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让你的孩子出国吗?
昨天看见电视里播出学生竞赛节目,三个代表队,每队三人,想必都是各个学校的精英了。我正在准备晚饭,看得不是特别仔细,但是有一道数学题吸引了我的眼光,69+36=?只见三位选手面面相觑,嗫嚅着谁也不敢作答。好不容易有个孩子在最后一秒钟给出答案:103。要知道这可是澳大利亚的初中学生啊!
看完这个节目,我有点后悔到澳大利亚来了。来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如果她长到十几岁还弄不明白加减法,我的头发还不都得急白了啊。据说我还没上小学呢就加减乘除都会了(我老爸在家里自己教的),当然现在泯然众人矣了。
关了电视,我甚至无心做晚饭了,拉过女儿来教她10以内的加法。马上就五岁了,问她3加4之类的问题还乱答一气呢!妹妹的孩子和她同龄,在国内早就会20以内的加减法了,如果女儿回国插班连幼儿园都跟不上。澳洲的幼儿园每天就是变着花样玩,诺大一张白纸,被她几笔就画了莫名其妙的画,我看了都觉得可惜。然后就是做各种手工,玩沙子、拼图等等。唯一见到他们集中起来是听老师讲故事书,孩子们坐在地板上,东张西望做什么的都有。有一次幼儿园的开放日家长们都出席,园长直言不讳地说:我痛恨数学。我笑,心里却一阵发凉,心想,完了。
当然,来到这里的华人孩子大多很优秀(这里仅按照我们国内定义的优秀)。据说我所住的这个区的精英中学(相当于我们的重点初中)里90%以上是亚裔,80%以上是华裔。气得西人的家长嚷着要加试体育。中国家长们将从国内带来的刻苦求学的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周末带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的比比皆是。要考上精英中学,一年的补习费要将近一万澳元。西人的孩子是不是也这么补习我不知道,可是西人比我们的心理压力小啊,孩子考不上大学就去读个技校,出来找个修水管或者电工的工作比一般的小白领挣得多多了。可是我们行吗?万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不会是就想让孩子做个修水管的吧。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十几岁过来,由于国内的基础教育相当扎实,理科成绩很容易遥遥领先,但是英文又要恶补一气。虽说小孩子学语言没大人那么吃力,但是口音就很难地道了。但是不管几岁过来,家长还是要一起过来为好,否则孩子学坏都不知道。前天新闻报道有一个区(是比较差的一个区)总共人口不过2000,却有40位12至14岁的少女妈妈,听的我汗毛都竖起来了。所以我决定不好的区即使房价再便宜我也不买。所谓孟母三迁,实在有她的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