个好婆家”,终于了却了父亲的心愿,让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归了祖国。上海博物馆特为这批书画在绘画馆辟出一间陈列室,专门展示“两涂轩”所赠的书画。
庄长江在捐赠时表示:“以后,你们看到什么国粹珍品,请告诉我,我出资购买!”
庄良有说:“现代人收藏艺术品,大多为了投资;而我们的父辈收藏珍品只是为了艺术,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延续。我们希望让后代记住,国家虽有强时弱时,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永远不变的。”
庄长江告诉我:“有人向我出高价购买齐白石的《七冠报鸣图》,他说:‘齐白石善于画鸡,但我从未见过齐白石在一幅画里画过七只鸡。这幅画可能是绝无仅有的。我想买这幅画。你要多少钱,我都可以出。’我说:‘你出多少钱,我也不能卖给你。你要买,去找上海博物馆吧。”
庄长江、庄良有的义举,充分表现了海外中华儿女拳拳热爱祖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