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 |
分类: AV技术 |
有位退休的大姐最近问我,为何你制作的视频比较清楚,而我做出来的就不清楚呢?你能教我如何制作高清的视频节目吗?
这篇文章就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其实,清楚与否是相对而言的。就我掌握的知识来说,目前清晰度比较高的视频标准有两档,一个是AVCHD格式(也称为MPEG4 AVC/H.264),这是新一代的高清标准,另一个是MPEG2格式,已经采用了多年。用前者制作的碟叫蓝光DVD,后者是普通的DVD。能拍摄前者的摄像机称为高清摄像机,而普通的数码摄像机则是MPEG2标准的,蓝光DVD碟必须要用蓝光DVD机才能播放,本文就讨论这两档,再旧一点的如VCD这里就不讨论了。
先说DVD。即使采用标清的DVD标准MPEG2格式,也可以制作出质量很好清晰度很高的视频节目,相信大家都曾经看过高质量的DVD电影,这就是例证,我家有几张碟,用很多年前的老DVD碟机播放,清晰度非常好,由此我只能得出结论:多数DVD碟都没有认真制作。
我认为,一个节目如果要有好的视频质量,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拍摄时录制的视频文件要有足够的分辨率和正确的曝光;2)视频节目的色彩正确;3)视频有正确的动态范围和信噪比。
如果最终要制作的是DVD碟,那么首先拍摄的时候,就要设置成720*576的MPEG2格式,分辨率设置再高也没有意义,因为你做出来的碟达不到,反而浪费你的存储空间和你的制作时间。其次,拍摄彩色视频的时候,要注意摄像机的白平衡设置要正确,例如在灯光下拍摄和日光下拍摄是不同的。颜色不正虽然不是清晰度的问题,但是会让人看了不舒服,于是也会说出“不清楚”的评价。第三,关于动态范围的问题,这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画面该明亮的地方很亮,该黑暗的地方很暗。假如我们把最亮定为100,最暗定为0的话,那么你的画面最亮的部分就应该接近100,最暗的部分就应该接近0。假如一个穿白衣的人在阳光下,另一个穿黑衣的人在树荫下,如果曝光过度,那么虽然黑衣人能看清楚,但是白衣人的衣服上的细节就都看不见了。如果曝光不足,那么,白衣人能被看清,而树荫下可能就是黑乎乎一片了。所以,即使你的分辨率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动态范围的处理不正确,也会导致一些细节的丢失,观众看起来就是不清楚了。这个问题先是在拍摄的时候要掌握好曝光率,而它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也是可以调节的,不过曝光不足的问题也许还可以通过后期调节改善,但是曝光过度则无法改善了。很多高手拍摄的时候都喜欢用手动曝光而不是自动曝光,就是为了能让曝光更准确。
我如果看别人的文章,总是喜欢看实例,所以我在这里也给一个实例,只是有点遗憾的是,我只能以我自己有的设备——SONY的高清摄像机HDR-SR12E为例子,所以未必适合所有的读者。
先说拍摄。该摄像机视频拍摄有7种模式可以选择,我通常选择其中的“HD SP”模式,即高清模式中的标准模式,这样拍摄的分辨率是 1440*1080,而不是它的最高分辨率1920*1080,我选这个模式是基于两点考虑:1)后期制作起来速度比较快,如果选更高分辨率,处理会慢很多很多;2)虽然现在我用它制作DVD碟,但是以后一旦我有了蓝光播放机之后,还可以重新制作更好的。
该摄像机有一个“斑马线”的设置,如果启用该功能,当曝光过度的时候,画面中光线太强的部分在取景屏幕上会出现条纹提醒拍摄者,这时根据条纹所在的位置来决定是否要降低曝光量,如果必要,就换成手动曝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夜晚或者有聚光灯等,该摄像机都有专门的设置参数以保证合适的曝光。
至于白平衡问题,通常该摄像机是设置为“自动”,必要时也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使得色彩真实。
再说说后期制作。该摄像机配有一个名叫PMB的软件,虽然按我上述设置拍摄的视频是AVCHD格式的,但是用它可以很容易就转换为MPEG2格式(见下图)。不管转换与否,都可以用会声会影来进行编辑处理。白平衡问题可以通过色彩校正中相应选项来调整,而如果曝光不足,则可以通过色彩校正中的gamma参数来调整。
如果要制作蓝光DVD碟,那么,在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为AVCHD格式,分辨率为1920*1080或者1440*1080等等,这时录制的视频文件是MPEG4格式的,需要更好的处理软件来处理,例如SONY的“VEGAS PRO 8.0”软件或者“会声会影X2”,处理的原则与上述对DVD的处理是相同的。
最后顺便说一下,视频文件编辑制作好之后,我通常是存为MPEG格式,但是如果要上传到网站上去,那么往往由于该文件容量太大而遭到网站的拒绝,这时可以将它转换成FLV格式或者RM格式的视频文件,这是以牺牲了清晰度为代价而换来了比较小的容量。会声会影X2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转换,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视频格式转换软件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