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2007-08-30 08:01:48)
标签:

旅行/见闻

梵蒂冈

罗马

天主教

欧洲

意大利

斗兽场

圣彼得

瑞士

分类: 游记

到欧洲一下飞机,打开手机,立刻收到了几条中文短信,内容是,如果你选择某某网络,拨国内电话每分钟收费5.99元,比普通费用每分钟可节约7元。原来,我们在国内使用手机,服务商是垄断经营的,例如,你买的手机号是中国移动的,你就只能接受它的服务,别无选择。但是在维也纳,你至少有三家无线通信运营商可以选择。我刚到维也纳的第一天,由于没有比较,只有上述的这家给我发了短信,另外两家没有发,我也不知道究竟用哪家更便宜,抱着宁可信它是最便宜的心理,我就把手机设置为手动选择网络,并选择了这家。有了竞争,才能使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服务,但是咱们国内现在离这个还有一段距离。

 

第二天,我们就离开奥地利去了意大利,由于我设置为非自动选择网络,而意大利并没有这家服务商,反倒变成无网络可用了,于是我立刻意识到,在我这样每天换一个城市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设置为让手机自动选择网络为好。和在国内一样,我每天仍然收到来自国内的大量垃圾短信,幸亏在国外接受短信也是免费的,不过漫游费肯定是收了。8月2日那天,我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山脚下,不知为何一个短信也没有收到,我反倒觉得很奇怪,一看网络信号很强,但是我的短信也一个都发不出去,因为刚进入8月,我怀疑起自己是否忘记交手机费了?我试图更换网络服务商,但是一到寻找网络的时候,手机就处于半死机状态,于是我干脆把手机电源关掉重启,重启后手机就自动选择了另外一个网络,并且立刻把积攒了两天的短信都一古脑收了下来。可见,上一个网络运营商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清楚,反正能用了。

 

还在国内的时候我的手机就已经下载并安装了MSN和QQ,只是平时不怎么通过手机来用,在欧洲旅游期间,我试着用了一下,一般情况下都没问题,只是不很方便,例如,MSN上平时我都挂着几十个网友,但是多数网友平时不怎么说话,用手机之后,挂这样多的网友就显得太多了,要翻很多页才能到达你想要找的人的位置,QQ也如此,不过因为QQ有最近联系人的选项,还稍好些。再说,用手机输入汉字也比较麻烦。无论是MSN还是QQ,如果只是处于登录状态而不与网友对话,会产生费用吗?由于来欧洲前对此没有研究过,也没有实际的使用体会,所以除了必要的交流外,平时我还是把它们都关掉,以免发生过高的不必要的费用。此外,用手机炒股软件也可以看到沪深股市行情或者下单委托。

 

28日,按计划我们要早上搭乘7点半的飞机飞往意大利首都罗马,由于这是刚到欧洲的第二天,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半夜1点钟就醒了,所以虽然早上4点半就起床出发去机场,大家也不觉得困。陈导说飞机上不提供免费早餐,因此从酒店带了早点去,上飞机前先吃了,谁知道飞机上还是有免费的早餐,因此第一天就吃了双份早饭,人人都精神饱满。维也纳位于奥地利的东北部,奥地利的北边就是捷克,因此去机场的高速公路的路标上可以看到通往布拉格的指示,离布拉格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在去意大利之前,陈导就教我们说几个意大利单词,他说,意大利人办事效率是比较低的,让我们学一个单词:慢慢来,意大利语的发音是“皮阿诺——皮阿诺”,很像英语钢琴的读音重复两遍。

 

旅行中每次我们乘坐飞机,都只需要出示护照即可,因为航空公司的电脑系统里面早已经有了我们的数据,因此只要能证明我们的身份就足够了,所以我们是没有机票的。

 

在罗马下了飞机后,等待取行李非常非常慢,看来果然是“皮阿诺——皮阿诺”。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我夫人昨天没有取到的行李在这里出现了。

 

出机场后,陈导提请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今天有可能要搭乘公交车去游览,他说罗马由于交通比较拥堵,所以常常会不许旅行者乘坐旅游大巴进城,但是有时候会允许,在进城前有一个收费站,要在那里获得批准才可以,并要缴纳不便宜的进城费。外地汽车进城要缴费的做法,始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不过,奥地利如果缴纳了进城费,只要你在城内的餐厅等地的消费大于缴纳的费用,进城费可以原数退还。但是在意大利,进城费却是缴纳之后有去无还的。今天比较幸运的是,我们被允许缴纳了进城费之后乘坐大巴入城。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这之前,我去过德国科隆大教堂,也去过巴黎圣母院,但是一看到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之后,那些教堂简直就没法比了。梵蒂冈从国家面积来说,的确很小,但是它的精神力量很大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存活到现在,能成为国中之国的最基本的原因。圣彼得大教堂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叫圣彼得广场,广场的尽头就是这个小国家的边界了。

 

下图:圣彼得广场全景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大家都听说过耶稣基督的故事,其实在同一个故事下有三个源于该故事的宗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新教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基督教。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天主教的朝圣地。彼得是耶稣的最亲近的弟子,该教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去的那天,据说地面温度达到了摄氏38度以上,太阳烤在地面上再反射到脸上,使得即使打着防紫外线的阳伞,依然热得受不了。我和夫人站在广场中间照相,忽然走过来一对青年情侣,男青年很高,女孩只到他的肩膀,那个女孩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能帮我们按一下快门吗?然后伸手递过来一个数码相机,在梵蒂冈遇到一个说中国话的洋人,多少使我有点意外。就在我给他们照相的同时,我夫人也给他们照了一张合影。当然,我们也趁机让他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估计他们也是来旅游度假的。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进教堂要排队,先要通过安检,并且女子不能穿露肩的衣服进去,也不能穿短于膝盖的超短裙。但是在欧洲的旅游者中露肩是太普通不过了,所以很多人只能临时买一个披肩披上,好在我们陈导事先已经提醒过了。
 
该教堂前后修建用了120年的时间,先后有10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作出了贡献,教堂的圆顶离地面119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由于罗马教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估计以后也不会有谁再建造更大的教堂了。教堂里面很大很大,里面光线不是很亮,但是可以使用闪光灯拍照,这有点出乎我的预料。除了中间的大厅外,左右都有大厅,后面也有。墙上到处都是雕刻和油画,其中还有一幅是米开朗琪罗25岁创作的雕刻《哀悼基督》,这是唯一有他亲笔签名的作品。

 

下图:《哀悼基督》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下图:圣彼得广场旁边的楼房最高层右数第二个窗户就是罗马教皇接见朝圣教徒的地方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在教堂外面,有瑞士的士兵在站岗,据说这是因为在战争年代里瑞士的士兵曾经拯救过罗马教皇的缘故。
 
下图:教堂入口守卫的瑞士士兵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但是罗马比较脏,看看在街边停放着的汽车,上面都覆盖着一层灰尘,看来尘土比较大,火车站前的街道地面上也有很多垃圾。出发前,导游已经提醒大家预防小偷,说意大利小偷多,我想如果一个国家给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据说,意大利人的性格很浪漫,在很多方面像中国人,所以有人说意大利是西方世界的中国人。如果你向意大利人问路,他从来不会说他不知道的,即使不清楚,他也会给你乱说一通,所以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玩笑说法而已,不必当真。

 

我们去的第二个景点是古罗马斗兽场,这是我们在各种图片中常常看得到的著名地点,不过到了实地,还是被这里古建筑遗址的宏伟气魄震撼了,听着导游介绍着过去的一段段历史,感到罗马的确是一座非凡的古城。传说中罗马城是由罗慕路斯与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这对被母狼哺养大的双胞胎所建立的,之后兄弟倆为了确定新城市的名字和统治权而争斗起来,最后哥哥罗慕路斯殺死了弟弟雷穆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因此他用自己的名字把该城市命名為罗马。至今,在罗马到处都可以見到母狼与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像。从古罗马的废墟中,可以想象到过去的辉煌。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这天的天气格外炎热,我们走了一会儿,就不得不找阴凉地方休息一下。在古斗兽场外的街边,停着很多旅游大巴,一个说着广东口音的男人在一辆大巴旁边对着大家大喊:你们要小心啊,我的两位朋友刚被小偷偷了钱包!在游客必经的路上,地上都摆满了各种皮革制品在叫卖,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导游说都是来自中国的假货。还有两位十几岁的男孩在路边拉着手风琴,琴很小,只有32贝司,但是两个人合奏,还是很好听。意大利是出产手风琴最著名的国家,可惜我没有机会到琴行去看看,了解一下现在的价格行情,在我20岁的时候,买一架意大利手风琴曾经是我的梦想,但是现在已经不会再想这个事情了。我甚至已经走过了男孩的身边,才想起来忘记拿出摄像机给他俩摄录一段。

 

离开斗兽场,下一个景点是许愿池。这也是到了罗马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这是一个喷水池,来到这里的游人都应该背对水池,用右手拿硬币从左肩上方向后面扔两枚硬币,一枚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回到罗马,另一枚是要许一个心愿。我在出国前刚把手里的人民币硬币留下没有带在身上,而换的欧元都是纸币,所以身上一枚硬币都没有。夫人找出两张一元人民币纸币,叠成小三角形,跑到水池边背对着水抛了进去。据陈导介绍,光是游客扔到这个喷水池中的硬币,积累起来每年可达90万欧元,折合将近1000万人民币,用于慈善事业。

 

下图:许愿池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在罗马的街上,我们发现路上跑的汽车60%以上都是两厢小车,这使我改变了一个观念,在中国,总是认为三厢车比两厢车档次高,看来现在两厢车是发展潮流。国人总是把服装以及汽车等等作为身份的象征,而国外只是当作代步工具而已。因此,在欧洲的公路上,虽然到处可以看到宝马奔驰这样的好车,但是车厢的后面都没有任何型号或者排量的标志,你不知道这辆宝马是5系列还是7系列,可见在这里不讲究攀比。只是在日内瓦有些不同,街上的三厢车比较多,看来可能是那里的国际公务用车多些。此外,这里所有的人驾车都很文明,两个车道的车很少并线,即使其中一个车道的车少,另一个车道堵着,司机也会耐心等待,如果在中国,早就钻来钻去了。
 
我们这天的两顿饭都是在中餐厅吃的,餐厅位于罗马中央火车站附近,餐馆的门口外挂了几盏红灯笼,后来我们发现,在欧洲各地的中餐馆多数都是用红灯笼来做标识的。这家餐馆是我们这次旅行中遇到的第一家中餐馆,也是最差的一家。餐馆的厕所很脏,男厕的小便池坏了不能冲水,晚上第二顿在这里的时候依然如此,让人很受不了。不过,这次旅行总的说来伙食还是不错的,除了这家餐厅外的其它中餐厅也还都可以。每天都是在酒店吃西式早点,午饭和晚饭都是中餐,五菜一汤并有餐后水果。每天吃的菜大同小异,例如吃了很多顿土豆烧牛肉、红烧肉或者鸡蛋炒西红柿,汤多数都是紫菜鸡蛋汤。我夫人由于自己很会做菜,所以在国内去餐厅一般都很挑剔,但是她对这次旅行的饭菜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不是说有多么好吃,而是说在逛完了景点之后,可以尝到家乡菜。本来我们旅行就不是为了吃山珍海味,所以对此没有更高的要求。其实,过去我曾经和同事出国很多次,中国人一般说来还是吃不惯洋食的,偶尔吃一顿还可以,天天吃就受不了了,所以旅行社的这种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当然,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有人评论说,在这里中餐馆做这样的菜太容易了。

 

下图:罗马中央火车站

欧洲七国游记(4):梵蒂冈和罗马

可能因为是旅游旺季,每天中餐馆的人都非常多,餐馆里面的桌子挨着桌子,这桌的椅子靠背顶着邻桌的椅子靠背,落座之后就别想出来,否则一桌人都要起身让开,餐厅的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经常是这拨儿还没有吃完下拨儿就来了,生意十分红火。
 
在欧洲一般地方的公用厕所都是收费厕所,上一次厕所要0.50欧元,折合人民币5元多,按我们的工资水平算显然就是很贵的了,所以能不去就尽量不去。上厕所的费用并没有包含在旅行团费之中,于是,每天争取上免费厕所以降低旅行费用也就成为领队的一项基本任务了。所以,每天早上从酒店出发之后,通常都是会在高速公路旁的某个休息点解决第一次上厕所的问题,此外,餐厅厕所都是免费的,于是用餐前也是上厕所的好机会,我们团有21位女士,而一个小小的中餐馆可能只有一个女厕位,于是每天就餐前女同胞在厕所门外排队也是一道风景了。

 

其实,也许是重男轻女或者别的原因,女厕总是不够用,在梵蒂冈大教堂外面的公厕那里,也是女性排几十人的队伍在等待上厕所,而男厕里面就没有什么人。有趣的是,在巴黎老佛爷大百货店购物的时候,我夫人去上厕所,我就在门外等她,女厕也是排长队,这时来了一个老太太,也许是实在忍不住了,她看到女厕排队,不管三七二十一拉开男厕的门就冲了进去,随后过来的一位男士刚好打算上厕所,看见进去一个老太太,他看看门上的男厕标志直犯晕,站在门口不敢进去。

 

于是,这次旅行我发现,上厕所也是需要事先计划好的。显然领队比较有经验,事先都计划好什么时间去哪里上厕所,他也了解哪里的厕所干净,哪里的厕所免费。于是只要陈导对大家说,现在可以上厕所了,这时不管你是否需要,都应该立刻去,因为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去了,哈哈。要是你不按他的安排,万一中途你要去,那就准备好0.50欧元硬币吧,如果没有硬币,你会很尴尬的。

 

晚上,我们下榻的酒店房间里的卫生间有点不同,一个是除了马桶外,还有一个专门用来给女性洗下身的浴盆,这个现在已经不足为奇了,经常住高级酒店的人也会看到过,不过陈导还是提醒大家不要用,我猜也许曾经有人把它当马桶吧。但是还有一个陈导特意交待要注意的,就是在澡盆的旁边有一根绳子,从上往下挂在那里,看起来很像国内的拉线电灯开关,如果你在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拉了它,立刻就会有人来看你洗澡了,原来这是为防止在卫生间发生意外的报警开关,这对我来说倒也是第一次听说。

 

视频:梵蒂冈和罗马

视频:梵蒂冈和罗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