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拾零袁维学著
(2022-05-10 06:36:48)玄妙大师
淡浮院大殿洁净而宁静,一尊尊佛像全是青铜器古董文物,有唐代古铜弥勒佛、罗汉、寿翁、财神、观音菩萨像等。它成了华夏文物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真品,有书法、国画、编钟、青铜器、唐三彩、敦煌壁画、古瓷器、地动仪、星像仪、巨大端砚、巨笔等。大殿中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特别赠送的328件中国文化瑰宝,也有来自台湾博物院的文物,还有许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泰国等地的私人捐赠品。在泰国或东南亚各国,像这种类型和规模的博物馆,绝无仅有。
大殿中,佛、道、儒的祖师们聚集一堂,不分彼此。在淡浮院的二楼,宽阔的露台上,正面有中国历朝开国帝王的雕像。从神农氏炎帝、轩辕皇帝、秦始皇嬴政到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每一尊帝王像都在述说着一部沉甸甸的历史;正前面按真人尺寸雕塑的少林寺18尊武僧群铜像,动作刚健,神态传神,其中有一尊颇像郭大师本人;左右两边,雕塑着佛、道、儒的始祖和大师,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儒家始祖孔子、活佛济公、捉鬼锺馗、宋大峰公祖师、台湾清水祖师、关公大帝、神医华陀等,还有中国老百姓市井风情、生活场景的雕塑群等。
淡浮院尚有泰国历史文物展示厅。展厅里有泰国历代帝王的挂像,有当今九世王设计的九龙朝圣大型浮雕。在正殿的泰王和王后像前,供奉着金光闪闪的千手观音,像的左右,有九龙伴君、九龙朝阳和双龙献寿等画图。展厅里还陈列了许多有关泰国民俗的展品。
淡浮院融释、儒、道于一炉,汇古今艺术于一堂,集中泰文化于一身,功莫大焉。这是院长郭丰源先生的创举。郭院长在泰国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郭大师祖籍潮阳,1922年出生于泰国一个穷苦的华人家庭,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他身材高大魁伟,慈眉善目,仙风道骨,慈祥中带有一种庄穆的威严,令人见而肃然起敬。
他曾是一位商人,后来转而学道,钻研道教60余载。道教的历史源远流长。道教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数千年中国哲学思想的儒学创始人孔子,也曾求教于道家始祖老子。道家哲学与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正是在学习和研究道教的过程中,过去没有机会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的郭大师,从中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了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他还从中彻悟出释、道、儒三教同源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道理。他奉吕洞宾为师。
郭丰源实际上是一位颇有道行的风水大师,在泰国名声很大。许多大企业家都聘他当顾问。他有许多崇拜他的弟子。
20世纪80年代,泰国拉玛九世王(即当今泰王)决定在芭堤雅严山区兴建泰国历史上第四座王家寺庙,泰王成立了建庙理事会。可是,几经周折,建庙事一直搁浅。此时,郭大师受泰王之托,担负起建庙重任。他终于不负众望建成了一座坐东朝西的宏伟堂皇的王家寺庙。我曾问他:“别人为何建不成?”他说:“建庙必须坐西朝东。可是那个地方却不宜建坐西朝东的寺庙。” 我问:“那以前建庙的人为何不建坐东朝西的寺庙?”他说:“他们道行不够。”
王家寺庙建成后,泰王为了答谢大师,询问大师有何要求,大师坦诚相秉,说他一直想建一座集佛、道、儒于一体,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泰中两国友谊的中国式的寺庙。泰王恩准了大师的请求,就在芭堤雅王家寺庙的邻近,特赐了一块地给大师,约17亩,供他建寺庙使用。
1987年,泰王60大寿之际,郭大师启建淡浮院。在长达四年多的建造过程中,郭大师独自出钱出力,亲自设计规划全部寺院工程,直至落成。淡浮院总花费三亿多泰币(按当时比价,约合一亿人民币)。之所以起名为淡浮院,取“淡风拂残月,浮云度虚空,大道源于易,师法自归宗。”之意。
1993年,郭大师代表泰国全体华人,将这座值得每一位华人子孙骄傲的寺院——淡浮院,作为恭贺泰王60寿辰的厚礼,贡献给泰王,以表达华人在泰王庇护下安居乐业的感恩之情。泰王携王儲亲自驾临淡浮院,那天泰王非常高兴,有说有笑,很仔细地观看了淡浮院里的全部的中国文物,达三个多小时。 在郭大师随驾参观途中,下石阶时泰王还扶了他一把。国王还御示说,这些文物很珍贵,淡浮院要好好保护,窗子应该加封,这样才安全。国王还派来数十名御林宪兵保卫这里的安全。
泰王接受这份贺礼后,赐郭大师为淡浮院院长,管理淡浮院。
郭大师很关心海峡两岸的统一。他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不能分离,把中国变成两个,那将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淡浮院就是要弘扬中华文化,团结广大华侨,让两岸能够早日统一,让海外华侨能够安居乐业。” 淡浮院的对联 “天下华人盼一统,今生淡浮无二心”,即是他的心声。
郭大师说:泰国有淡浮院,家乡也该有。民族文化从中国到泰国,又从泰国到中国。我在潮州也要兴建淡浮院:一是为潮州“旅游旺市”着想;二是要弘扬民族文化;三是表达海内外华人盼一统的愿望。现在潮州淡浮院已经落成。郭大师把它奉献给了潮州人民。
我与郭大师交往甚密,也曾为淡浮院尽过微薄之力。郭大师除了亲口对我讲述建淡浮院的经过外,还讲了一些他的轶事。这些轶事诸位姑且听之,当然,信不信就由你自己了。
蒋介石生前很苦闷。想当年,他叱咤风云,那么多的军队,却失败了,被共产党赶到了孤岛上。是自己无能?是军队打仗无方?是武器不精良?是给养供不上?他百思不得其解。再加上他想回大陆,使他更加惆怅。
有一天,他把郭丰源请了去,开导开导他。当时,郭先生只有四十来岁,与蒋介石年龄相差很大。他见到蒋介石诚惶诚恐。蒋介石请他坐下,并为他上茶。寒暄几句后,他的心境慢慢平静下来。
蒋介石问他:“听说你博古通今,懂阴阳,知风水,你能否告诉我,我为何会被共产党打败,落到如此地步?”
“总统先生,您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我当然要听真话了。”
“万事都有定数。在立国的时候,已经注定了国民党要被共产党打败,而且退到这个孤岛上来。”
“何以见得?”
“您看,这‘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它已预兆了这个结局。青天,代表了海洋,白日代表了台湾孤岛,红色代表了共产党的革命力量。满地都是红色,只有海里的这一点地方才是国民党的立足之地。”
蒋介石苦笑了笑,说:“先生真乃高人也。若先生早生几十年,提醒一下我党,或许我等不致有此厄运。”
“总统先生过奖了,丰源那有此等能耐,只是空论一下而已。”
“先生以为,我失败在何处?”
“失败在人心。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当年国民党腐败,失去民心,故而失败。”
蒋介石似有点儿不悦,但既让人家说真话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郭丰源又说:“既是定数,总统先生也就不必太伤感,天意难违嘛。”
自此,郭丰源与蒋介石交情甚笃。蒋介石为郭丰源的私宅题写了“汾阳堂”三字。在淡浮院后面郭大师的私人宅地“淡浮堂”中,就可以看到蒋中正题写的“汾阳堂”扁。郭丰源自认是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当年官拜汾阳王,故而郭丰源称其私宅为“汾阳堂”。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泰国的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想到中国去投资,但吃不准当时中国的形势,怕在中国亏本。谢国民咨询了郭丰源。
谢国民问道:“郭先生,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你看,我们现在到中国投资行吗?”
郭丰源说:“你犹豫什么?”
“我担心,中国形势再有变化,会亏本。”
“你们不可犹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各个方面看,宗教上、语言上、生活上、理念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我看最理想的投资地,就是中国大陆!现在中国刚刚开放,正是机会。先到为君后到为臣,你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先进入中国投资!你们的父亲谢易初先生在给你们兄弟几个起名字的时候就按照“正大中国”几个字排列起来的,就是要你们不忘中国,让中国老百姓受益。我们的祖先都是中国人,回报中国也是应该的。再说,你们的先辈来泰国时并未带来什么财产,即使在中国全赔光,又有何怨,至多是从头再来。”
于是,谢国民便下定了到中国投资的决心。正大集团便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进入中国投资的泰商企业。它不断发展,成了泰国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企业,而且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外资企业。郭丰源也成了正大集团的高级顾问。郭大师一直是“正大”投资中国的决策高参。
淡浮院的大殿里有许多粗大的木柱。郭大师想在每根木柱上悬挂上对联。这些对联想请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当时的驻泰大使金桂华。金大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与中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处李学惠副处长联系。她把此事应承了下来。但书法家们不了解淡浮院的情况,无法拟写对联,需将拟好的对联寄回国才好请书法家书写。郭大师请使馆帮忙拟联。这个任务又落到了我的头上。因柱子较长,五、七字联不行,起码得十多字联。起草这些对联很困难,要考虑到政治、宗教、含义等各方面的因素。我苦思冥想起草了17副。
郭大师看了后说:“不够,需30副。”
我说:“我已挖空了心思,写不出来了。”
他说:“那我只好请我师父写了。”
我知道他的师父是吕洞宾。
我问:“怎么请?”
他说:“曼谷有一座寺庙。有一位泰人可以请神仙在沙子上写字。”
我问:“那位泰人懂汉语吗?”
他说:“不懂。”
我问:“他不懂汉语,如何写对联。”
他说:“现在淡浮院里就有两副对联是他帮我请我的师父写的。他把意思告诉我师父,师父就自然而然地在沙子上写出对联来。”
我觉得不可思议,“有这等事?”
他说:“你要是不信,我星期天去,你不妨去看一看,眼见为实。”
我星期天因有事没有去成。
几天后,郭大师拿来了13副对联。我看了看对联,用词高雅,对仗工整,含义深刻,非一般人所能写得出来的。我感到很诧异。真是吕洞宾写的?但我没有看到。是凡人写的?是哪一位高手?反正不是郭大师所撰。
我把30副拟好的对联寄给李学惠。李学惠能耐很大,请了刘炳森、苏士澍、张海等十多位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书写了这30副对联。也真难为了这些书法家,每条对联都是5米长,每个字都有斗大,我想书写起来也非易事。
我把李学惠寄来的写好的30副对联交给了郭大师。郭大师说:“我请人把这30副对联刻在木头上,悬挂在泰国淡浮院里,而把真迹送到潮州,悬挂在潮州的淡浮院里。”
大家可能还记得,1997年,泰国芭堤雅一家饭店失火,烧死了一百多人。就这件事,郭丰源讲了一段故事。
那天早晨8点种左右,郭大师乘车从曼谷到了芭堤雅,并来到这家饭店吃早餐。这家饭店是华人开的,老板和手下的人对他都很熟。
他坐下后问服务员:“你们的老板在吗?”
“不在。”
“你们的经理在吗?”
“不在。”
他感到心里不快。
他又问:“你们的会计在吗?”
“在。”
“去把他叫来!”
会计来后,他对会计说:“今天我总觉有点儿不太对劲。你这儿一共有多少员工?”
“服务员、出纳等一共33人。”
“我有些淡浮院的徽章,你们感不感兴趣?”
“感兴趣。”
“等一会儿我让司机给你们送来。你让他们都戴上。”
“好!”
郭大师回淡浮院后,立即让司机送35枚淡浮院的徽章给那个会计。会计马上把那些徽章分发给员工。他也在身上戴了一枚。最后,还剩两枚。他拿着剩余的两枚徽章回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在五楼。他在电梯口碰到了一位孕妇。她见他的胸前的徽章很好看,说:“这枚徽章很好看,能不能给我一个?”会计心想,反正有多余的,给她也无妨,就给了她一个。孕妇高高兴兴地把那枚徽章戴在胸前。会计把另外一枚徽章放在办公桌上,就出去办事了。时间大概在9点15份左右。
15分钟后,大约上午9点半钟,这个饭店的厨房里的煤气管破裂,发生爆炸。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火光四起,熊熊燃烧,一片混乱。人们四处逃命。
事后发现,戴淡浮院徽章的33人中,只有会计身亡。会计活着出来过一次,他因进去抢救账本而葬身于火海。据郭大师说,淡浮院的徽章只能救他一次,所以他第二次就没有能够活着出来。
那位孕妇也历尽艰辛,活着逃到了外面。
人们在清查被烧毁的房间时,发现五层有一个房间未有烧坏。人们看到,桌子上放着淡浮院的一枚徽章。这就是会计的办公室。
郭丰源先生曾送给了我淡浮院的一枚徽章、一顶帽子、一件T-恤。我常穿戴。它们是否为我免除了一些灾难,我不得而知。
郭大师曾对我说:“你们使馆过去老发生点儿事,不是出车祸,就是有人生病,不大太平。使馆有人让我去看一看,我就不说他是谁了,说了你也不认识。我到你们的使馆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建议他们在院内的草坪上建三个小土堆,建的时候我来。使馆按照我的意思做了。后来就平安无事了。”
我在驻泰使馆工作时,三个土堆已经存在,馆里也确实有人在传说此事,到底真假,不能妄下断语。
文化部外联局有一位翻译,在郭丰源一次访华期间曾经陪他到外地观光。他亲口告诉我一件事。一天上午,他们从南京出发去扬州。汽车行驶在柏油路上,速度很快。突然 ,郭大师让汽车停下。汽车停下后,他让坐在司机旁边座位上的翻译下来坐到他的位置上,他去坐到翻译的座位上。翻译莫名其妙。汽车飞驰而去。突然,一辆面包车迎面急驰而来,差点儿与小轿车相撞。隔了一会儿,郭大师又让车子停下来。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去。那个翻译问他:“你知道要发生事?”他说:“我感觉到了。你在前面镇不住,所以我让你坐到后面。”
那个翻译庆幸没有发生意外事故。
我曾问过郭大师:“你的道行那么深,平常学什么?练什么功?”
他说:“我什么也没有学,也没有练什么功,全凭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