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崆峒山 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2004自驾游之2.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东行漫记

(2009-01-28 08:59:23)
标签:

崆峒山

分类: 自驾游记

7月16日,兰州—榆中—定西—会宁—静宁—隆德—平凉崆峒山—平凉

 

 张恨水小说里描述的兰州,312国道前身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修筑的西兰公路。我们与七十年前小说主人公走着同一条路

 在兰州休息了一天又开始东行。还是走312国道去平凉市。从兰州到平凉途经榆中、定西、会宁、静宁,然后经过宁夏的隆德及六盘山。我有一次从上海回来,那时候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坐火车得四天四夜,挺难熬的。为了排遣旅途寂寞,临上车前在车站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燕归来》在车上看。小说写的是民国18年(1929年)甘肃大旱,这个旱情肯定很严重,因为我小时候经常听姥姥(愿她老人家在天国安康)民国18年长民国18年短地念叨,大约那次天灾死了不少人。为了逃避天灾甘肃隆德一个国立小学的教师带着全家人逃荒到西安,为求生存把小女儿卖给到西安公干的一个南京的官宦,这个人对女孩如同己出,可是红颜命薄,到女孩上中学时恩公不幸病故,这家人不愿再养她了,所以她决计回甘肃寻亲。有四个平时追求她的男同学要表现一下骑士风度,答应利用假期陪她到甘肃去。其中一个还没出发有了新女朋友就打了退堂鼓,另一个途经开封时巧遇其父的朋友父女两人,和父挚的女儿一见钟情,此后函电往返,到了西安亦托辞掉头东归,其余两位一直陪到兰州。几个人从西安到兰州的西行路线就是走的这条路,当时正在修,叫西兰公路。312国道的前身应该就是西兰公路,经过的地方与小说描写的一模一样。不过小说里这个女孩子中途认识了一个从美国留学回国,正在负责修筑西兰公路的青年工程师,双双坠入爱河,把这两位忠心耿耿的骑士冷落在一边笑渐不闻声渐渺,两位帅哥多情却被无情恼,到兰州后也铩羽而归。小说结尾,最后一位追求者,一位西装少年,在女孩和工程师的目送下,坐在卡车上,在卡车扬起的滚滚的黄尘中离开兰州东去。我们离开兰州时经过的地方就是小说描写的送行的地方。

 312国道路好车少,发现车轮上有个小裂口

 因为有新修的天巉(天水到巉口)和巉柳(巉口经兰州到柳树)高速,312国道上的车就少了,越往东越少,有些路段几乎只有我们一辆车在跑。312国道的路况很好,我们一路经过榆中、定西、会宁,在黄土高原的丘陵间穿行。到静宁时有个牌子指示去红军会师的地点,静宁还修了一个会师楼以志记念。中间有一次休息时,偶然发现车新换的右前胎上有个2厘米长的小裂口,不放心打电话到哈密去问小D,小D问了裂口的位置及其他情况说关系不大,不过如果不放心就把它和后面的车轮掉换一下,因为发动机在前面,前面的轮是主动轮而且载重大。到隆德时在路边看到一家修理轮胎的,就花了五元钱让他把前后轮胎对换了,这个人很仔细,换完后又检查了四个轮子的胎压。有裂口的轮胎后来回到乌市后儿子要开车到南疆去玩,去修理厂检查车的时候就把它换掉了。顺便说一句,现在我修车都在比较正规的修理厂修,不去那种路边摊修了,虽然修理费和零件相对都要贵一些。

 翻越六盘山

 隆德现在行政区划属于宁夏。在这儿要翻越六盘山,到最高处时经过六盘山隧道,隧道很长。六盘山最高的山顶上还有一个小亭子,山上景色很好看,满山翠绿林木繁茂,这个地方是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经过这一地区后又开进了甘肃境内,隆德是宁夏插在甘肃境内的一小角,所以又回到了甘肃。 

 平凉崆峒山景区

 中午到了平凉市,在一家小餐馆午餐后去平凉崆峒山游览。崆峒山离平凉市几十公里,主峰2123米,山势险峻。我们开车到山后的停车场,问明可以开到半山腰的停车场,于是就继续向前往山上开去。到了售票处买了门票,问工作人员小夏利能不能上去,她说微面都能上去没有问题的。

 上山之路曲折如锯齿

 过售票处往前一个上坡加急转弯后看到了上山的路,路不宽,一个接一个的之字形,几乎是竖直地往上盘折,有些地方路中间还有一棵大树,使路显得更窄了。想起老爷子描写庐山公路:跃上葱茏四百旋,这儿应改成:跃上葱茏四百折。因为庐山公路可能是绕着山头往上的,这儿的路是像楼梯那样曲折向上的。我们挂着一挡慢慢往上爬,斜着向上走几米,一个急转弯折向左,再斜着向上走几米,又一个急转弯折向右,汽车在上楼梯。油门已经踩到底了,真怕小车爬不动又刹不住。就对太太说把安全带摘掉不要锁车门,我说跳你就跳下去。怕一旦车出问题就赶快跳车,总之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没想我们的小车还真行,左转一下右转一下,始终哼哧哼哧往上爬,也不知道转了多少个折,转得我头都昏了,终于爬到了半山腰的停车场。

 游崆峒山及遐想

 崆峒山其名取自道家空空洞洞清净自然之意,向有“道家第一名山”的称号,也可能是陇人吹的,武当山排名第几?山上有古时建的庙宇,亭塔,盘龙石柱,经幢,碑记等等。我们没有精力全都游遍,只是游了中峰。登中峰的石梯有399级,旁边立了一方石碑,上书上天梯三个大字,原来这阶梯是通往天堂的。不过我推测真要进天堂上山之后可能还要进行下一个操作步骤:从舍身崖上跳下去,才能融化在蓝天里魂归天界,说笑而已你去了可别真那么干哦傻瓜。我们顺着壁立的石级往上爬,爬一阵就休息一会儿:上天堂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像这样自己升天都困难,还要左牵黄右擎苍的,想想多累呀。再说天上有互联网、肯德基、星巴克还有电子游戏吗?肯定没有,真没劲,还不如老老实实在人间作凡人自在。李白同志不是从天上溜号跑到人间来了?做了谪仙人,显见是天上没有人间住得痛快。苏东坡早就知道这一点了,人家到底是聪明人凡事考虑得周全啊。他本来也要上天的,后来想想发现了问题:“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老先生的意思是在人间还可以跳探戈跳恰恰,快三步慢四步,天上能行吗?一脚踩空掉下来肯定没命,所以就不去了。他的要求低,只要送他一件名牌羽绒服让他胜寒,可能他就又想去了也说不准。我们去麻烦得多,得带着电视机、电冰箱等等,还得自己往上爬,不能像苏学士一样潇洒地乘风归去,是不是没有得道的缘故?所以叫上天如果不强迫讲自愿的话我肯定不去。不过话又说回来,想指日飞升的人多的是,你不想去有的是人想去,牛什么牛。

 黄帝问道处及遐想

 天梯两边的石壁上满是石刻、题记,有一处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黄帝的像,写着黄帝问道处,意思是黄帝向道家求教,这肯定是道家为自抬身份瞎编出来的,就像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三闾大学的某教授说在法国留学时大哲学家罗素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而事实是罗素曾向他问及几个中国留学生的住址。这位教授在法国报纸上登过一些求租房屋的启事,回国后就变成了他的许多论文散见于法国的各大报章,所以儒林之中许多人的脸皮也是厚的可以。

 游历完了,空入宝山

 路两边的灌木丛树枝上系满了红丝线,都是来的人为祈福系在上面的。山上林木葱茏,登台远眺,远远近近都是郁郁的山峰,有的山顶一座庙宇在林木掩映之中。有座山峰壁立千尺,矗立在山脚下的崆峒水库里,看起来像盆景一样,真是人在图画中。我们爬到顶峰就已经感到很累了,慢悠悠地转完了各处的庙宇,一无心得,所以肯定没有得道。只是一边游逛,一边照相,目的无非是将来指着照片对别人吹嘘说我曾在这儿追寻道在矢溺的真谛。就是想找一个有道高人恶补一下“道可道,非常道”吧,那得拜师,得程门立雪,可现在是八月,哪能有雪呢?只好瞎逛一下就得了,真是空入宝山。傍晚我们原路返回,下山也很惊险,车挂着一挡不踩油门都唰唰地往下蹿,还要应付一个接一个的急转弯,得不停地踩刹车。因为怕刹车过热,在一个之字的转折处停车休息了一会,然后下到山下沿来时路回到平凉市区,当晚我们住在平凉市粮食部门开的旅馆里。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312国道边陇东景色一瞥。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312国道车很少,路况不错(2004年)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崆峒山停车场边的碑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一座类似山门的建筑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黄帝曾在这儿问道,五千年后我们在这儿寻道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上天梯的一段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小亭翼然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崆峒景色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崆峒山景色,左边空白处为停车场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崆峒山景色,右边空白处为停车场。 

游崆峒山 <wbr>7月16日兰州至平凉 <wbr> <wbr>2004自驾游之2. <wbr>八千里路云和月 <wbr>东行漫记

   这段傍在石墙上的阶梯有点失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