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观经济学笔记之五——总供给与总需求

(2010-11-27 11:09:51)
标签:

凯恩斯

总供给

总需求

名义货币

货币中性

物价上涨

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

分类: 经济管理

    首先声明一下AD表示总需求,AS表示总供给。

产量与价格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反应该经济的价格调整机制,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平直的,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改变及有关消费的个人决策的改变造成总需求的变动,短期中,改变产量,长期中,改变价格。

总供给曲线:产量与价格的线性关系,反比例关系(产量上升,价格下降,表现出曲线的右移)

总需求曲线:收入与价格的线性关系。正比例关系(收入上升,价格上升,表现出来曲线右移)

总供给与总需求在同一坐标上的时候,产量和收入为同一个坐标轴。交点出的价格就是市场出清(均衡)价格。

总供给曲线

分析两个特例,也就是极端情况

一.平行曲线,表现为价格不变,产量随便变化(意思是在一定价格之下,可以供给任何产量的产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二.垂直曲线,表现为产量不变,价格任意变化(意思在同意产量之下,会有任何的价格出现)

需要知道两个概念摩擦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上岗之前的失业率,表明人们不是市场原因失业,是可以就业的,但是需要时间。

自然失业,由于市场原因,劳动力处于均衡,一部分人没法就业。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取决于真实货币供给。(也就是说真实货币供给增加,加大了印钞票的速度,那么总需求就会增加,表现为AD总需求曲线右移,这就是表现为同一个收入下,价格上涨了,就是国内目前的情况,物价很厉害,但是我的工资还是一样的。表现为CPI高涨,通货膨胀

真实货币供给:央行和其他银行实际供给的货币价值

名义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数量。

高价格意味着低真实货币供给。(明显的意思就是货币贬值,因为名义货币数量不变,真实货币供给降低)。

重要的一点: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对于AD总需求曲线移动的程度和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意思就是说,名义货币增加了多少,那么名义货币存量就让AD上移了多少,也就是同一收入之下价格上升了多少,这些变化的程度都是一致的。)

不同供给假定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凯恩斯论点:名义货币数量的增加会扩大均衡产量(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通货增加货币来扩大产量,那么就存在了货币数量的增加,货币数量增加就会导致AD的上移,物价的上涨,具体参见中国4W亿)。

财政政策,财政扩张,AD就会右移(因为需求增加了),价格上升,但是产量不会变化(在充分就业水平之下)。AD右移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物价上涨,导致真实货币供给减少,导致支出减少。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的支出减少时,产生挤出效应。

 

货币中性:当货币存量变化仅导致价格水平变化,而真实变量(产量,就业,利率)均不变化,货币就是中性的。(意义,财政政策不会影响产量,如果货币中性成立,那么通过变化可以调整通货膨胀,但是这个古典供给理论不是成立的,所以通货膨胀不是通货改变货币存量仅改变物价而不影响其他。)。

供给学派经济学

主张影响供给的经济政策才是长久之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