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基斯坦人的丧葬习俗

(2022-03-22 06:29:15)

巴基斯坦人的丧葬习俗 

袁维学

 

巴基斯坦人的丧葬习俗比嫁娶习俗相对地少一些。全国各地的丧葬习俗一般都以宗教信仰为基础。有的习俗流行于巴全境,但有些习俗却带有地方色彩。
   
每个巴基斯坦人都希望当自己的最后时刻来临时,能忏悔自己的过失,做个真正的穆斯林而离开人世。人快死时,死亡的痛苦使他嘴里发干。人们往他嘴里滴水。所有的亲友都默默地聚拢到垂危者的周围。这时,有人轻声朗诵《古兰经》的经句。人们认为,念经会使快要死的人减轻死亡的痛苦。随后,一些人便开始高声诵经,以使这声音不断地传到临死者的耳朵里。他自己也诵经,忏悔罪过,临死时嘴里还念叨着真主的名字。
   
某人谢世后,人们立即给他沐浴,尽早出殡,以免尸体腐烂。死者一般都被埋葬在本家的坟场里。大多数的坟场里都有一位圣徒的坟墓。这个墓地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人们认为把死者埋葬在圣徒墓附近将会使自己走运。因此,坟场往往延伸很远。
   
某人死了,人们先掘一个坑,坑上放一块板,把死者抬放到木板上。洗尸者用热水给死者洗澡。热水中放有少许李子树的叶子。洗澡水流到坑里。洗尸者以给死人洗澡为业。他们根据宗教的礼仪给死者洗澡,向死者身上浇水,左3次,右3次。
   
棺材放在一个开阔的地方,头朝北,脚朝南。大家站成队,阿钊领着祈祷。祈祷后,一些人离去,一些人去送葬。
   
坟墓的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窄。人们把棺材放在墓穴旁边,取下罩在上面的布单,把它放入墓穴,然后让死者的脸朝着麦加。大家掘土埋葬,然后在新坟上洒水,为死者祈祷。死者家属给穷人和托体僧施舍粮食、薄饼和钱。
   
埋葬后的第3天上午举行3日祭。亲戚、朋友和同宗聚集到死者家里或清真寺。人们把《古兰经》按照章节分开,三三两两诵读经文。诵读完毕,死者家属向穷人和托钵僧施舍,请亲友吃饭。凡未能参加葬礼的人,一般都在3日祭这天来向死者家属表示哀悼。
   
一般为死者哀悼3天。3日祭后,哀悼即告结束。除了3日祭以外,尚有40日祭、半年祭和周年祭。周年祭后不再举行任何祭悼仪式。
   
以上习俗是全国各地共同的。此外,各地还有不同的风俗。
   
在旁遮普农村,人死后,村里的理发师立即通告同宗。大家聚集来对死者的死亡表示遗憾,并埋葬死者。外地的人带着粮食等前来,以减轻死者家属的负担。他们要呆3天,所以他们带来足够他们3天吃的粮食。
   
若是妇女死了,则把她一套最好的衣裳放到她的寿衣上。这套衣服将被送给为死者穿寿衣的人。一般由穆罕默德的后裔的妻子给已故妇女洗澡。除了给她一套衣服,还送给她一副金镯或银镯、耳环和钱。
   
人们哀悼死者3天。在这3天中,死者家里不生火做饭,近亲为死者家属和客人送来饭菜。
   
死者若是个男人,那么祈祷后则举行立他的长子为继承人的仪式。此仪式被称为裹头巾仪式。死者的外祖母家的人带来一条头巾。在所有的亲戚们在场的情况下,阿钊给死者的长子裹头巾。这一仪式的意思是,死者的责任移交给了长子。长子在家中具有已故的爸爸的地位。裹头巾时,亲戚和同宗给长子送礼。
   
死者埋葬后,人们连续4个星期四为他祈祷。死者家属做抓饭和黄米饭在村里散发。大家诵读《古兰经》为死者超度。有的人做死者所喜欢吃的食物施舍给托钵僧。4个星期四为死者祈祷的风俗很普遍。有些人甚至在1年之内每个星期四都诵读《古兰经》为死者祈祷,而且请经师在坟墓上诵经40天。40日祭,大多是妇女们参加。此期间,旁遮普有散发糖果和衣服的风俗。如果死者是男人,则散发21套衣服,如果是女子,数量则少些。
   
参加半年祭者绝大多数是女子。但她们不在死者家吃饭。经师带领学生来为死者祈祷。死者家请他们吃饭,把剩下的饭施舍给托钵僧。
   
周年祭是为死者举行的最后一次祈祷。它象40日祭和半年祭一样也是妇女参加。周年祭之后,哀悼基本结束。人们仅仅在每年拜拉特夜的时候为死者祈祷。
   
在旁遮普农村,人们还有为死者举行一个名为拉达仪式的习惯。拉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死者的名望,显示死者生前生活是成功的,他安排了所有的子女的婚事。农村的人们把子女的婚事看得很重。让所有子女都成家被认为是父母的最大义务。因此,凡是尽了这个义务的人,其名誉也随之提高。他死后,人们以举行拉达的仪式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拉达在死者被埋葬后的第10天或第35天举行。由死者的继承人确定日期。这一天,所有亲戚,特别是死者的亲家前来参加拉达仪式。他们带来衣服和礼物。死者家举行盛大宴席,在村里散发饭食。拉达表明,死者是位了不起的有福之人。人们期望他的子女也象他们的父母一样了结自己的义务获得荣誉。
   
在信德,当某人快要死的时候,人们就往他嘴里滴几滴蜂蜜,诵读《古兰经》的章节,祈祷死亡少给生命垂危者带来痛苦,真主宽恕他,同时不断向他的耳朵里送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这句话。垂危者自己也在背诵此话。倘若不是这样,那么人们就认为死者是在遗憾的状况下死去的。人死后,人们在他的枕头下放一本《古兰经》。
   
洗尸者给死者沐浴,经师为死者穿寿衣、洒香水。在丧葬习俗中,死者家属要花费许多钱财。信德人特别重视3日祭、40日祭和周年祭。死者家属请阿旬在坟墓上诵读《古兰经》,直到40日祭。
   
死者家属在3日祭、40日祭和周年祭时均举行盛大宴席招待客人。客人有时多达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在西北边境省,哀悼死者被认为是妇女们的一项重要义务。
   
某人死时,除了他的女亲戚以外,邻里的妇女们也都聚来悼念。死者躺在院子里的小床上,20米个妇女围在小床四周。一位地位较为显著的妇女走出圈子,双手打着自己的面颊,号啕痛哭。其他妇女随之打自己的脸、痛哭和叹息。妇女们以约定俗成的声调一起号哭。哀号一直持续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这期间,与死者亲近的妇女们打肿了脸颊,哭红了眼睛,抓乱了头发。号丧的妇女分为两批,当一批累了时,另一批立即接替她们。洗尸者给死者沐浴,穿寿衣。死者的衣服被送给洗尸者。死者的亲友及当地所有的经师都聚集到墓地。本村的经师念经。墓穴挖得较大,人可以在里面毫不困难地坐起来。因为人们认为,天使来时,死者将在坟墓里坐起来。在坟墓上栽花是帕坦人的普遍习惯。春天,坟墓上开满蓝花和白花。
   
埋葬了死者以后,死者家属散发施舍物,1/4的施舍物给经师,3/4给穷人。
    3
日祭这一天,死者家属举行盛大宴席招待亲戚、朋友和经师。宴席上需用上好的大米和大量的酥油。否则,人们将认为这个人家吝啬。由于丧事、葬礼和宴席,死者家属常常被迫负债。
   
帕坦人大多数以游牧为生,但年老时,总愿回自己村庄,在本村度过晚年,希望死后埋葬在祖垄。帕坦人非常重视祖垄。倘若某个帕坦人死于异国他乡,他的尸骨一定要被弄回来埋葬在祖莹。此事关系到他的继承人声誉。因此,人们若不能把死者的尸体运回来,那也要把死者的骨头弄回来埋入祖莹。帕坦人的坟地里一般都有圣徒的坟墓。圣徒的坟墓上都栽植一两棵树。树枝上挂着用各种颜色的布做成的小旗。帕坦人很重视圣徒墓,认为圣徒墓会给他们带来福气。他们很崇拜圣徒,每个部落和家族都有圣徒。圣徒死后,他的弟子把他的墓变成朝圣之所。人们常到圣徒墓上去许愿,在德高望重的圣徒墓上开庙会。
   
俾路支有个传统,当某个人相信自己活不了几天时,他若神智清醒,则把兄弟、儿子,近亲及朋友叫到跟前,宣布自己的遗嘱。他的遗嘱十分重要。
   
某个人一死,人们就在他眼睛和下巴上蒙上带子,把他放到地上。在丧事准备好以后,男女分别瞻仰遗容。如果死者是男子,那么男人们居先,妇女们其次;如果死者是女子,那么妇女们居先,死者的亲人随后。非近亲男子不能瞻仰妇女遗容。瞻仰遗容以后,男女分别为死者祈祷。
   
死者被埋葬后,大家先在坟上祈祷,然后再回到死者死去的地方祷告。这样,人们连续聚在死者家祈祷3天。
   
在俾路支的某些地方,死者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人们都为他捐款。死者家3天不生火,邻里为他们送饭。并不是所有人都得送饭,但每个人却必须捐款。
   
3日祭、40日祭、半年祭和周年祭时,夜间经师讲道。人们认为,听经师讲道义不容辞,这是对死者的悼念和缅怀。

伊斯兰教历815日夜称为拜拉特夜。相传此夜安拉决定人们1年的生死祸福,故又称此夜为换文卷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