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秋节的邮轮之旅(12/14):朋友聚会
标签:
同窗中秋节合唱 |
分类: 游记 |
回到船上之后到十月一日早上,邮轮便一直在海上航行,和前几天不同的是,此时在船上能感受到船体的摇晃,虽然很微小,但是确实在晃,这一定是受到台风的影响了。此外我还有一个发现,其实上次在新加坡坐邮轮时也已经注意到了,那就是在自己房间的卫生间里能很明显感到船在摆动,但是为何出了卫生间这种感觉就不明显了呢?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找到答案,但是我认为这不是幻觉。
我带了手风琴来,但因为船上的活动太丰富了,所以它还一直放在房间里没动,不过既然带来了,还是应该发挥它的作用。最后一天全天在海上,应该能找出一个时间段我们这些人聚聚。我把聚会的要求提给了领队,希望她帮我联系一个活动场所。听船上的工作人员说,位于2层的会议室是免费的。
到29日晚上,领队小战通知我说2层的欧洲厅在次日上午可以给我们用,于是我就逐一通知大家。在北京,我只需群发短信就可以了,可是在船上就很麻烦了,我要给每个房间拨电话,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人通知不到,于是我又写了书面通知,插到他的房门上。
好几位朋友都带了歌片来,女士居多,所以就先唱女声小合唱。从唱《红莓花开》开始,这首歌是中科院老科学家合唱团女声小合唱的保留曲目,我很熟悉。
但是,大家开唱不久,总政歌剧团的一级演员老张就发话了,你们这样处理歌曲不对,应该如何如何……。
说实话,老张提出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如果照他的建议来处理,应该更好。但是要知道,我老伴他们合唱团一直就是按过去的老唱法来唱的,你现在突然提出改动,她们就不习惯,于是接下来的演唱就乱了套了。
我给老伴他们合唱团客串伴奏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就我个人的想法而言,我是同意老张的处理方法的。但是平时她们排练的时候,尽管我看法不同,但我从来就没提出过什么意见,原因是:1)我不是指挥,也不懂声乐,因此不乱出主意;2)本来这些人在一起唱歌,就是找乐子,再说,演唱该怎么处理本来也没标准答案,合唱团必须有一个主心骨,所以指挥怎么说就怎么做。
这次老伴合唱团里来的人很少,其他一起唱的都是临时凑在一起的,无非就是找乐子,何必那么较真?练习了一会儿,老张也不坚持他的意见了。
既然唱,也不能只有女声小合唱,大家就起哄让老张来一个独唱,于是我给他伴奏唱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曲子,也是几十年前我和他刚认识的时候给他伴奏过的。听了这首曲子,老魏对我说,在大学时代咱们住同一间宿舍,这首歌曲也是你教大家唱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当时的情景:一张浅绿色的大字报纸上抄了这首歌,贴在房门背后……,一晃50多年过去了。




我带了手风琴来,但因为船上的活动太丰富了,所以它还一直放在房间里没动,不过既然带来了,还是应该发挥它的作用。最后一天全天在海上,应该能找出一个时间段我们这些人聚聚。我把聚会的要求提给了领队,希望她帮我联系一个活动场所。听船上的工作人员说,位于2层的会议室是免费的。
到29日晚上,领队小战通知我说2层的欧洲厅在次日上午可以给我们用,于是我就逐一通知大家。在北京,我只需群发短信就可以了,可是在船上就很麻烦了,我要给每个房间拨电话,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人通知不到,于是我又写了书面通知,插到他的房门上。
30日这天是中秋节,我们这些朋友在欧洲厅一起聚会,没有月饼也没有茶水,但是有歌声、琴声和欢笑声。朋友中,有我的同学,有老伴合唱团的朋友,有老伴的同事,还有我的其他朋友,大家原先并不都认识。在一起聚会,主要就是一起唱唱歌。对于不会唱歌的,就作为观众,对于喜欢唱歌的,就一起唱一唱。
好几位朋友都带了歌片来,女士居多,所以就先唱女声小合唱。从唱《红莓花开》开始,这首歌是中科院老科学家合唱团女声小合唱的保留曲目,我很熟悉。
但是,大家开唱不久,总政歌剧团的一级演员老张就发话了,你们这样处理歌曲不对,应该如何如何……。
说实话,老张提出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如果照他的建议来处理,应该更好。但是要知道,我老伴他们合唱团一直就是按过去的老唱法来唱的,你现在突然提出改动,她们就不习惯,于是接下来的演唱就乱了套了。
我给老伴他们合唱团客串伴奏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就我个人的想法而言,我是同意老张的处理方法的。但是平时她们排练的时候,尽管我看法不同,但我从来就没提出过什么意见,原因是:1)我不是指挥,也不懂声乐,因此不乱出主意;2)本来这些人在一起唱歌,就是找乐子,再说,演唱该怎么处理本来也没标准答案,合唱团必须有一个主心骨,所以指挥怎么说就怎么做。
这次老伴合唱团里来的人很少,其他一起唱的都是临时凑在一起的,无非就是找乐子,何必那么较真?练习了一会儿,老张也不坚持他的意见了。
既然唱,也不能只有女声小合唱,大家就起哄让老张来一个独唱,于是我给他伴奏唱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曲子,也是几十年前我和他刚认识的时候给他伴奏过的。听了这首曲子,老魏对我说,在大学时代咱们住同一间宿舍,这首歌曲也是你教大家唱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当时的情景:一张浅绿色的大字报纸上抄了这首歌,贴在房门背后……,一晃50多年过去了。




下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老张在我家
这次一起乘坐邮轮的,还有我大学同窗老马。我和他在进入大学前,就在一次活动中偶然相遇了。情况是这样的:在1956年的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我代表北京十九中去参赛并得了奖,那年我才15岁。当时,一等奖10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30名,我是二等奖里的第14名。当发二等奖时我上台领奖,自然应该排在最后,而那时老马是第13名,刚好在我前面,但是到了台上之后,他却要站在最后,让我在他前面领奖,当然这不合适,所以在台上我俩互相让来让去,最后还是让他先领了奖。这虽然只是小事一桩,但却体现出了他淡泊名利的谦虚精神,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进了北大,发现他刚好和我同班,并且还同屋,真是有缘。
下图:邮轮上在老马(左)的海景房里老同学们(右:老衷)回忆往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