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贼喊捉贼

(2011-03-10 14:25:12)
标签:

现实

故事

饭后茶余

文化

杂谈

分类: 典故名人名言传记

              关于贼喊捉贼

      贼喊捉贼,顾名思义是做贼的人喊捉贼。寓意是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以假乱真,企图把别人说成是坏人。语出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妇,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呼叫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荆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今在此!”绍惶迫自掷出,俱免。

     武帝真不愧为恶少奸雄,少时就敢夜潜入户“抽刃劫新妇”,不管是真抢还是闹洞房玩游戏,他突然呼叫“有偷儿至”,人们哪还有不相信的,岂不群起而攻之。这的确可以转移视线,诱人上当,以至于乱中取胜。当袁绍失足被荆棘缠绕时,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叫“偷儿今在此”,更显得武帝智谋超人,这一叫其结果至少有两种,一是袁绍狗急跳墙,必能想出急招,或“抽刀割袍(袖)”,或抽刀断荆棘,设法脱身仓惶而逃,最后,使俩人都幸免被捉;二是袁绍若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没有及时摆脱荆棘缠绕而被追赶来的人捉住了,那也是曹操最先发现了贼,当领头等功劳。奸呀!真够奸的,难怪人们给他以乱世奸雄的评价。三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曹操的奸诈才成就了曹魏的天下,乱世中善于自保的曹操,保住了军队,保住了相位,保住了王位,也就保住了其子曹丕称帝的机会,后来,曹丕追尊他为魏武帝也就理所当然了。

       曹操贼喊捉贼的典故说得是想当贼(劫新妇)的人,为了乱中取胜,高喊捉贼以诱人上当,这当属于谋略类典范,从古到今不少人效仿。

       现今就有一些人利用网络发贴害人,他们以捕风捉影的事,夸大其词,歪曲捏造事实,混淆视听,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帜,喊着扬善除恶的口号,也许是出于发泄私愤,或许是出于打击报负,再就是想假借正义诬蔑陷害他人。这种人,自己做了坏事,或者是想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却要乘势借机呐喊,制造声势,或会上会下,或人前人后,或上窜下跳,随处都可见到他们在那里鼓唇摇舌、贼喊捉贼。这种人对此类事物的态度常常会一时奋激,说话语气生动坚决,言词不乏慷慨激昂,当然,也少有说话吞吞吐吐的。但纸是包不住火的,谣言止于智者,狐狸的尾巴终究还是会露出来的。

      常言说,“贼不打三年自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有人在网上散布的以及跟贴评论的那些令人发直的、反省的、耻笑的、厌恶的人和事,我们不会全信,也不可不信,也勿需过于紧张、在意和理会它,更没必要在大会小会上表态度、亮观点,相反,还应防止事态扩大,而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制造事端。最好的应对办法是不理不看,不传不问,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群众眼睛是雪亮,历史是无私的、公正的,也是不会被愚弄的,事物总是朝着它本来的面目和正确应当的方向发展,并客观存在着,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就象大海起潮的时候,大浪淘沙,浪花飞溅,退潮时,亮晒在海滩上的,是贝壳,是珍珠,是金砂?还是死鱼、破鞋、易拉罐什么的,都让人们看得一清而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