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22
关于语文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相互关系的理解
要准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的实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从教学过程上理解
第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对语文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语文学科的研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语文学科的探究结果。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
另一方面,探究过程与方法又内在于知识体系之中,并随着知识体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第二,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1)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2)认知过程指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情意过程指感受---情感---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因此,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渗透,彼此交融。
第三,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1)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参与在两个层面展开:接受性参与和体验性参与。
(2)接受性与体验性互为前提、互为因果。接受世纪初,体验师生升华。有意义,有规律的接收性与合目的的体验性,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标上,统合为一个螺旋上升的整体。因此,情感体验、知识接受、方法习得相互关连,有机结合。
(二)从《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设计上理解:
(1)三个纬度的目标存在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关系。三个维度作为一条隐性线索,始终贯穿于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之中。三者之间不分主次,地位同等重要。考虑到以往大纲的偏失和目前的实际需要,在设置目标时,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并将过程和方法维度置于重要位置。
(2)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程目标共有十条,这十条不是随意排列的,总目标之下设阶段目标,即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为四个阶段,然后按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要求 各个学段相互关连,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如总目标的第一条强调“在语文学习中------”,就涉及到过程与方法;第二条既是对各种文化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为学习内容和能力的要求;第三条侧重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又属于情感纬度;第四条既讲能力又讲方法,等等。后面五条虽然侧重知识能力,但其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学会阅读方法”又属于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纬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