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收藏:花的思绪

(2011-05-08 12:27:48)
标签:

转载

分类: 纪念我母亲的文章
转载我小妹缉慈纪念母亲的文章。
原文地址:收藏:花的思绪作者:温柔小利刀

                                 收藏:花的思绪

 

     《花的思绪》的作者王缉慈老师是我的同事,她的父亲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母亲夏蔚霞老师生前也在我校工作。我因某年人大代表选举的事情与她有所交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夏老师为人谦和,诚恳,做事认真自不必说,没想到在她夫君去世后的十八年里,竟然也是与花为伴。为此,我不禁感慨万分,夏老师对花的情怀我又岂能不知,由此可见,以往那篇和着泪水为夫君撰写的周年祭文《生命的交响》与王缉慈的这篇《花的思绪》怎不堪称姐妹,怎不又成交响。

 

    一园花卉,百结情肠,青山隐隐,云海茫茫。

  

                        花的思绪

                                 -献给母亲  

                                             作者:王缉慈 

 

      一年一度的新春花季又到了,燕南园60号门前那棵最大的蔷薇依然那样艳丽、动人,然而花园里的其它花种已剩得七零八落,杂草夺去了昔日草坪的美丽。门前台阶两侧干枯的白菊花还在哭泣它们主人的突然离去。

 

     燕南园57号的著名作家宗璞先生说过,60号的花园是各家的花园中最美的。母亲在父亲离世以后生活孤单,十几年一直以花为伴。给花园浇水、施肥和除草是母亲的日常工作,美丽的花园是主人乐观向上精神的象征。花园之外,母亲还养了二十多盆鲜花,有君子兰、蝴蝶兰、茉莉花、米兰、文竹、一品红、仙人球、吊兰……每年秋冬,她会让我们把一盆盆花搬进室内楼下楼上的窗台上;寒冬过去,一盆盆的花又会出现在屋前,沐浴雨露和阳光。每年,鲜花盛开的花园都会招引来一批批赏花的人,其中有学生、进修教师,也有来北大的观光者,他们在园内照相、玩耍,偶尔得知我母亲是王力夫人,还和母亲合影留念,有时母亲还会接受请求,欢迎他们到屋里做客。

 

     母亲晚年疾病缠身,肝、肾、肠、胃等功能都很不好,人越来越消瘦,肝硬化已经晚期,经常需要住院输液,甚至食管静脉曲张引起大出血,多次出现险症。大前年的春天,花园迎来最美丽的花季时,母亲却住进了医院,她对我说,照顾好她的花比关心她还重要,一定不要忘了给花浇水,于是我承担起园丁的任务,让盛开的鲜花等待她的归来。我常常挑选最鲜、最美的花,送到她的病房,让她感觉花园就在身边。那次住院的时间还不算长,她治愈出院时,花还没有谢。但是,第二年花季刚要来临,她又住院,时间很长,没能够欣赏到花园的美丽。去年,总算她没有在春天住院,但是已经不能自由地走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用轮椅把她推到院子里,然后搀扶着她,艰难地走到花的前面,在每朵漂亮的花前尽情地欣赏,拍照,她说,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有一次,我女儿悦静告诉她要去植物园,她还希望再买一盆茉莉花。亲朋好友都知道花对于她是最好的礼物,时常手握鲜花来看望她,见面时刻,久病的她会马上喜笑颜开。弟弟缉思出国,也会带些好的花种回来送她。当鲜花盛开的时节,母亲常常挑选一些鲜花送给朋友和亲人,还用玫瑰花做成甜甜的玫瑰酱作为礼物。在医院里,她把别人送给她的大花篮和花束转送医生、护士和病友,表达对他们的谢意。她如此热爱鲜花,有一次姚殿芳先生特意送一盆珍贵的兰花给她,她却没有要,而是叫保姆把兰花退回给姚老师,原因是姚先生也喜欢兰花,这盆兰花应留给姚先生欣赏。

 

     近几年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没有足够的精神去照料花。我也没有时间,保姆的工作是照顾老人,哪能撇开她不管去照顾花呢。她常常说,花园需要人工,看到园中杂草长高了,她心里很难受。这时,我会给北大园林科打电话,恳切地请他们在北大校园除草时顺便到我家来,并说这是老太太的心愿。去年燕南园的电线电缆管道改造,花园遭到破坏,最后园林科的工人来到园子里补栽了花草,才满足了老太太的心愿,我很感激他们。

 

     我过去完全没有养花、赏花的心情和时间,近些年照顾母亲的时候,也开始感染上爱花的情调,而且从母亲那里学一些养花和插花的技艺。每年母亲在元旦前栽种的水仙花,是一定会在春节客人来拜年时开放的。她把买来的水仙花头泡在水里,几天后用小刀剖开并雕刻,还用湿棉花吸走上面的黏液,然后放到养水仙花的花盆里用卵石把它架起来。她的花总是开得很好,会让客厅里飘着浓浓的香味。可惜,母亲养的水仙花总是长得又细又高,最后会倒伏,因为室温太高,阳光太足。

 

     尽管母亲深知老人最怕摔,她晚年终于没有逃脱摔断腿的命运,我们兄弟姐妹商量后把她安排在全楼最好的房间--客厅里住。去年夏天,她开始过着痛苦的床上生活,大部分时间卧床休息,吃饭时我扶她坐起来,晚饭后有时坐在轮椅上看电视。来看她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亲戚、老朋友、父亲的老学生、出版社的编辑、父亲老家的政府领导,甚至北大学生社团“爱心社”的青年学生,一束束的鲜花送到床边,客人走后,需要我把这些花剪枝后插到花瓶里。有时候我不在家,插花的事情只能由没有艺术眼光的保姆来做,我一回去,母亲就要我重插那些插得很难看的花,于是我扶她坐起来,把小桌放在她床边,让她力所能及地插花,做令她自己满意的事情。我知道她很喜欢茉莉花的清香,而四盆茉莉花在门外,她在床上不能欣赏,所以每开一朵,我就摘下来,用极小的容器放上充满水的棉纸,把花养起来,放在她的枕边。

 

     她的肠胃越来越不好,我出差时总觉得没有什么食品能满足她的胃口,于是只有买花。那年去到中国最大的花卉产地顺德陈村,我不远千里买回两盆鲜花,送到北医三院她的病房。去年她病在床上,我去德国汉堡参加国际会议,买了一束荷兰的康乃馨,小心翼翼地装在箱子里,不远万里带回来。这一次,并没有获得她的欢欣-她睡的客厅里,钢琴上、写字台上、书架上、茶几上,满是绽开的鲜花,我从德国买的花好像是多余的,没有地方摆放,而且显不出主要来。我后悔不如给她买一两块最好吃的西点。

 

     谁也没有料到,去年八月她九十大寿时的满屋鲜花刚谢,十月的客厅就迎来了灵堂的白花。她走得太匆忙了,令人难以置信。客厅布置成庄严肃穆的灵堂,她的床被移开去,灵堂正中挂着她在前年寿辰时在鲜花丛中幸福地祝酒的遗像,灵堂侧壁挂着她怀抱花束和父亲合影的彩照。她逝世的噩耗不胫而走,花篮、花圈摆了大半个客厅,有熟人送的,也有她不曾相识而仰慕她的人送的。相处几十年的邻居宗璞先生闻讯赶来,久久望着遗像,眼里漀着泪水。

 

     在八宝山的遗体告别室里,母亲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享受着鲜花的芬芳。告别仪式结束,大家含泪在她的遗体上撒满花瓣。海内外如此多的花圈对于一个北大数学系的普通职员来说是非同寻常的,她在一生中对子女和父亲的学生的付出,在北大数学系工作期间为图书馆建设的贡献,受到了众人的深刻缅怀。母亲的遗体在哀乐声中伴随着鲜花而去了,她的一生乐观而坚强、热爱生活的精神,却久久地留在我们心里。她的美丽如同鲜花一样,流芳百世。

 

     燕南园60号的主人走了,门前阳台上的两盆白菊花也干枯了,门口的地上还留着一束已经干枯了的花,这是一位陌生人献给她的。母亲养的盆花和园子里的花都分别转移到了我们兄弟姐妹的家园里,看着这些花,总会深深地思念母亲。

 

     今年清明节,我没有能够再代表母亲像往年那样在院子里采花,去万安公墓祭父亲,而是买了一盆鲜花放在父母合葬的墓前,静静地默哀。父亲和母亲的精神永远饱含在花的活力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