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风吹渡玉门关 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2006自驾游之2. 远游无处不销魂 南行记

(2009-02-05 16:50:10)
标签:

玉门关

汉长城

当金山口

德令哈

分类: 自驾游记

 7月16日,敦煌(G215)—玉门关—阿克塞—鱼卡(G315)—大柴旦—德令哈

 

 从景区售票点到玉门关还有三、四十公里路,别想不花钱在远处照几张相就走人

 早晨离开旅馆,沿215国道前往玉门关,这一段路昨天跑过,不用像昨天一样边走边问路,所以不一会儿就到了岔路口。通往玉门关的专用公路是沥青的,质量很好,就是窄了一些,比省道还窄,两辆车会车都有些困难。有一辆私家车超过我们,也向玉门关方向驶去。走了不多远看到路两边各有一座泥土修的门阙,路上横拉着一根铁链,门阙后面的路边几栋房子是景点的售票处。前面那辆车上的人下来买了门票,有人过来把铁链落地放他们过去了,好像上演了一出“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城头”的历史剧,或者说这“一片降幡”是我们自己的心理感受。因为我们本来打算游览玉门关也像游览莫高窟一样,不买门票,在远处看一下,照几张相,再发发思古之幽情,然后扭头走人,因为距离产生美啊。看这架势想采取莫高窟模式游览此处是行不通了。好在门票不贵,比旅游书上介绍的便宜一半,每人只要30元。太太下车去买了票,然后跟售票员开玩笑说:“你们还怪贼的,在离景点还有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就设卡卖票”。售票员不无得意地回答说:“那当然啦”。言下之意是要逮住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经过售票处后,这条窄窄的公路一直在从上帝创造世界起直到现在都保持原样的平坦的茫茫戈壁上向前延伸。行驶中只是看到路边里程碑上的数字在一公里一公里地增加,其间又有几辆私家车或显然是拉着游客的敦煌的出租车超过我们。因为路窄,又经常有急转弯,所以我们也不敢跑太快。

玉门关遗址

路拐到一个坡底下,一下看到远处一个突兀的顶部平坦的土岗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土墩,那就是玉门关的关城。可能是为了保持景点的原始风貌的缘故,路也变成了砂石路。土路尽头的把景点围起来的栅栏的门边已经有一些人,可能是游客和管理人员。我们把车停好,穿过栅栏门,走向玉门关。

这里距离玉门关土墩还有几百米,有一条有车辙印的砂石路通向那里,砂石路两边是类似河道的谷地,散布着一丛丛的耐旱的骆驼刺之类的植物。有几个比我们早到的游客正站在路边照相,那是已经游完了折返回来的。我们沿着路到土岗边然后向上爬去,正确地说应该是走去,因为土岗的边界并不明显,也不太高。先看到的是在土岗边缘所立的碑,上书玉门关遗址几个字,好像是国务院立的,我们就在这儿照了几张相,我给太太照,太太给我照,以示确实到过玉门关。远处看到的形似土墩的玉门关关城是黄土夯筑的四面城墙围成的一个小小的城堡,小到像一个比较大的四合院。我们过来的方向应该是南面,所以眼下我们还在关内。历尽两千年雨雪风霜,圮颓的看起来不高的土墙像油画《父亲》一样一脸岁月的沧桑。墙体正中有一个楔形的大洞作为城门。所以这个关门好像是先筑好城墙然后再掏出来的,其实夯筑的墙上开门也只有此法。透过门洞可以看到关城内并没有其他建筑,只有零星的一蓬蓬的草。有一个考古学家曾有这样的感慨:黄土这东西很奇特,你用它堆起一个东西来可以存在上千年。这感慨可能是他见多了古城遗址而发的。关城遗址现在用铁栅栏围着,不让游客进入。几个先于我们到达的游客翻过栅栏进入方城内转悠,等我们慢悠悠绕关城一周回到关城前面时他们已经参观完毕走了,关城前面又只剩了我们两人。关城西面墙体正中也有一个类似的门洞。玉门关和嘉峪关城比起来小而简陋,完全是一个急就章,是一个当年就地取材而建的半临时性质的军事设施。给人的感觉像是一战中交战双方筑壕对垒时步兵挖的战壕,相比之下嘉峪关就像是钢骨水泥修的马其诺防线。关前几百米远处浅浅的宽阔的疏勒河床上长满了芦苇,中间还夹杂着池沼,形成湿地,像一片绿色的带状草原,使这蛮荒的旷古之原的戈壁上平添了一片生命的颜色。更远处可以看到烽燧和土埂似的断断续续的汉长城。想到从栅栏处过来的路经过的地方也像是一个河床,那么玉门关古城所在的台地当年是不是疏勒河中的一块在河之洲?微风从下面的河谷里吹来,轻拂过站在关前的我们,远没有“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那种雄劲。当然李白或许有借喻汉军西出玉门关如狂飙横扫西域意思。

 玉门关前的遐想

 两千年前,肯定风也是这样吹过关前汉军战士的队列。站在这里,尽力想象当年经过此处后再跨越几千里更蛮荒的瀚海远征西域的金戈铁马,眼前仿佛正在上演红旗半卷出辕门的雄壮的貔貅之舞。霍去病从匈奴手中夺取河西控制权,才会有玉门关。李白诗《关山月》:“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寥寥数句,勾勒出汉朝和匈奴战争的残酷。玉门关扼守着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通道,我想当时过往的商旅非常有限,所以设关谈不到是为了征税。河西已在汉朝的控制之下,这里远离战场,因此也不像是为了建立抵御匈奴的屏障。所起的作用倒像是用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的方式断绝将士经营西域无功而返的念头:“闻道玉门犹被遮,肯将性命逐轻车。”或者依托敦煌绿洲作为西征将士的后勤基地。看看地图,从这里向西第一站是罗布泊边缘的楼兰国,然后往北去轮台,或者向南去精绝。精绝国遗址现在已湮没在且末县城附近的沙漠中,05年十一我们虽然曾经经过且末,而且从地图上看遗址与公路近在咫尺,只是因为没有专用公路,所以不能去游览。

 汉长城

 此刻附近已看不到一个游客,我们也就慢慢走回停车场。小小的停车场这会儿热闹起来,又来了几辆旅游车,游客正从车上下来,我们则开车从另一侧前往汉长城。来此的游客到玉门关前转一圈后回到这里都是继续驱车向前往几十公里外的雅丹地貌去游览,去汉长城也是这条路。从湿地的边缘绕过爬上疏勒河故道对面的河岸前行不远,路向右分出一条岔道前往汉长城,我们前面有一辆车也驶往那里。继续绕过一个小丘,进入了汉长城前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旁边有一间管理人员的小屋,门紧锁着。前面车上的几个人已经在长城前边转悠边大声发议论说笑。我们停好车拿出照相机、三角架,支好以后以长城为背景照完相,把使用胶片的相机和三角架放回车里,然后只背着小巧的数码相机向长城走去。此处残存的比较完整的城墙约有一、二百米长,也像玉门关一样用一人来高的铁栅栏围着,前面也有一块国务院立的碑,上书汉长城遗址几个字。汉长城比我们在张掖、临泽一带见的明长城残墙要薄,也不像明长城纯用黄土夯筑成,而是一层土夹一层芦苇筑成的,如同现在的水泥里加钢筋,所以能经历风沙的磨砺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消失。城墙夹草的一层剥蚀少,纯土的一层磨蚀多形成一条条水平的沟槽,如同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的一排肋骨。栅栏外的残墙有的已被堆集的砂石淹没成为一条砂土矮梁,断断续续伸向玉门关,再往前有的地方长城还从土梁上顽强地露出几十厘米高的墙体,大部分地方几乎看不到人工的痕迹了。我们在长城和碑前照完相,沿着栅栏一直走到还有长城露头的矮梁上,触摸一下这两千年前造就,快要湮没在砂石堆中的城墙上的小石子和泥土,像是触摸岁月的沧桑,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悲壮苍凉。这时前面那几位游客早已经转完爬上车走了,所以又只剩了我们两人。我们站在玉门关外汉长城前,仿佛站立在寂寥的古战场上,风悲日曛,关前关后浩浩乎戈壁无垠,四顾茫茫。似乎听到隐隐的厮杀声,看到夕阳下的折戟沉沙,感受到远征战士“战矣哉骨曝沙砾,降矣哉终身夷狄”的命运和无奈。

 河仓古城离此地还有二十公里,路不好,没去,成了遗憾

 返回途中为了照相爬上路边的土丘,远处的玉门关和关旁的绿色的湿地历历在目。回到路边想我们正走在常说的阳关大道上,忽然意识到这里是玉门关,阳关还在几十公里以外,自己觉得非常好笑。玉门关景点的停车场又来了几辆旅游大巴,游客正在车下闹闹嚷嚷准备从我们刚才走过的路去游览,我们算是到的比较早的游客。这里还有一个景点河仓古城,离此处近二十公里,砂石路。这个古城从来没听说过,看看没有车往那里去,所以那里应该是阗无人迹,没有游客,没有管理人员,当然更没有居民,所以我们就不去了。回到乌市后看去过这里的先行者写的路书,介绍河仓古城是一个大型仓储,玉门关驻军所需粮秣从敦煌及其他地方通过河流运来,储于此处,再由陆路转运至玉门关。而且从上帝之眼看,离开玉门关不远一直到河仓古城现在都是沥青路了。离开这里前往国道的途中经常遇到迎面开来前往玉门关的旅游车和出租车。从早上到现在一直是阴天,时不时飘着雨滴。

 往阳关的岔路口

 回到国道上继续向南,不久公路一个拐弯处路牌指示直行的岔路通往南湖和阳关,阳关遗址好像只剩了一个土丘。回来后看电视重走玄奘路的报道,阳关旅游景点有一个历史博物馆,还模仿唐朝的情形,由着唐装的关吏给游客发出关的关牒,我想是要花钱买的,或者此项费用包括在门票票价里。那个土丘实为阳关附近制高点上的一个烽燧,专家分析阳关已完全湮没在烽燧附近现在叫古董滩的一大片平圹的砂土里,只在表面留下了零星的残砖碎瓦,也是真正的古董。看到有些地图上画着从玉门关到阳关有路相连,相信如此。我们在玉门关时应该打听一下路,然后从玉门关去阳关,从阳关返回国道,不用走60公里回头路了,见到的车辆只有我们沿原路返回215国道,其他所有游览完玉门关的车辆都是继续向前,当时我们想当然以为去游览雅丹地貌去了,现在想想实际都是前往阳关,绕一圈回来,不走回头路。眼下我们也不想去阳关了。犹豫之间,车已掠过通往阳关的路口,继续向南疾驰了。

 经过阿克塞县

 离开敦煌绿洲后前面经过的地方又比较荒凉,行不多时到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这里的过境公路挺宽,路两边成排高大的绿柳,县城不知在什么地方。从离开玉门关起一路偶尔会飘起一阵细雨,所以过境公路上湿漉漉的,到处是一摊一摊的积水。路边有一个加油站,一晃就过去了,一直向前走到公路边已经没有什么建筑了也没有再看到加油站,前面又将进入无人区,想到应该把油箱加满,于是只好掉头回去,好在阿克塞很小,这段过境公路也不长,几分钟后就回到加油站,给油箱加满了油。

 过阿克塞不久经过一个好像是什么工厂后公路缓缓向上攀升,可能坡度较大,因为小车只能挂着二、三挡往上爬。所以有一、二辆轿车从后面很容易地追了上来超过我们。感觉到这一段路上总还是有车经过的,毕竟是国道啊,减轻了一点心中的担忧。这一段路两边是满布大小怪石的草场,真是满川碎石大如斗。是不是冰川的遗迹,所谓漂砾?从上帝之眼(Google earth)的照片看这个地方是山脚下的一个冲积扇,上面交织着水流冲刷的痕迹。草场和公路之间用铁丝围栏隔开,草场上有时见到一群群的羊。

 蛮荒

 经过的那个工厂的厂房和烟囱已经看不见了,路没有刚才那么陡了,路两边的草场也消失了,代之以迷茫的生长着星星点点骆驼刺之类蓬草的戈壁。我们在路边停车休息时,又有一辆小轿车从我们旁边驶过,消失在远处。站在车旁四处张望,看不到人或动物,只有罡风从亘古荒原的深处吹来,掠过公路。天上的乌云时高时低,飘零的雨滴时停时下,绵延的山脉忽隐忽现,逐渐爬高的公路蜿蜒伸向天边。天玄地黄,我们仿佛置身于洪荒的远古或是不毛的外星球上。内心感到空灵迷茫,似乎从天际传来一首熟悉的歌:“噢,迷迷茫茫的山;噢,遥遥远远的路;噢,摇摇滚滚的风;噢,飘飘洒洒的雨。”

 峡谷中满坡红花

 进入山口,公路两边连绵的小山丘又成了绿色,到处都被绿草覆盖。山坡上时而闪现牧民的帐房和羊群。停车在路边休息时有一辆小四轮拖拉机驶过,那肯定也是牧民的。公路似乎已经爬升到最高点了,因为路绕过一个垭口进入了一条峡谷,依山崖傍着峡谷中的溪流弯来绕去地开始向下。有点类似我们从巴里坤翻越天山去哈密时走的那条路,也是山岭北坡比较平缓而南坡比较峻峭。路边的山不像刚入山时那种绿草覆盖的平缓的山丘,而是陡峭的石质山峰。公路一侧离谷底只有几米高,路边及路的另一侧修路时开凿出来的崖壁以及上面的山坡上到处开着一丛丛红色的山花,远处看去路边及山崖一片红色,使周围的景色生气勃勃,在凄风苦雨里呈现一片温暖的喜气洋洋景象,令人想起歌里唱的映山红。太太要停车下去给花照相,可是这一段公路沿着峡谷蜿蜒而下,绕过一个个的小山岬,路窄而且急转弯多,前后的视距不大,也就是看不到上下行的车,勉强找了一个比较直的地方停了车,雨一直淅淅漓漓地下着,我打着伞,太太用摄像机四处拍摄,拍完了远处近处的山崖,又到路边给小花拍特写。这种花也像红柳或是梭梭一样的造型,但比较矮小,几乎是匍匐在地面上,一蓬花向四面发出无数细细的长着小小绿叶的枝条,绿叶间开着一朵朵粉红色的小花,花的形状好像豆科植物开的花一样。我一边欣赏山景一边给太太打着伞遮雨好让她拍照,眼睛还不住地上下观望,看公路两头有没有来车。其实这条公路车非常少,自我们翻越山垭进入峡谷到现在还没有碰到一辆车:没有车超过我们,也没有车从对面开过来,整个长长的峡谷中的公路上可能只有我们这辆车,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金山口,海拔3640m

 渐渐地雨停了,云好像升高了,只围在远处高山的山头上,其实是高度降低了许多的缘故,峡谷也变得宽阔而平缓。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都以为已然出山了,没想到公路绕过一个山岬,转了一个大于九十度的弯,又进入另一个峡谷向上攀去。这一段公路路面较差,经常有大大小小的坑。在这儿终于遇到一辆卡车停在路边,两个人站在车旁看着我们的车从他们身旁缓缓驶过。这是我们这段时间里碰到的第一辆车,可能是车坏了在等救援,否则也无缘会面。公路离开山谷沿着一条山脊又开始爬高,在前面更远处公路钻入絮状的乳白色的像一堵墙似的云雾里。汽车向前行驶不久也一头闯进云雾之中。好在能见度还不差,因为云雾时有时无,好像在风的推动下在移动,车像是捉迷藏似的有时钻进云里,有时又从云中钻出来。公路弯来绕去地始终向上攀升,车在爬上一个山梁时因为看不到对面来车,所以我们不停地鸣喇叭。爬到山梁顶端前面的路开始下坡,不远处的路边立着一块路牌,上面写着“当金山垭口,海拔3640m”,我们终于到了在地图上见到时视为畏途的地方,于是把车停在路边来照相。已经越过路牌几十米,路牌上的字也看不清楚,所以又徒步往回走了一段。在路牌前我给太太照相的时候云雾还不太浓,所以路牌上的字还算清晰。等我们交换了一下位置,太太给我照的时候,浓雾飘了过来,路牌变得模糊不清。继而周围全部弥漫着乳白色的飘飘忽忽的雾气,我们仿佛处在幻境之中。这时能见度很低,如果对面有一辆车从云雾中钻出来,和我们的距离肯定只有五六米,那就太危险了。所以继续前进时我们开着大灯,不停地鸣着喇叭,尽量贴着路边缓缓行驶,好在前后根本就没有车。过垭口后路比较陡,所以高度下降很快,车也从迷雾中钻了出来。前面的路还是一个接一个的急转弯,转过一个弯时看到前面路边停着几辆大车和一辆小轿车,几个人在车周围忙碌。可能是大车在此处抛锚了,从附近城镇召来小车救援。如果是那样的话,大车已经在此处停了二、三天了。因为不论是前面的柴达木还是后面的阿克塞,都远在几百公里以外。当路再一次转过一个弯从一个垭口出来时就看到山脚下一直到天边都是平圹的戈壁,沿山坡上的公路斜向下,终于翻过这座山,穿过了有名的当金山口。

 戈壁,盆地,丘陵

 此后路有时候在广袤的戈壁上向前延伸,周围没有绿树,没有青草,没有田地,没有人家,偶然在路边见到一个四合院,里面房屋的门及窗框已被拆走,像一个个张着大口的怪物,凸显出此地的荒凉。这些院落是地图上画着的沿公路分布的养路道班,这一段路上没有城镇和居民点,所以地图上只好拿养路道班来充数。新修的又宽又平的沥青二级公路不需要经常养护,所以都撤走了。有时候公路在盆地似的戈壁上穿行,盆地四周被没有一草一木的濯濯童山忽远忽近地环伺着,公路从一个垭口突出群山的包围又进入一个新的包围圈。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小的盆地似的山谷。公路绕过一个山岬眼前呈现一个船形的盆地,路从盆地边缘的缺口向下直至盆地的最低点,然后沿斜坡爬上盆地前端从一个垭口钻出去了。盆地中公路边的巨石和青草,盆地边缘峻峭的山峰都很有看头,以至于有一辆车上的乘客站在路边四处拍照。经过马海达坂时太太边录像边说了一句,我们也没有觉得这个垭口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因此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可能是走过了当金山口,相比之下其他小垭口就不当回事了。

 遇到车祸,死人了

 太太催着让停车休息,我不觉得累,也不觉得困,就借口这一带路窄弯急,得找一个视野好一点的地方才能停车。最后不得已停在路边休息一会儿,之后从水桶里倒水在脸盆里洗洗脸。然后开车出发,刚转过一个弯,看到前面停着几辆车,还有些人围在车附近。以为是警察查车,减速慢慢行到跟前才发现是出了车祸,路边停着的轿车大约是肇事车辆,车上的乘客站在车旁。另一边一辆翻倒的摩托车旁一个人躺在地上,被塑料布遮盖起来,显见已经死了。出事的路面用石块摆成线围起来以保护现场,在等警察从几百公里以外的大柴旦赶来处理。可能是牧民从山坡上下来横穿公路时被飞驰来的汽车撞上了。这一段路视野平阔,从山坡上看公路上的车辆应该很清楚,大约牧民下坡横越公路时车速过快,刹不住,小轿车的车速过快也刹不住,惨祸就在瞬间发生。可能鱼卡是一个小小的居民点,经过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从鱼卡起,从南疆来的315国道和从敦煌过来的215国道重叠在一起,直至大柴旦才分道扬镳,315东去西宁,215向南经过柴达木前往拉萨。

 大柴旦

 至大柴旦加油时加油工提及从大柴旦往柴达木120公里都在修路,所以路很不好走。我们原计划从大柴旦走青藏公路至柴达木之后向东去西宁。大柴旦至柴达木间有一段一百多公里的公路修在盐湖上,完全由盐筑成,称为万丈盐桥,是一个奇观。多绕一点路就是为了走这一段,看来现在去不成了,只好从大柴旦直接东去德令哈。

 往德令哈

 渐近德令哈时,公路一直沿着山脚在丘陵上向前延伸。这丘陵实际上是从山上延伸下来的一道道平缓的山冈,公路在山陵间形成一条笔直的线,仿佛把这些山陵串了起来。从一个比较高的山陵顶端向前看去,公路从一道山陵的顶端到两座山陵间的最低点,然后又爬上另一座山陵的最高点。有时甚至可以看到公路在天边更远处的山陵最高点成为一个小黑点,与车所在的山冈之间隔着好几座像长列巴一样的山陵。渐渐公路另一侧出现大片的农田和树木围绕着的一排排房屋,这是德令哈农场。公路靠山一侧一条土路,路牌指示通往一个水库。路上的各种车辆也逐渐多了起来,最后我们走过一段绿树夹道的公路,进入德令哈市内。

 德令哈市

 德令哈与新疆的哈密、鄯善或是奇台这些小县城别无二致,主要街道显得很繁华,沿街的楼房都是商场、银行、饭馆及娱乐场所,楼房顶上矗立着巨大的广告牌。我们慢慢行车,一边浏览市容,一边找旅馆。一个十字路口周围有好几家旅馆,我把车停在路边,太太下去转了一圈,选中一家。这段时间有点提心吊胆,因为停车的地方几乎就在十字路口,怕警察来找麻烦。好在这个路口小,车也不是很多。太太回来找的旅馆就是旁边的一家,这家旅馆后院就在这条街上,店面在和这条街垂直的那条街上,占了十字路口的四分之一。地段真是好,东西南北风它占了一半,想不发财都不行。我把车向前开了一点,右拐从大铁门进入院里。太太拿着东西从旅馆后门上楼去了房间,我则顺便擦擦车。旁边又停了一辆车,车牌是西宁的,车里面其他的人也上楼去了,车主看我的车牌照少见,就跟我聊了几句。

 安顿好后出来在旅店门面旁边的小饭馆吃了晚饭,然后在旅店周围转转,门口街边挤了许多骑自行车或三轮车的小贩,车上拉的都是瓜果蔬菜和其他吃食。这会儿可能正值下班时间,许多人骑车经过这里时都停车买一些蔬菜或其他食品然后骑车而去。天已经暗下来,街灯都亮了,不远处一条河上有一座桥,桥两侧桥栏上一排华灯把桥照得通明。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为拍电影《敦煌》修建的敦煌电影城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敦煌城外215国道边的烽燧。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往玉门关遗址的60公里专用公路。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远眺玉门关城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玉门关关城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玉门关城另一面。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关城旁的疏勒河现在只是块湿地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从汉长城遗址景点停车场看到的烽燧。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汉长城遗址,残存的汉长城用铁栅栏围起来以资保护。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历史的印迹。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汉长城遗址尽头,从此处往关城的城墙已经堙没了。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从汉长城遗址眺望玉门关城。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当金山谷中盛开的红色野花。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花的特写。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当金山口的路牌,海拔3648米。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回望被云雾遮蔽的当金山。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谷歌地球卫星照片,215国道当金山口路段。箭头所指为我们沿国道的前进路线

长风吹渡玉门关 <wbr>7月16日过当金山口 <wbr> <wbr>2006自驾游之2. <wbr>远游无处不销魂 <wbr>南行记

     青海的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