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则
(2008-12-23 22:14:23)
标签:
平均数社会科学变异性逻辑思维谢宇杂谈 |
今天去听了个讲座,将主要内容放在这里。这学期讲座也听了不少了,却到底没有时间整理下。这次是个例外啦。
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原则
谢宇:我知道我的局限。
otis dudley duncan:只有物理学像物理学。
1 柏拉图
为什么plato在西方科学史如此重要。因为他区分了world of being和world of
becoming。plato的类型逻辑思维typological
thinking,变异variation是对本质世界的拙劣的复制。
哥白尼,相信日心说39年,数据有时候不能说明,他相信日心说是因为其方程更简洁????
伽利略,自由落体;牛顿,三大定律。
通过抽象思维摈去外在的偏差之后,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知识。
Bernoulli的大数定理和lapllace的中心极限定理为测量不确定性提供了数学方法。
通过重复观察取消不确定性,通过概率分布评估不确定性。
他们将差异理解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补偿。但有的差异是本质上的差异,不是误差。
Quetelet:对于人自身的研究,plato的类型逻辑思维从来都不是令人满意的。社会物理学,基于平均人average
man的前提假设,在平均人的假设下,可以得到真实知识。
2 达尔文
变差是真实的。重要的是个体,不是类型。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类型逻辑思维中,以平均数作为探索真实知识(原因)的手段,误差只是与平均数的离差。
总体思维中,平均数只是总体的一个特征,离差是很重要的事实。
3 Golton
达尔文的表弟,把总体思维引入社会科学。
平均数的意义是有限的,个体的差异才是重要的。
变异和共变才是重要的。
回归regression,下一代的身高的离散程度和上一代相等。
社会变异性的独特之处:分析单位不是个体是个体行为;不可遗传;影响环境;理性预期;路径依赖和偶然性。
第一原理 变异性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真正本质
Variability is the very essence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如收入,对数。
第二原理 社会分组可减少变异性
Social grouping reduces such variabilty.
组内差异小。
社会分组只有根据社会结果而言,才是有意义的,要能解释社会现象。
分组的悖论:准确性和简约性的矛盾。
第三原理 群体变异行动模式会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情境由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来界定。
Social context principle
再如,收入。收入的地区差异很大。
平均数的笑话:感觉怎样——很好,一只手在冰,一手在火,平均温度很好。
社会情境不同于社会分组,前者是一个有着自然边界的社会系统。
个体变异模式由个体间的关系支配,它也可以被宏观的条件支配。
集体行为可改变宏观环境和人类关系,这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来源。
男性和女性哪个寿命长?常识和统计的矛盾。个体理性的局限,女性寿命长的历史并不长。
社会科学没有真理,没有一成不变的。
二分变量的差异:读大学与不读大学的差异并不一定是读大学与否造成的,因为二者在其他层面上还存在差异。
假如个体是同质的,不成立。
个体差异不能做同质性假设,不能做个体上的比较。正因为此,科学抽样才是必要的。
异质性偏差,其他背景因素的影响vs内生性偏差,不同人对同一因素的反应。
在回归方程中,阿尔法和贝塔值假定为常量,但不同人对同一因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应该是因人而异,但我们做不出来。
计量,Manski书中的评论,当观察的数据十分有限时,需要很强的假定才可以。要么收集数据,要么假设。
自由度的问题。
嵌套数据,假定在某社会情境中关系模式是同质的。如,多水平模型,随机系数模型,和增长曲线模型。这是社会情境原则的应用。
结论
抽样很重要。
描述研究,信息丰富,实在没有很强的假定的前提下,可论证的,我们所能做的唯一的事。
R & R
随机实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难推广。
统计学虽不完美,但无可替代。
只有当解释涉及到总体关注之处是,合计统计结果是加权的。
因果关系总是概率性的。
我们只能研究原因的结果,而不能研究结果的原因。
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这不对称:结果总是总体属性;原因也许不是社会的,可能不是总体的。
在统计分析中,我们总是需要作假设,理论为现实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