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在澳洲开一剂抗生素有多难

标签:
澳洲生活医院抗生素发烧育儿 |
分类: 两只小乌鸦 |
上周五,女儿从学校回来就说不舒服,量一下体温,已经发烧了,因为过了38度5,所以给她吃了退热药,一夜倒也无事。
周六早晨,药力已过,温度又窜升上去,补习班的课没舍得丢,吃了药去上课。下午给俺娘打电话还跟她侃呢:没事儿,反正现在就是去看医生也肯定给我们打发回家,我都习惯了。继续服退热药。
周日早晨小姐俩的游泳课,病号是肯定不能游泳了,陪着小丫头把泳课上完,心想着已经烧到第三天了,应该看看家庭医生了。家庭医生那照样是人满为患,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上,医生检查后说嗓子肺部都没有炎症,但是毕竟已经三天,建议去儿童医院进一步检查。
知道到儿童医院肯定又是一场好等,所以出发前又吃了退热药,带了些吃喝,准备到那里打持久战。老公不在家,电话联系不上,而我们的医疗卡又在他的钱包里。匆忙出发之间,又忘记带钱包和手机,好在车钥匙和导航仪没忘,所以我们还能顺利抵达医院,时间下午两点。
等被喊名字进去,已经是五点多了。进去也是等,半天不见医生。好容易进来一位,已经六点多了。先是问俺闺女:感觉怎么样?退了热的孩子当然不会撒谎,痛快地回答:挺好。难受吗?不难受。咳嗽吗?不咳嗽。我赶快解释她是吃了退热药了,来之前还三十九度五呢。医生说发烧多少度并不重要,关键是看病人的精神状态,如果能吃能喝状态不差,就不用太紧张。
仍是听肺,他说肺部没有杂音,不用做胸透检查,射线对小孩子不好。见我有些半信半疑的样子,又仔细听了一遍, 仍说肺部没事。然后是做尿检,结果比较快出来,被告之也没问题。
接下来做血检,要先在小手背上涂上药膏,目的是为了采血时不痛。可是药膏涂上半小时以后才可以采血,于是又是一顿苦等。真是太小看闺女了,俺闺女五个多月就打头皮针了,有一次发烧还住了十天院呢,哪天不是几瓶子药水进血管,采点血简直就是小意思。当然这都是出国之前的事了。
为了和小朋友保持同等高度,一米八十多的医生处置时一直单膝跪式服务,对小朋友比幼儿园阿姨还和蔼可亲,我不太习惯这个,他一跪我就赶快从椅子上站起来。另外连抽血、涂药膏、贴创可贴这样的小事都由医生亲自动手,虽是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是在是大材小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等好几个小时也见不到医生的原因之一吧。
我刚想抱怨一下医生为什么不用一下统筹学,先涂上药膏,同时做尿检和血检,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后来想了想明白了,一定是要先检查一项确定没事才会再检查另一项,否则就有可能浪费其中一项,谁让不是自己掏腰包买单呢,等着没商量。
又等了一个小时,血检结果也出来了,仍然没有问题。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此时退烧药的药力又过去了,体温马上窜升到39度8。医生和我说了两遍对不起,让你们等了这么久,但是没办法,就是这样的程序。他认为此次发烧不是细菌引起,极有可能是病毒引起,所以不能给我开消炎药,因为那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只能靠自身免疫力和病毒搏斗。两三天之后如果高烧仍然不退或者患者有任何严重症状,可以再回来看急诊。
在苦苦等了七个半小时之后,没有得到任何药物治疗,带着比来的时候还高的高烧,于凄风苦雨中,摸到车子,心情复杂地往家开。一边开一边想起我初二那年,突然发高烧到41度多,俺娘慌忙用自行车推着我去医院的情景。那时我虽然温度高,人却异常清醒,也没太多不适,却把俺娘吓坏了。二十多年过去了,自行车换成了汽车,孩子变成了娘,不变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那个叫亲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