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基斯坦人的嫁娶习俗

(2022-03-21 07:06:43)

巴基斯坦人的嫁娶习俗

袁维学

 

我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一位巴基斯坦朋友曾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结婚那天,他头上扎着头巾,颈上戴着用钞票做成的花环,身着华丽的服装,面带欣喜的笑容,坐在一把椅子上,两旁坐着两个人为他收客人们送的钞票。根据巴基斯坦的风俗,男人一般看不到新娘。但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有幸饱了眼福。新娘头上披着披巾,鼻上戴着鼻饰,身穿红衣,打扮得象个公主。因时间太短,未能看到结婚仪式的全过程,但这却使我对巴基斯坦的婚礼产生了兴趣。于是,我潜心了解并研究巴基斯坦人在这一方面的习俗。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我们仅以旁遮普为例。
   
婚礼是旁遮普农村最大的礼仪。子女的婚姻全由父母作主。人们认为,了却所有子女的婚姻大事的人是有福之人,他们的生活是成功的。农村比城市更讲究在同种姓同族中婚配。女儿被认为是人家的财富。她一出生,父母就为她的婚事操心。然而女方进行亲事方面的活动却被认为有伤风化,所以求婚总是来自男方。
   
小伙子的妈妈若看上了某个姑娘,就派一个可靠的女人到姑娘的村里去。这个女人想方设法进入姑娘家,察看姑娘,然后向左邻右舍了解姑娘的情况——品德如何?脾气怎样?是否善于持家?她回来后把姑娘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小伙子的妈妈。小伙子的父母请来近亲征求他们的意见。小伙子的爸爸寻找借口去见姑娘的爸爸,在言谈中谈及自己的要求。姑娘的爸爸不作明确答复,而回去同妻子和几位亲戚商量。这期间,小伙子的爸爸又多次来攀亲。亲事谈妥后,双方父亲决定举行正式的定婚仪式。
   
小伙子的妈妈把儿子定亲的事通知一些亲戚朋友家的妇女。她同几位妇女拿着椰子、干枣、杏干、葡萄干、一身上好的衣裳和金戒指到姑娘家去。她们给姑娘穿上这身衣服。小伙子的妈妈把半个椰子、千枣、杏干和葡萄干放到姑娘的衣襟里,给她戴上戒指,把剩下的水果和干果分给其他妇女。姑娘家用牛奶和糖果招待客人。姑娘的妈妈给小伙子的妈妈以及与她同来的近亲们每人一身衣裳或头巾和衬衫。
   
定婚后几个月或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方结婚。这期间,双方进行结婚的准备。女方筹备事项多于男方。女方筹备完毕后,小伙子的父母和姑娘的父母商定迎娶日期,给住在远处的亲戚寄去邀请他们来参加婚礼的请帖。派剃头匠去口头邀请重要的亲戚,并给他们送去甜食。
   
婚期定了以后。新郎和新娘两家举行称为卡拉的仪式。卡拉仪式在迎亲三四星期前举行。在卡拉之际,双方邀请本村的所有妇女和新郎或新娘的已婚的姐妹和姑妈。男女双方在各自的村庄散发粗糖。
   
应邀参加卡拉的妇女带着小麦前来。这些小麦被分给剃头匠的妻子及其他帮工。
   
卡拉之后,双方加速筹办婚事,给帮工分派活儿。帮工们在开始干活之前告诉主妇,他们已准备干活。主妇分给他们粗糖。这是他们乐意为办喜事而开始干活的标志。因此,拿到粗糖后,老妇人开始捡柴,裁缝开始做衣裳,女帮工开始清洗小麦,陶匠开始磨面,剃头匠的妻子开始借炊具。这一切都开始于星期五、星期一或别的好日子。这些帮工从卡拉干到结婚,大约一个月。主家给他们饭吃。迎亲的前一天,男女两家请来做甜食的师傅做奶糖和蜜饯。如果喜事比较一般,就由剃头匠的妻子和家里的女人们一起准备糖果。
   
迎亲队伍出发的前一天,四处的吹鼓手都来到新郎家要求请他们吹吹打打。为了使客人们高兴,吹鼓手演奏各种歌曲。客人们为了表示对主人的尊敬给吹鼓手以奖赏。当某个人给赏钱时,吹鼓手就停止演奏,宣布给赏钱者的名字、他的村庄以及赏钱的数目,说一番吉利和感谢的话,又继续演奏歌曲。迎亲队伍来的前一天,新娘家也从周围村庄请来吹鼓手吹吹打打。
   
在结婚日期的前一两天,人们让新郎和新娘呆在各自家中特定的房间里,不让出门,用多股彩线拴在新郎和新娘各人的手腕上,还要让他们坐在木板上,在他们的手上点散沫花染剂,此举称之为“穆亨迪”,再在一个小铜杯里放上油,用醮过油的手指往他们头上抹油,这个仪式称为“玛伊扬”。在这个仪式中,新郎和新娘家把煮熟的小麦散发给乡邻。凡来参加玛伊扬仪式的妇女都带来小麦。这些小麦被分给帮工。这一天,新郎的妈妈给所有帮工每人一身衣服。新娘的外祖父家给新娘送来衣服、首饰和其他礼物。
   
在玛伊扬仪式中,剃头匠的妻子在一只碗里倒上油。把碗放在本家妇女和女客人面前。她们往碗里放硬币。
   
结婚之际,同宗都以不同的方式向新郎家表示自己的心意。在迎亲队伍出发前两天,邻近村庄的人们送来米、奶油、糖和通心粉。迎亲那天,同宗送来做好的饭菜。新郎家夜里就用这些饭菜招待客人。另外,在新娘回门后又回到新郎家时,同宗请新娘吃饭。同样,在新娘的村子里,她的同宗请新郎吃饭,以表示自己与新娘家友善。
   
在迎亲队伍出发前,客人们聚在一起举行名为“玛尔”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新郎家在本村和邻村散发抓饭、油煎肉和甜黄米饭,宴请客人后,让帮工们吃饭,把剩下的饭施舍给托钵僧。女方的客人起码在迎亲队伍到达前两天聚集到新娘家。迎亲队伍出发前一天,新郎家在本村散发蜜饯。
   
在参加玛尔仪式的客人中,新郎的已婚姐妹和姑妈极为重要。新郎的姐妹为新郎带来一身衣裳,新郎就穿着这身衣服去迎亲。
   
迎亲队伍出发的那一天,吹鼓手敲起鼓吹起唢呐。新郎的姐妹和村里的其他妇女拿着一只彩陶水罐,唱着欢乐的歌走向村庄的水井,打回一罐水。新郎在腰上裹块花布站到洗澡台上。女人们在他四周围成圈子。剃头匠的妻子或陶匠的妻子倒出彩陶水罐里的水让新郎洗澡,洗澡结束之前,新郎的舅舅或表兄弟代表他的外祖父送给他礼物。这些礼物是钱、水牛或马。另外,叔叔和姑父也以钱的形式给新郎送礼。女方也有此风俗。
   
新郎洗完澡穿上已婚的姐妹拿来的那身衣服,头上戴上花环。女宾坐到新郎周围。新郎向大家行礼。妇女们给新郎礼钱。
   
新郎的妈妈或别的亲戚记下送礼人的名字和钱数,因为除了妈妈和姐妹以外,别的女人所送的礼钱,需在适当的时候奉还。
   
当里面女人们给新郎礼钱时,外面男人们在给新郎的爸爸出礼,一般五卢比到一百零一卢比。帮工们也给一卢比到十卢比的礼钱。新郎的爸爸或者叔叔,或者兄弟,或者同宗的某一德高望重者坐到床上收礼钱。他面前摆着一个盘子,盘子里放着糖。旁边坐着一位会写字的人,记下送礼者的名字、职业、住址、钱数等。人们接到邀请参加婚礼的请帖时,首先了解受不受礼钱,以便他们带钱前来。凡想提高声誉者,仅收下少许礼钱,而把其余的钱退给送礼者。例如,某人送了一百零一卢比,他仅收下五卢比,而把剩余的钱退给那个人。这五卢比仅是为了表示送礼者和受礼者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迎亲队伍出发时,新郎骑到马上,剃头匠背起装着送给新娘的衣服和首饰的箱子。新郎的所有姐妹抓住马缰绳唱歌。只要新郎不给她们礼物,她们就不松手。
   
新郎的父母让迎亲的人给新娘带去首饰、衣服、糖果、干果、杨梅和椰子。迎亲队伍在唢呐声中启程。村里的妇女用碗端着奶站在自家门口,当新郎从门前经过时,挡住去路,把碗伸向新郎。新郎喝一口奶,在碗里放上硬币。
   
迎亲队伍出发之后,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准备离去。这时,主人让他们看送给新郎的姐妹和姑妈的特殊的礼物。一般送给她们每人一头水牛或金首饰和一百到三百卢比的钞票。如果新郎的堂姐妹送给新郎衣服,也将给她们特殊的礼物。主人还根据同客人的关系送给他们糖果和衣服。一般客人告辞回家,但新郎的姐姐、姑妈、姥姥、舅妈、姨妈等却不走。她们忙于迎接新娘。
   
在姑娘出嫁的两天前,一般客人来到新娘家,而新娘的已婚的姐姐、姐夫、姑妈、姑父、姥姥、老爷、舅舅、舅妈、姨妈、姨父等比普通客人早来几天。他们中每个家庭一般都带来一百零一个蜜饯和一身衣服。姥姥或是舅妈带来的礼物中有三到五身衣服、金首饰、铜罐、被子等。已婚的姨妈每人也带来一身衣服。新娘的外祖父家所给的衣服和礼物,被认为是她的权利,因为其母是那个家的女儿,父母给女儿东西是理所当然的。
   
迎亲队伍一般都是傍晚抵达新娘村庄。当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附近时,鞭炮齐鸣。村庄的妇女和孩子们从家中出来看新郎。新娘家用牛奶或甜奶清招待迎亲的人。然后举行婚礼,宴请宾客。
   
当新郎被请进女宾的房间时,新郎的姐妹和女友把他围住,拿他开玩笑。她们把一只铜碗扣在一个盆里。一个小姨子压住碗。然后她们让新郎不拉开小姨子的手把碗反过来。碗很滑,根本办不到。新郎只好给钱讨饶。这一天,新郎和新娘不见面。
   
第二天早晨,新郎穿上岳父家送的衣裳,去看摆在院子里的嫁妆。在迎亲的人也看过嫁妆以后,人们把嫁妆收拾起来,随新娘抬往她婆家。
   
为了巩固和加强新娘的家庭与村里人的关系,在此期间,女方在铜盘里放上糖果和钱送给新郎的村子里嫁到新娘的村子里来的姑娘及其女儿。这些女人给新郎礼钱。
   
同样,男方也给新娘村子里嫁到新郎村子里的姑娘及其女儿糖果和钱。
   
除了送给那些女人们礼物外,男方还散钱给村里的穷人。
   
结婚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坐到洗澡台上洗澡,洗完澡,穿上婆家送来的衣裳,戴上婆家送来的首饰。新娘的姐妹和女友为她打扮。然后,她同妈妈、姐妹、女友和其他亲人挥泪告别。当她坐进轿里时,妈妈、奶奶、姑妈、姥姥等送给她钱。她一般用这些钱打首饰。
   
此后,新娘的兄弟把轿子抬到村外交给轿夫。
   
新郎骑到马上与轿子同行。新娘离开时,家里给她蜜饯,让她带到新郎的村子里去散发。
   
新娘离开后,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也陆续告辞。新娘的父母送给他们蜜饯、糖果和衣服。迎亲队伍拿来的干果也被分给客人。客人把这所有东西带回自己的村庄。为了表示他们参加了婚礼,而且在那里受到了很好的招待,他们拿出一部分糖果、千果分给亲人、朋友和佣人。
   
新娘到了新郎家时,新郎家的人和村里的妇女前来迎接她,把她接下轿子,让她进入洞房。然后,妇女们送给她礼钱。这天,新郎家做豆粥在村里散发。此后,新郎的姑妈和姥姥家的人告辞回家。但他的姐妹们不走。她们在新娘回门回来后再走。她们离开时,新郎家送给她们糖果和衣服。
   
新娘在婆家住一天,第二天与新郎一起回门。
   
新郎在岳父家住四天,然后携新娘回家。当新娘第二次回门回来后,婆婆做豆粥在村里散发。这次散发豆粥标志着结婚的各项仪式均已结束,新娘开始忙于家务。
   
从定婚到姑娘出嫁这期间的所有风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赠送衣服。亲近的亲戚带衣服来参加婚礼。新郎和新娘家送给他们衣服以作回报。在定婚和结婚期间,人们除了送给新娘和新郎衣服以外还送给新郎的父母、兄弟、姐妹、嫂子、姐夫及其他近亲。有些人在赠送衣服的同时还赠给金镯。结婚时,送给特殊的亲戚高级的衣服,送给穷亲戚普通的衣服。为了赠送衣服,女方得花费许多钱,大多数人家都得借债。这个习惯不仅限于农村,城市也很普遍。同农村相比,城里人所送的衣服更贵重,花样更新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