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澳洲的补习班
(2012-06-30 20:12:06)
标签:
澳洲补习班升学考试教育 |
分类: 两只小乌鸦 |
大丫最近又开始恢复补习了。自从去年七月份考完英才班,放松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没有参加任何补习班。除了考虑让孩子张弛有度之外,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毕竟,补习班并不便宜,每堂课要六十多澳币,折合人民币要近四百块钱,能省则省省。
我知道在国内补习班饱受诟病,家长们对它又爱又恨,一边骂一边掏出白花花的银两送上去。澳洲华人聚集的社区,完全复制了国内这一景观,补习班如雨后春笋,纷纷在各地冒出来。
补习班的规模不可小看,比较成熟的,从学前班一直到高中毕业,既有全科补习,又有如数学,综合,英文写作这样的单科补习,人数可以达到几千人。每到周末早晨,你要是到华人集中的小镇上去,满大街都是急匆匆赶去补习的学生。而且这里的补习比较低龄化,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补的大有人在。因为在澳洲,小学升中学的考试最至关重要。因为这里的中学是初高中一贯制的,一读就是六年。六年呐,人生有几个六年? 谁不想踏踏实实地让孩子在最充满变数的青春期里身处良好的教育环境。
所以想考精英中学的都在小学阶段拼,或者说家长们在拼,再准确一点说,是中国家长们在拼(外加些印度的韩国的马来西亚的),乌鸦我也夹裹在这股洪流中不能自已地前行。一代移民嘛,活得紧张,很多人打着为了下一代的旗号来到这里,结果发现想让下一代完全放松就是天方夜谭。 除了文化课的补习班必上之外,我周围很多华人朋友的孩子乐器一般都学两样,再加上游泳、舞蹈、国际象棋,网球等等特长爱好班,业余时间忙得团团转,特别是孩子多的家庭,没有个全职妈妈真不行。
我不反对上补习班,因为澳洲学校的基础教育实在是太轻松了。每星期就讲那一点点东西,一页纸的作业,利用业余时间上个补习班加深一下没什么不好。但是我反对让孩子上太多的补习班,大丫的一个同学,每周要到三个不同的地方去补习(不是兴趣班,是文化课的补习班啊),经常凌晨一点发邮件过来说她在写作业。
相比之下,大丫还没有那么辛苦,当然我们也没那么多钱让她上三个补习班。她的成绩虽然算不上最好,但还说得过去,我让她去补习班的目的主要也是想看看孩子的名次怎样(这里的补习班是明目张胆地排名的),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将来报考的时候都没有参考。
大丫最近加入的是那种规模很小没有分校的,由创办人亲自授课的补习学校,五年级只有一百多人。原来我们一直选择名头很响,全国各地有很多连锁分校的补习班,但是授课老师都是聘请来的,讲完课拿工钱就走,而且水平良莠不齐。小规模的好处是学生没那么多,老师是在给自己打工,对孩子抓得比家长都紧,居然下了课还要把成绩不合格的留下补课。
其实大家也都清楚,真正的好孩子不是补出来。我当老师那会儿,班里有个女孩初中三年次次考第一,毫无悬念地上了重点高中,考上清华大学。本来她从来不上补习班,自学能力超强,可是架不住同学们都上,所以某一天她突然出现在我的补习班里还把我吓了一跳。实在没有一道题能难住她,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了。
由于很多人看好了补习学校这个市场,越来越多的补习班应运而生,竞争也是非常激烈。没有名气的小补习学校除了打价格战,还纷纷给出奖学金诱惑成绩好的学生来自己的学校补习。只要拿着英才班的录取通知书,很多学校就给50%的学费折扣。女儿在这个补习学校考取了75%的奖学金,省下钱来可以多学些其他有趣的东西。等升学考试结束校方就可以把孩子的名字和考取的学校张贴出来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入读,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补习班在华人世界里横冲直撞,在西人世界里却有点像过街老鼠。我几乎没见过正宗的当地人上华人办的补习班,尽管几乎每年的状元都是这几所补习班里出来的。偶尔有两个黄头发的,仔细一看不是混血就是东欧过来的移民。大丫每次在我给她开家长会之前都要叮嘱我不要跟学校老师说补习班的事,看得出当地的补习班这个词在学校是多么不受待见。申请私校奖学金的表格上也直截了当地问申请人每周花多长时间在补习班,搞得很多家长一筹莫展,该怎么填呢?撒谎说没上吧,万一揭穿了那是信用问题;实话实说吧,又怕那么多的时间会引起评委的反感,难呐。
亲爱的你们,上过补习班么?你的孩子会上补习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