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上世纪80年代末,港台流行音乐传到大西北,歌中的世界让年幼的尕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开始想要走出山村,走到城市,去感受更广阔的天地。
高中毕业,张尕怂考上了浙江传媒大学,如愿来到了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大的快乐,大学里学的东西也不是他所感兴趣的。为了找到内心的快乐,尕怂中途退学去玩音乐,因为他感觉,只有歌唱的时候整个人才是自由自在的。
2008年起,两年时间里,从大学退学出来的张尕怂背着背包,走遍了甘肃、宁夏、青海等西北民歌繁荣生长的土地,与民间艺人打交道,虚心学艺,青海花儿、宁夏小调、甘肃民谣,只要够土够味够地道,他都如饥似渴地吸收。他带着录音笔,一路记录着那里的故事,东家老汉的段子、西家姐姐的故事、张家嫂子的悲剧,他要把这些真实的故事唱给更多的人听。
尕怂是他给自己取的艺名,而他的本名叫做张建煜,一个很现代化的名字。他想要一个更具乡土味的名号,让人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在西北民歌里,尕字经常作为衬词镶嵌在歌曲里,而怂也是北方方言里常见的字眼,于是他将这两个另类的汉字组合成了这个另类的名字。而这两个字对于他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深意:“拆开来看——乃、小、从、心,就是要像小时候那样遵从自己内心来写歌唱歌。”于是,当初从白银靖远乡下走出来的那个叫做张建煜的小伙子慢慢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取而代之的新生代民谣艺人张尕怂开始被越来越多爱好音乐的人认识。
尕怂的每一首歌都是小时候在家乡的见闻和他身边的故事,这也是他歌曲的最大特点,有乐评人说他是从泥土里“刨”出音乐。
尕怂的新作《姐姐》,他说每次唱这首歌,脑子都会想起很多人,我的姐姐、妈妈和一些亲近的人,心里就会止不住地难过。他说,这首歌是发生在老家邻村的真实故事:女孩在14岁的时候,父母在一次进城途中出车祸意外去世,剩下她和弟弟妹妹。为了养活弟弟和妹妹,她不停地干活,好不容易挨到41岁,最小的妹妹出嫁了,操劳半生未嫁的姐姐跑到父母坟前痛哭,被人发现的时候她已经断了气。尕怂想起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写下了这首催人泪下的歌曲《姐姐》,在歌中他忍不住长长叹息:姐姐的命真苦啊,尝受了人世间的苦啊,为了姊妹做牛做马,累死在了田埂上……一遍遍发自胸腔深处的呐喊,令听者动容。
这些年尕怂走过很多地方,经历过许多事情,他始终没变写家乡故事、唱西北小调的初衷,“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一样,这就是我的音乐宿命。”
喜欢弹三弦、冬不拉、秦琴唱民间小曲等民间传统艺术的尕怂,于2011年5月成立乐队,收集各种民间小调,致力于收集改编再创作社火小调、地方戏曲、花儿等具有西北风味的音乐,致力于推广和发展西北民间音乐。
乐队代表作主要有:
《过年耍社火》、《划拳歌》、《庄稼汉》、《跑旱船》、《姐姐》、《谈恋爱之农村版本》、《哈怂》、《做针线》等。可在百度中搜索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