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基斯坦的国旗、国歌、国徽、国花

(2022-03-18 09:15:56)
巴基斯坦的国旗、国歌、国徽、国花 •袁维学•
 国旗
     巴基斯坦的国旗是巴基斯坦的奠基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设计的。它脱胎于1960年12月30日在达卡上空飘扬的一面旗帜。当时,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的各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举行一次重要会议,决定成立全印穆斯林联盟。当时那面旗帜是绿色的,旗子上有一弯白色的新月,中央有一颗星。在达卡会议后的四十年的政治斗争中,这面旗帜一直被穆斯林联盟当作穆斯林共同体的政治信念的标记。
    1947年7月18日,英国政府接受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要求,同意从1947年8月14日实施。巴基斯坦国民议会1947年8月11日召开会议,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里雅格特•阿里•汗把国旗的提案提交国民议会批准。他在讲话中说:“这面旗帜将告示,它不是某个政党或某个团体的旗帜。它是将于8月14日问世的巴基斯坦的国旗。每个国家的国旗都不仅仅是一块布。我有幸提交国民议会的这面旗帜将为自由、平等而升起。这面旗帜将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这面旗帜将保卫国家的完整。毫无疑问,这面旗帜将赢得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尊重,因为我确信,巴基斯坦一旦建立,一旦我们有机会掌握七千万人民的命运,我们将能够向全世界表明,虽然我们是一个新国家,但我们是一个拥有七千万巴基斯坦人的国家。”
    巴基斯坦的国旗呈矩形,长宽比例为32。靠近旗杆处有一条白边,约占旗面的四分之一,余下部分为深绿色。旗子中央有一弯白色的新月和一颗五角星。颜色的含义和国旗中的象征是:白色和深绿的底色代表和平和兴旺;新月代表进步;五角星代表光明和知识。
 国歌
     巴基斯坦的国歌是巴政府于1954年8月批准的。为了寻求一支能表达民族情操、思想和希望,反映民族的命运的国歌,1948年12月,巴政府组织了以萨尔达尔•阿卜杜尔•拉布•尼什塔尔为首的委员会。该委员会下属的乐曲委员会的成员艾哈迈德G•查格拉所作的曲子,1950年被作为临时国歌在外国首脑访巴和巴基斯坦国家和政府首脑出访时演奏。
    该曲1954年6月被批准为国歌。它是根据南亚地区的著名乐曲“比拉瓦尔曲”、“蒂拉克卡姆德曲”、“佩鲁曲”、“达那希里曲”等乐曲的旋律创作而成的,但也努力做到与国际上受欢迎的音乐形式相一致,以便西洋乐器演奏。
    巴基斯坦著名诗人阿布尔•阿萨尔•哈菲兹•尤隆杜里的作品1954年8月被批准为国歌的歌词。歌词共三段,每段五行,头韵是自由的,以便适应乐曲,易于演唱。
    歌词用乌尔都文写成。它激发巴基斯坦人民的爱国热情,赞美巴基斯坦是信仰和自由的象征,并为巴基斯坦的强大而祈祷。其歌词内容是:

祝福你,祖国,
你最美丽,你最神圣。 巴基斯坦,
你是坚强不屈的象征, 你是信仰的干城。
神圣祖国的命令, 就是人民的力量。
民族、国家、政权,
永沐荣光,
实现我们的企望。
新月和明星的旗,
指引着前进的路。
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光荣,
未来的企望,
象征真主的保护。

国徽

巴基斯坦的国徽是巴基斯坦政府于1954年批准的。国徽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顶饰新月和五角星是伊斯兰的传统象征。
二、中央的盾状物由四个图案组成——棉花、小麦、茶叶和黄麻。这些是巴基斯坦的主要农作物。它表明作为经济基础的强大的农业。
三、围绕着盾状物的花环是运用传统的莫卧儿艺术设计的。图案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民族的文化遗产。
四、围绕盾状物的卷物上刻着巴基斯坦奠基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名言——“忠诚”、“团绪”、“纪律”。这三个词成了巴基斯坦民族的指导原则。
    国徽代表了巴基斯坦人民的思想传统、文化遗产以及经济力量的基础。它鼓舞着人民,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民族的传统。
“巴基斯坦”一词曾被用孟加拉文字母嵌入国徽的顶部,以示孟加拉语是两个国语之一。孟加拉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后,这个嵌入物被取消了。

国花

茉莉花被巴基斯坦政府1954年定为国花。茉莉花遍及巴基斯坦各地。农民用它来装饰房间,城市居民用它来装点花园。种植茉莉花的历史在巴基斯坦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历史记载,茉莉花曾是圣贤和国王们的心爱物。诗人们对它大加赞美,使它流芳百世。一位著名诗人把它喻为美丽和纯洁的象征。莫卧儿统治者十分喜爱茉莉花。茉莉花是他们花园里必不可少的花卉。在莫卧儿时期的绘画和壁画中,人们常可看到茉莉花。
作为国花,茉莉花一般以象征的形式运用于国家的艺术和手工艺中,或在装潢的壁画中作为基本的花纹。茉莉花反映了巴基斯坦人民的审美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巴基斯坦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儿时拾零
后一篇:紫砂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