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笔记之十一——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2010-05-10 20:44:36)
标签:
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公地悲剧排他性经济学原理产权教育 |
分类: 经济管理 |
1. 不同类型是物品
排他性(excludability):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²
²
²
2. 公共物品
2.1. 搭便车的问题
搭便车者(free
公共物品的一般性结论: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的存在就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搭便车问题是避开为此付费,某国的很多公共资源被搭便车者得到利益后,他们没有避开为此付费,而是主动将付费权给了广大没有得到利益的人。奇怪的是这种行为不会受到任何约束和惩罚)
2.2. 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²
²
²
在确定一种物品是不是公共物品时,必须确定受益者的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使用这种物品之外。当受益者人数多,而且要排除任何一个受益者都不可能时,搭便车者问题就出现了。
2.3. 成本-收益分析的难题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3. 公共资源
3.1.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tragedy
公地悲剧结论: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3.2. 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
²
²
²
4. 结论:产权的重要性
在所有的情况下,市场没有有效的配置资源,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建立产权。
当产权缺失引起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潜在的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如果能很好的计划并实施政策,就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从而增进经济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