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歙砚,龙尾砚,歙州砚的概念

(2007-03-21 09:47:11)
分类: 人文杂记
    列于中国四大名砚的歙砚,因其质地优良,天然纹理丰 富绮丽,雕刻精致典雅,且具优良的发墨性能。故千百年来深得文人雅士的珍爱,从而誉满四海,名传古今。
    一、分清龙尾砚,歙砚,歙州砚的概念。                                         
    龙尾砚因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起初以出产地命名,称“龙尾石砚”,简称“龙尾砚”。                                                           
    第一方龙尾石砚诞生于唐开元年中,南唐后主李煜留意笔扎,喜好翰墨,称其所用之“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有了皇帝的赞赏,龙尾石砚便很快名闻天下。                                                               
    “歙砚”一名出现于北宋晚期,因婺源在唐宋时期属歙州辖治,按以州名物的习惯,故将“龙尾石砚”改称“歙砚”。                                                      
    据史料记载,在唐宋时代,歙砚石的开采主要集中在婺源的龙尾山一带,当时已开采了:眉子坑,金星坑,罗纹坑,水舷坑,济源坑,水蕨坑,驴坑等砚坑。开采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等天然纹理的砚石,当时朝野上下将龙尾石的优良石质,奇异的天然纹理作为歙砚的基本特征予以确认。可以说,唐宋时期的“歙砚”指的就是“龙尾石砚”。歙砚与龙尾砚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称谓。以产地名称“龙尾石 砚”,简称“龙尾砚”;以州名物,称“歙砚”。                                                           
    何谓“歙州砚”?大约在南宋时期,在古歙州府辖区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几个县,也先后寻找到了可以用以制砚的石材,这些歙县石砚,黟县石砚,祁门石砚,休宁石砚,按以州名物的惯例,同样称之为“歙砚”,而实际上就是“歙州砚”。
    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 坚,当年千里迢迢,不辞劳苦,翻山越岭亲临龙尾山,为的就是求一方真正的歙砚。为此,他写下了《砚山行》一诗,现摘录几句,以作为佐证:“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峦如斗蚁,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龙尾群山耸半空,其 中石有产罗纹,眉子金星相间起......” 
    此诗足以说明歙砚产于龙尾山, 即砚山。
    自从“歙州砚”的诞生问世,造成人们对歙砚认识的模糊。此后历代相袭,由此带来的概念混淆,认识错误也在不断累加。准确地说,歙砚与“歙州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历史本义上的歙砚不是泛指歙州地区所产之砚,而是特指龙尾山歙砚,即龙尾砚。
    二、“歙州砚”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随着龙尾山歙砚知名度的扩大,社会对歙砚需求量的增大,而龙尾山周围数百里是大 山,交通极为不便,砚坑又难以取材,使得歙砚供不应求,甚至连朝廷下达的上贡任务也无法完成,无赖之下,只能取他山之石以取代之,所以“歙州砚”便诞生了。                                       
    从歙州砚的石质,纹理来看虽不具备“歙砚”的特征,但在古代信息极其闭塞的情况下,未见过龙尾石砚的人根本分不清“龙尾歙砚”与“歙州砚”,只认为在歙州府地买到的都是“歙砚”。加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无论官方还是商家,都有意无意在误导,以至于几百年来,“歙州砚”与“歙砚”的概念一直混淆不清,蒙蔽了众多的歙砚爱好者,众多的劣质的“歙州砚”严重地影响了歙砚的声誉,这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一直延续到现代。                           
    当今,在歙砚生产地婺源龙尾山和歙砚加工地歙县,这种现象仍然很严重,以至于人们在歙县,屯溪买到的并不都是正宗的歙砚,也有一些近似于龙尾山的石料混杂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