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今人兮?古人兮?——品味何松的山水境界
(2012-05-14 09:53:45)
标签:
何松北京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云山访友图文化 |
分类: 艺术*欣赏 |
导语:朋友曾为我作文,今转载至此处,言词多有溢美,余自知不及过甚,当时时用以自勉。
今人兮?古人兮?——品味何松的山水境界
一次,偶然于友人书房中见一幅山水作品,尺幅不是很大,却满纸宋人神韵。毫无时下多数画家的俗气、燥气和匠气;画中笔笔皆有出处,又非临摹一家之技法,画作落款为:何松。惊讶之余让我对这位画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深入了解之后得知,何松是一位客居北京的专业青年画家,目前在北京以学习深造为主。
入门以清代初年山水画巨擎的“四王”作品为宗,对“四王”之中的王石谷用功尤深,早期作品中对王石谷的临摹,直入骨髓,其作品《溪山行旅图》《云山访友图》尤能见其用心。临摹之精微,笔画丝毫无损;构图之严谨,恰如翻拓于原作;神韵完足,更胜原作。经过数年的系统研究,何松对清代山水神韵、技法和构图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创作作品,最喜欢用“解索”“披麻”皴法来画山石、坡岸,用墨浓淡相融,笔笔气连,如同书写于纸上,树木则喜用“介点”“混点”“夹叶”等画法,山水气脉俨然,云雾因有流动生发之感,偶尔以人物入画中,生动鲜活,极具神采。
效法古人而不被古人束缚,何松对清代山水画深入研究后,又不满足于清代山水的陈陈相因和过多的程式化画法。何松研究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宋元的山水名作,经过对宋代和元代绘画的比对,他认为中国山水画的两座高锋,都有着各自的艺术思想为根基,这也是由于两个时代的画坛巨匠对“法”和“意”的不同追求与诠释而产生艺术面貌上的差别。
宋人崇“法”,元人尚“意”,而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大背景下,山水艺术的大变革和大发展。然而对于何松而言,他面前又出现了两个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宋代山水画作为他继续研究的方向。在他最近的作品当中,能够看到他对宋代山水画独特思考和深刻理解。
在他最新的作品中,能够明显看出宋画对他的影响,从笔墨、构图和意境营造,宋人严谨、冷峻、高雅的气度,从山石间,枝叶间和泉溪间,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树石灵性十足,山峰气势逼人,人物走兽也是神态各异。对气韵生动的诠释,对骨法用笔的实践,在他的每一笔勾皴染点中都得以体现。
今人兮?古人兮?何松身处今世,习性恰似古人,弹琴、品茶、读书、藏砚,收墨等等占据画画之余的全部。从何松的作品中,我能看到逐渐改变的,技法、气度和学识,更有一些是从早期作品一直延续着的、永远不变的态度、情趣和追求。这是一种境界,独与自然相往来的的境界,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他孜孜不倦的感悟自然,解读自然,描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