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澳洲小学生也给老师送礼

标签:
澳洲生活教育育儿圣诞节送礼杂谈 |
以为出国就可以免去送礼的繁文缛节,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西方人也是非常重视送礼物的,比如去朋友家吃饭,比如参加生日派对,比如逢年过节。不过与国内不同的是,送出的礼物往往很轻,一瓶红酒、一件衣服、甚至一个水杯,表示一点心意而已。而接到礼物的人往往会回礼,所以礼物太重也会给别人造成负担。
可以不用回礼的大概是送给老师的了。别的地方不知道,反正悉尼的小学生每年重新打乱分班一次,所以学生每年都会有新同学和新老师,一名班主任任期一年,转年再换。约定俗成的规矩是每到圣诞节前夕,恰是一个学年结束之时,也是和朝夕相处的老师离别之际,每名学生都会自发地给老师送小礼物。
由于是所华人比较集中的学校,送着送着就有些变味儿。本来是进入12月份才兴送礼物的,现在11月份就有人动手了。更有甚者,在上半年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开始送。不过听女儿说,老师把那礼物一直放在桌上没有拆开,直到圣诞之前。中国人爱送礼,估计这所学校的老师都领教过了,但是送礼带有目的性,是违背西方良好的送礼文化的。比如那个上半年就开始送的,以我小人之心思量,不排除有想在上半年的期中报告出炉之前取悦老师的嫌疑。
下半年还有一个成绩报告,老师会在11月份搞定,据说提前送的礼物老师也不会打开,想必是不想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在这一年里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无论是英文还是数学,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派到校长那里展示(这里的校长每周要检查各年级学生代表的课业水平),与上一年度的默默无闻形成强烈反差。我把这全部归功于老师的发掘和鼓励,所以在女儿即将二年级毕业的时候,真心实意地想送老师份礼物,以表示感激之情。
送点什么呢?预算在100澳币以内,最好是实用的,能每天都用才好,一用就想起自己的学生来,多好。据说老师喜欢戴夸张的项链耳环,转来转去没看到合适的,后来逛商场眼瞅着要关门了,买了几样回家让女儿选。
伊丽莎白-雅顿的彩妆系列,这一大堆才99块钱,合算透顶,先买下再说。
这款钱包礼盒买两个就有75折,买了两个,送给谁还没想好,反正总不至于送不出去吧。
回家后看报纸发现这几样东西都光荣入选最BORING的礼物之列。女儿选了钱包做礼物,俺们娘俩精心措辞写了卡片,然后俺给打上漂亮的包装。
OK啦。顺便说点和送礼沾边儿的题外话。以前认识一个女人,十分强势能干,和一群西人共事,上司的老婆生了小孩,她送了条挺不错的婴儿用的毯子给上司,大概花了70块澳币,要说也挺正常的,其他同事肯定也都有表示。后来在工作中和上司出现了点不愉快,她在和我聊天的时候忿忿地说:“惹急了我把他收我礼物的事情揭发出来” 本来对她的印象蛮好的,闻听此言顿觉浑身发冷,好感大打折扣。人家生孩子你道贺,根本是和工作扯不上关系的事情,把中国式的思维带到这里来,只能自讨其扰。
另外最近刚刚陨落了一名华人政治明星,原因就是因为接受了有中资背景的公司送的礼物,可查证的就只有区区几百澳币,另外到中国免费旅游考察没有申报,被媒体穷追猛打,不得不引咎辞职,所以,送礼收礼都要小心哦。
前一段时间右边隔壁的男主人走完他88年的人生旅程,留下他共同生活58年的妻子,去另一个世界了。本来我不知道消息,但发现有人频繁进出,还有快递送花的人看错门牌号把花往我们家送的,我心知有不好的事发生。隔了几日女主人登门致歉说最近几天人来人往打扰到你们了,我们这才知道男主人晚上起夜摔了一跤就不省人事了。我们在得悉后第一时间买了鲜花送去,老太太有点出乎意料,嗅着花的香气,说:“ How lovely."让后她邀请我进门看她客厅的花,说我都可以开个花店了。 两天之后,我在信箱里发现一张小小的卡片,封面上写着: To a nice couple.龙飞凤舞的英文草书虽然难以辨认,但是字里行间看到的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