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2011-03-12 13:47:19)
分类: 杂文与随想
我曾经在四通集团担任主管开发的执行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任务就是要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关于新产品开发,还是有点故事可以说说的。

其实,从一个好的想法开始到做出几个样机来,这个过程很简单,也很快,最重要的是,可能还花不了几个钱。但是,到真的要作为新产品推出的时候,就不那么简单了,下面我举两个例子。

1)消毒液发生器
非典时期,我所在的公司与某大学合作,开发了一个消毒液发生器,原理很简单,食盐和水,通过电解之后,就可以制作出八四消毒液,关键技术是电极上覆盖了一层纳米材料,所以电极的寿命非常长。虽然我的专长不是这个,但是作为主管公司开发工作的我,还是觉得此项目不错,于是我们制作了几台样机,外观漂亮,还到处去给人演示,如果不算开发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光样机制作只花了几千元。市场上,同类产品要卖500元左右一台,我们每台成本大概在100元左右,如果生产批量大,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大家看了都说该产品一定有市场。

说赞扬的话大家都会,作为开发部的成绩,这也算是不错的一个结果。但是,到了真要决策上马的时候,问题来了。做塑料外壳,需要开模具,这就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做过产品的人都知道,模具费用是很高的。这还不算,如果第一批制作5万台投放市场,按每台100元计算,就需要500万元的流动资金,万一投放市场后卖不动怎么办?几百万的损失谁能担当得起?公司领导层开会的时候,谁都不敢出来承接这个项目,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其实,这也和公司的体制有关系,早知如此,我们干嘛去做样机呢?这说明,公司的开发和市场决策是脱节的。事先不想好,就任开发部门去做产品,必然就是这个结果。成本才100元的小小消毒液发生器尚且如此,还谈什么高科技产品开发呢?

2)可视电话机
1998年我去美国,在硅谷认识了一家叫8X8的公司,他们开发并批量制作了一批可视电话机,我还带回了几台样机到国内。所谓可视电话机,就是电话机上再加一个液晶屏,打电话的时候彼此可以看到对方,说起来,优点一大堆。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在国内搞这个项目。

听说我要做这个事情,立刻有人给我牵线,于是我见到了香港一家公司的开发人员,他们来到深圳,给我演示了他们开发的样机,并表示愿意把全套技术卖给我们,这样,我们不必从头开始研制,直接投产就可以了。我看了他们的样机和技术,觉得相当不错。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不是他们机器的事情,而是电话线路的带宽不够,即通过普通电话线效果并不理想。其实香港这家公司很有实力,为何他们自己不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却要把已经开发完毕的产品技术卖掉呢?我头脑里打了一个问号,决定进一步做可行性分析。

随后,我到华为公司去访问了一趟,发现华为公司的开发部门也已经开发了同样的产品,但是做完样机之后,就放在一边并不急于投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再后来,我发现内地一家国营的军工企业,其实也开发了类似美国8X8公司那样的产品,用的技术是一样的,也没批量生产。

于是我这才发现,不是没人注意到这个机遇,如果你以为别人都没注意,那只是天真的想法,其实他们都在“潜水”呢。很多公司其实都具备这样的技术,只是到了该批量投产的时候就止步了。为什么?原来他们都在等待吃螃蟹的人。换句话说,如果一旦这类产品在市场上销路很好,就他们的实力来说,分分钟可以立刻投产跟进,他们现在按兵不动,只不过不愿承担市场风险罢了。

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可视电话机只是开发者的一厢情愿而已。现在,网络视频很方便,谁会去买可视电话机呢?

技术开发人员,往往都是从最理想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项目,容易忽视了产品的市场风险,一个项目上马的时候,总是看到了一千条成功的理由,而如果后来失败了,才发现其实还有一万条不该上马的理由,而当时却没注意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