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 |
分类: 游记 |
13日,我们早上出发去中科院千烟洲试验站演出。这个站名还是我到了目的地之后才知道的,来到这里,我才明白这次到江西的演出,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给科学院的这个站点作慰问演出。
这个点正式建站是在1983年,到现在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它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红壤丘陵的生态改造。座落在江西省泰和县灌溪镇境内的千烟洲是个总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红壤丘陵小山村,林木苍翠,人丁兴旺,鼎时有1000多户人,千烟洲也因此而得名。过去由于当地群众忽视了环境保护,滥采乱伐森林资源,致使该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人们纷纷迁出千烟洲,到1983年,全村只剩下7户共31口人,人均年纯收入仅120元。
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以红壤丘陵区为主,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生物生产力高,但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大部分地区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不但耕作难度大,就连草木也难以生长,被称为“江南沙漠”。1983年,中国科学院选择了荒山草坡占81%的泰和县千烟洲作为红壤丘陵综合开发的试验点,并与江西省合作,建立千烟洲试验站。科研人员根据千烟洲“宜林而少林,多雨而缺水,资源多样而经营单一,土地有余而生活贫困”的特点,从治水入手,以柑桔为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短期受益项目,同步发展林业,建立了一个农业生态性循环系统,形成了“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鱼粮,畜牧水产相促进,加工流通两兴旺”的“千烟洲开发模式”。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试验区,科学家和当地农民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库20多座,雨季防洪蓄水,旱季灌溉植被。树林慢慢长起来以后,不但能够涵养水源,还能保护农作物。1991年,一场百年一遇的寒流袭击了江西,几乎所有的柑桔产区都严重受冻,而千烟洲的柑桔不但幸免于难,反而增产15万公斤。
千烟洲试验区综合开发治理红壤丘陵的成功,不仅为进一步开发我国南方大面积红壤区丘陵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可行性强模式样板,而且还为该区域的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道路。研究成果很快被当地农民采用,五年内在吉泰盆地就建立了千烟洲模式示范推广点38处之多,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直接经济交易1450万元,推广效益为2.02亿元。
25年来,试验站获取气象观测、生物量测定、土壤理化分析及肥料试验、水文观测和社会经济调查等科研数据2030万个,其中气象数据2010.5万个,土壤监测数据5万个,水分监测数据7.5万个,研究项目数据5万个,其他途径收集的数据3万个。尤其是研究成果丰硕。建站以来,承担和完成国家攻关、中科院重大、有关部委和江西省的科研项目20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八五”攻关科技重大成果奖2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以及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千烟洲试验站还培养研究生5人,接待来站从事博士与硕士论文研究25人,其中瑞士3人、英国1人。“九五”期间,受UVDP项目委托为地方培训人员230人次。该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研究的国际示范站。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千烟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3%,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10.9%,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也一天一天好起来,迁出去的居民又陆续迁回了千烟洲,目前,住在千烟洲的农业人口增加到300多人,人均纯收入是开发前的30倍。
近几年,中科院和江西省政府对千烟洲站加大了合作力度。自2001年以来,先后在千烟洲站投入2000多万元,添置了一批国际国内先进的科学实验仪器与观测设备,着眼于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千烟洲站由原来的农业攻关型向农业基础研究转型。
下图:千烟洲试验站的主楼
我们合唱团来这里打前站的老程,就是这个试验站的早期开发人员,曾任这里的副站长。我们汽车到达的时候来迎接我们的,是曾经在建设该站时出过很多力,退休之后又回到这里继续搞基建的老谭。使我意外的是,这位老谭的老伴,就是和我老伴多年的挚友小付,我家2005年搬入新居的时候,他们两口子曾来我家做客,我也到他们在北京回龙观的新家去过,过去只知道老谭经常出差在外,不知道原来他就是在千烟洲这里工作。
经我老伴提醒,合唱团的老郭也才发现,他们和老谭一家曾经是邻居,彼此还串过门,哈哈。于是我们立刻和老谭一起合影留念。我在这里称他为老谭,但是我老伴一直叫他小谭。
下图:刚下车就遇见熟人老谭(右二)
今天演出的观众席是露天的,演出场地就是两个办公楼之间的空地,舞台就是实验室门口的平台,试验站看演出的职工大概只有不到20人,其余观众就是当地农民,加起来也估计不到一百人。据说这是建站以来第一次有人特地到这里来演出,扩音设备很讲究,好像是从县文化宫借来的。
昨天还一直在下雨,但是今天雨停了,可是天气非常冷,手露在外面时间久了就会冻僵。女同胞们还要穿裙子,不过她们的裙子很长,所以里面还是穿厚裤子。今天我老伴犯了和我昨天同样的错误,她也忘记穿演出鞋了,不过今天好几位女士都是穿了旅游鞋,看来今天演出比较随便一点。
今天还是请何老师帮我摄像,她经过昨天的实践,已经比较熟悉我机器的使用了。今天把全部节目都录制下来了。由于大家心态都比较放松,加上昨天已经演了一场,所以今天演出的效果比昨天好。昨晚老李独唱了《众手浇开幸福花》,但是今天她不舒服,所以改为由我老伴唱这首歌,由于平时没有练习,所以没唱好。
视频:合唱团在千烟洲的演出
演出耗时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这群老人平时难得化妆以及穿上漂亮的衣服,所以不论男女,都在后台抓紧时间彼此合影留念,演出之后,还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唱了几曲。
下图:舞台
下图:观众
下图:演出结束后大家抓紧时间合影
下图:和当地农民合影
随后大家回到办公楼的会议室,由试验站的一位博士后给大家介绍千烟洲的发展概况,大家听得很有兴趣,不断向老程以及这位博士后提问。尤其是老程,兴致很高,因为他是见证了该站的建设,今天有机会亲自给合唱团的团友们介绍自己的工作,而大家也对他的工作有了一些了解,进而对他有了敬佩的心情。
午饭非常非常丰盛,每桌都有十几道菜,还有非常地道的米酒,饭菜都是绝对的绿色食品,因为都是试验站自己生产的,青菜是上午刚从地里拔的,鱼就是自己鱼塘里养的,这一顿以及晚上的那顿,是我们来江西之后吃得最满意的一顿。老谭说,你们来到这里,就是到了自己家,不要客气,大家还真的不客气,狂吃一通。
吃完之后,略微休息一下,老程和老谭就带领我们参观他们的试验地,我们顺着办公楼旁的小路就上了山,山上的树林非常密,地上盖着一层很厚的落叶,所以踩上去软绵绵的。因为地上有点湿滑,所以有的人就捡根细棍作为拐杖。老谭一直陪在身边,我老伴就问他,二十多年前这里是秃山吗?他说是,这里的树都是他们亲手一棵棵栽培的,难怪他对这里如此有感情。
很多树上都有自动采集水分等各种参数的装置,然后会集中传输到电脑的数据库里。再向前走,路边有鱼塘,也有橘树林,还有一块地,表面看是普通的农田,其实地下面有收集水分等各种数据的薄膜,传送的地下室的仪器那里,然后再传送到电脑中。山上有一个瞭望塔,爬上去可以看到千烟洲的全景。
下图:数据采集装置
下图:大家站在地下室的顶上,下面就是仪器设备
平时这里是人烟稀少,所以今天老程一定很开心,有这么多人来听他讲解他的工作,看来他完全沉浸在其中,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我们回到中午吃饭的地方,又吃了一顿丰盛的晚宴,又一次喝了他们自己酿造的米酒。大家还品尝了他们种植的冰糖橙和蜜桔,老谭还特地送给我老伴一袋小金橘。
下图:橘子是这里的优秀品种
由于今天下午这样的参观安排大家事先并不知情,老李为演出还特地穿了一双400多元的新皮鞋,结果在山上树林中走了一趟便被划花了,呵呵。
饭后,千烟洲送给合唱团每人一箱橘子,估计有十七八斤。大家带着对试验站恋恋不舍的心情,乘车回宾馆,其实,千烟洲离县城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不算远。
到此为止,我们的演出任务就算胜利完成了,明天要开始旅游了。下午,南昌旅行社B的导游雷小姐已经主动和我联系了,她和司机下午已经来到泰和县住下了,次日早上八点来我们的宾馆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