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出生及孩童时期的习俗
袁维学
我的朋友哈利德·扎比尔先生在巴基斯坦民族遗产研究所工作。他对巴基斯坦的民俗颇有研究。有一次,我去向他请教有关巴基斯坦人出生及孩童时期的习俗,他对此很感兴趣,谈起来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哈利德·扎比尔先生是旁遮普人。他首先讲了旁遮普在这一方面的风俗习惯。在旁遮普,孩子快降生的时候,一般都不声张,仅仅请来几位非常亲近的妇女和产妇的姑妈及其已婚的姐妹。孩子出生后,派人带着糖果给所有亲戚朋友报信。
孩子生下来以后,接生婆用刀割下脐带,放入一个罐内埋在地下,然后给孩子洗澡。接生婆还负责从孩子出生到“齐拉”这段时间里给产妇洗澡以及照顾产妇。“齐拉”后,生孩子的人家给接生婆以奖赏。
临产时、人们在产妇的床头放一把剑和少许粗糖。这把剑要在床头放四十多天,“齐拉”以后方可拿走。人们以为剑可以使产妇和孩子平安无事。
产妇的头朝着做礼拜的方向,如果脚朝着做礼拜的方向则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生产时,除了接生婆以及产妇的两三个近亲能进产房外,别人不得入内。
护士或接生婆给孩子洗澡后,家族的长者或阿匍在孩子耳边“叫拜”。家长赏给叫拜者粗糖。
叫拜以后,给孩子吃一种药,此药称为“库蒂”。家族中的老太太和运气好的妇人往孩子嘴里抹蜜或抹粗糖汁。各地都认为第一次给孩子“库蒂”可以清洗出孩子肚中的污秽。农村尚有让女吹鼓手敲着鼓到街上去买回粗糖汁的习惯。
要是生了男孩,家长就散发粗糖和蜜钱,通告亲戚和同族。人们前来贺喜,看完孩子后送钱给孩子。要是生了女孩,家长则谁也不通知。凡知道者前来表示遗憾。此时,农村的人常说:“天已暗了,大雨即将来临。”意思是说,女孩之后将要生男孩。
第一个孩子一般都在姥姥家出生。在生产前两三个月,父母把女儿接回家,并负担生产的所有费用。不管生了男孩还是女孩,外祖父外祖母都要给孩子买金镯、十一身或二十一身衣服、被褥、摇篮、煮奶和喝奶的器皿等。产妇在“齐拉”后回婆家时,父母总要送给她首饰和整套衣服。有些人除了给孩子的父母外还给爷爷、奶奶和其他近亲做衣服。
农村有些人在孩子出生时就给其定婚。定婚时,父母并不考虑男孩和女孩年龄上的差别。女孩的婶娘、姑妈、姨妈、舅妈或者别的近亲把她抱到怀里说:“这是我的。”其意思是,让她与我的儿子定婚。这个要求一般都会得到满足。婚姻定下后基本上是牢固的。男孩的妈妈给女孩送去首饰和衣服。此后,每当尔德节时,男孩和女孩的父母都要互送甜食、糖和衣服。孩子们长到嫁娶年龄时就结婚。婚约只有在男孩和女孩的父母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才会被取消,否则,若该男孩死了,他的兄弟将同那个女孩结婚;若该女孩死了,她的姐妹将同那个男孩结婚。人们认为,一个孩子既已定了婚,就不能再与别人家的孩子结婚,否则就有损于名誉。
“齐拉”以后,一般要给孩子剃发和起名字。给孩子剃发和起名字的仪式称为“阿齐卡”。剃发匠给孩子剃完发,家长给他与头发同等重量的银子,并把头发保存起来。农村有个习惯,男孩,宰一只公羊;女孩,宰一只母羊。家长把生肉散发给亲友,并给送肉人以奖赏。一般都是剃头匠去送肉。有的家长做抓饭请客。宴席后,剃头匠把一只铜碗放到众人面前,众人朝铜碗里放钱,剃头匠把钱收去。若在这一天给孩子起名字,那就在家族中散发蜜饯。
在少年时期的仪式中,割礼颇为重要。这一天,家长宴请亲戚、朋友和同宗。近亲送来糖和衣服。剃头匠在家庭和同族的长者面前给孩子进行割礼。伤口愈合后,孩子洗完澡,穿上新衣裳,头上戴着花环,打扮成新郎,骑上骏马。家长宴请宾客,给同族散发蜜饯。客人们送钱给孩子。家长记下送礼者的名字及钱数,在适当的时候照此数还礼。
孩子长到四岁四个月时,举行宗教仪式,对孩子进行正式教育。家长邀请亲戚朋友出席此仪式,给孩子洗得干干净净,穿上新衣服。家族的长者、伊斯兰教学者或圣徒教孩子“以真主之名”这句话,然后家长给众人散发糖果,给孩子钱、衣服及其他礼物。
现在中上层特别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们有为孩子过生日的习惯,给亲戚和孩子的朋友们送去精致的请柬,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孩子的生日仪式。
信德、西北边境和俾路支地区的习俗与旁遮普地区的习俗略有不同。
在信德,孩子出生前,孕妇床头放一把小刀,贴上符咒以避邪。孩子出生后,在孩子床头放一块小木板,意思是让真主在木板上为孩子写一个好运。接生婆替孩子洗澡后给孩子穿上一件大衬衫。这件大衬衫称为“鸠布拉”。“鸠布拉”是由福份大的老人所穿过的衣服做成的,目的是让这孩子也象那位老人一样好运。然后用黑线把孩子的两个手腕和两个脚脖拴起来,以此来避邪。
信德地区也重男轻女。如果生了女孩,父母就不太高兴。为了以后不再生女孩,在家里贴上符咒,并用线把一个环子拴在孩子的脖子上,意思是,女孩的生育已经结束,以后只生男孩。相反,如若生了男孩,全家都很高兴。在孩子的脖子上系一个环子,但此环可以摇动,意思是,以后将继续生男孩。如果谁家好久才生了个男孩,那就在孩子的耳朵上戴一个金的或银的耳环,在孩子的手腕上扣一个小钱。耳环和小钱要一直戴到下一个孩子降生。
信德人认为,孩子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应是真主的名字,因此孩子一生下来家里人就立即请阿留在孩子耳边叫拜,继而给孩子起名字。如是男孩,就在自己的名字上加上祖父的名字。这是阿拉伯人的习惯。阿拉伯的习惯对信德人影响颇大。
与阿拉伯人一样,信德人也认为男孩有娶自己的堂姐妹的权利。许多家庭,孩子一生下来就给孩子定婚。如果一个兄弟已有一个男孩,另一个兄弟一旦得了个女孩,那么,前者就立即去向后者为其子求婚。如果一个兄弟已有一个女儿,而另一个兄弟一旦得了个男孩,那么,男孩的爸爸并不考虑女孩的年龄大,而去为儿子求婚。兄弟俩说妥后就算定了亲。随后,男孩的父母送给女孩一只戒指,这只戒指被当作联姻的标志。
信德人认为塌鼻子、鼓脑勺、大嘴巴是丑陋的象征,认为这种人有缺陷。因此,孩子刚生下来,接生婆就用力捏他(她)的鼻子,使它鼓起来;从各个方向挤压脑袋,使它变圆;在孩子嘴里放一个环子,捏嘴巴,使嘴巴变小。信德人把这一习俗看得十分重要。
信德有举行“阿齐卡”仪式的习惯。一般此仪式在孩子出生后第七、十四、二十一或四十天举行。举行这一仪式时,家长牵来一只羊,阿旬在羊的耳边说:“你代替孩子作出牺牲。”然后宰了羊,把羊肉做熟分给亲戚朋友,把羊骨头保留起来,埋在家中某一特殊的地方。
在信德,有些人第六天给孩子举行割礼。如不在这一天举行割礼则在孩子几岁时才举行。同旁遮普人一样,信德人的割礼仪式很隆重。北信德有这样的风俗,剃头匠给孩子举行割礼时,妈妈头上顶着一个磨盘站在那里,一位男亲戚往磨盘里倒水。人们认为,这样,孩子可以避免邪恶和事故。南信德对这一风俗有所改变,爸爸往一个水罐里倒米,然后把《古兰经》放到头上站在那里。孩子大约十天内可以痊愈。第十一天,孩子的爸爸隆重宴请亲友。这一宴请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穷人也要花上几百卢比,富人则要花费成千上万卢比。客人们送给孩子钱或礼物。
“查蒂”、“阿齐卡”和割礼是信德地区很重要的习俗。人们隆重庆祝,欢度数日。
西北边境地区住着以帕坦人为主的许多部落,该地居民也十分注重风俗习惯。一些部落在孩子出生后让孩子躺到雪上。他们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受艰苦的磨炼,应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基于这一想法,孩子一生下来,家长就培养他(她)有吃苦的习惯。
帕坦人和俾路支人有收聘金的习惯。对他们来说,女儿并不成为经济负担。但他们却认为生女孩本身是一件倒霉的事,不告诉亲戚朋友。
孩子的第一个仪式是剃发。剃发仪式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到六个月之间举行。在西北边境地区,一般在孩子八岁时或在此以前举行割礼。这是个很重要的仪式。割礼后,家长请阿旬教孩子祈祷及进行一些其他宗教教育。从一开始就努力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仰,使部落的传统在他们的头脑里生根。孩子通常就从这时候开始受教育,学放牧牲口,做农活,干家务。
孩子十三四岁时开始帮爸爸干活,放牧牲口,做农活。在成人以前,孩子住在家里,但成人后,家长就让他到家外场院里或村庄的成人以及未婚的小伙子们睡觉的地方去住。
在俾路支,孩子出生前,家里人不告诉外人产妇即将临产。但孩子出生后,接生婆立即宣告孩子出生。大家从接生婆的声音可以知道生了男孩还是生了女孩。如果生了男孩,接生婆连叫三声;如果生了女孩,接生婆仅叫一声。
孩子出生几天后,家长给孩子起名字。家长和部落的几个头人相互商量给孩子定一个名字。一般传统是,在孩子的名字上加上家庭的长者或部落的著名人士的名字。一些人认为,长者的名字会给孩子带来福气。
该地区的人一般喜欢圆脑袋,认为长而扁的头是身体的缺陷。因此,为了把脑袋变圆,在孩子的头上缠上带子,头下放一个装满羊毛的袋子,以使头不向后长。人们一般把长脖子当作美的象征,认为由于脖子短肩头触到头是件令人羞耻的事。为了使脖子长,家长在孩子的脖子底下放一个圆枕头,而且要放相当长的日子。
四十天后是“齐拉”。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仪式。男人不参加“查蒂”和“齐拉”两个仪式,仅仅女人出席。
和其它地区一样,俾路支人把割礼看得十分重要。经济状况好的人为此花费大量钱财。穷人则求助于亲友和本部落的人。俾路支人具有互助的精神。为庆祝重要仪式,他们慷慨解囊。凡是付不起聘金或举办不起割礼等重要仪式以及无力成家的穷人均可求助于家族和部落的人。人们认为根据自己的条件帮助他们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在俾路支,“阿齐卡”有个明显的特点,即女孩也能得到许多礼物。在阿齐卡仪式中,父母给女儿枣树、骆驼、羊、钱。这些礼物成了女孩的财产。阿齐卡的礼物、聘金、爸爸给的嫁妆、母亲送的首饰等均被当作女孩的财产。
在该地区,有些人隆重庆祝孩子的第一个生日。家长请来亲戚朋友,先请他们喝饮料,后给他们发糖果。客人们送给孩子礼物。
这一地区教育较落后。人们最多也只是关心孩子的初级教育。孩子六岁时开始受教育。先教他们《古兰经》,然后再进行一些其他宗教教育。这里的人们更注重男孩将来熟悉自己的职业,成为该行业的能手,女孩将来能够料理家务,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人们不喜欢男孩和女孩进行交往。一些部落在女孩八、九岁时就让她戴上面罩,同男孩隔离。
产妇第四十天的沐浴称为齐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