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学毕业50周年纪念册(3/9):苦差还是乐事?
(2013-08-30 16:30:33)
标签:
同学录纪念册毕业北京大学 |
分类: 电脑与智能手机 |
说实在的,在刚接到任务让我编辑这本纪念册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苦差,本来我每天比较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要编辑纪念册,肯定就会失去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所以尽管交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是在4月份,但是我一直拖着没动手。
9月下旬就要聚会了,因此纪念册应该在9月中旬以前印刷出来,因此,到了7月下旬,我感到这事不能拖了,于是只好开始动手编辑,所以才有了上面两篇文章。
我用Indesign软件做了几十页书稿,导出为PDF文件,当我通过邮件把它发给编辑组的同学之后,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本来,我只负责做数学专业的内容,但是计算数学专业编辑组的同学一看,说他们原来打算用Word来做,现在放弃了,希望我也帮他们编辑,这样一来,我的工作量增加了50%,哈哈。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同学给我发来他们写的简历和照片。我们北大数力系57级同一届的数学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的同学,有约170名同学,毕业后,我和大部分同学平时都没有来往,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有些同学,甚至见了面都叫不上名字了。现在看到了这些材料,才开始了解这50年来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要说成就,很多同学都做出了令人赞叹的业绩,其中很多同学都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科学家。其中有好几位同学都成了国际上知名的数学家,他们到各国的大学去做学术报告,他们发明的定理被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也有的同学是长征火箭的设计师,登月轨道的计算者,也有的同学参与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设计,或者参与了洲际导弹的试验。有的同学毕业后一直当中学教师,编写了很多中学教材,并成为北京市的特级教师。也有的同学担任了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
也有的同学由于在文革中说了一句“错话”,就挨了十年整,以至于后来出国去了。他们在材料里叙述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不幸,也讲述了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的经过。
所以,我一边在编辑着这本书,一边阅读着每位同学的坎坷人生,我发现,这件工作不能说是苦差,他们的事迹每天都在感动着我,我开始认识了这件事情的积极意义。
虽然有的同学把自己写的材料通过邮件发了给我,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联系不上,于是我就上网去找他们的材料。网络真是很厉害,有些同学的材料和照片居然在网上就能找到,这样一来,虽然联系不上,但是其内容并不缺。
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已经去世,这些同学的材料就由我们编辑组的同学来撰写,或者请他们的家属代写。
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他的人生的经历不那么顺利,或者心情很差,于是他只写了一句话,有人甚至一个字都不肯写,这也没办法,现状就是如此。
但是不论你现在是将军还是校长,是教授还是公司老总,在聚会的时候,都只有一个称号——同学。所以我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把所有人的官衔都删去了,直呼其名。
说来也怪,自从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后,日子过得很快,同学们都对我说:“你辛苦了!”但是我却不觉得辛苦,还觉得累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