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令人拥戴的袁雪芬
标签:
袁雪芬百年诞辰文化 |
分类: 人物写真 |

读了今天(3月25日)曹可凡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公众号写的《傲雪吐芬芳》一文,才知道3月26日是人民艺术家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中这位上海著名主持人深情回忆了与这位老艺术家多年交往的点滴。
在这个因疫情而“倒春寒”的春天,在人民艺术家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的时刻,我也由此勾起一段面对面听袁雪芬大师讲座的记忆,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无形的思念,虽然她不认识我,但她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那是1992年,当时我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就读。初秋的一天,同学告诉我晚上有一堂讲座,邀请的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那时,我对袁雪芬的名字就有耳闻,一是因母亲喜爱听越剧,经常提及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上海越剧名家;二是袁雪芬早年曾在鲁迅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中扮演过祥林嫂,其形象深入人心,曾被田汉、欧阳山尊等进步文艺界人士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
傍晚,我与同班同学早早在食堂吃过饭,就来到教室抢占座位。不一会儿,袁雪芬在校学生会同学的簇拥下走了进来。那时她多大年纪我并不知晓,只是看上去庄重朴实,现在算来,当时她整整70岁了呀,但依然显得年轻,想想那时见到正值古稀之年的袁雪芬,既巧合又是缘分。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出生于浙江嵊州市甘霖镇,越剧表演艺术家、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曾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她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等。她当时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33年开始越剧生涯,一生主演的剧目数以百计,其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浓烈深沉,韵味醇厚,被称“袁派”,用艺术的清泉滋养了人们的心灵,为越剧艺术和中国的戏曲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袁雪芬老师当晚讲座的内容早已淡忘了,然而,她对越剧的执著追求,以及锐意创新的戏改精神,是让人无法忘怀的。
讲座结束后,我与同班同学围住了袁雪芬,因为我们是学新闻的,新闻敏感性稍强点,都想挖掘一些更翔实的内容。袁雪芬老师平易近人,有问必答,又延续了一段时间与我们交流,并在我们的拥戴下,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的确,袁雪芬的成就是令人拥戴的,她于2003年12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第二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2008年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是袁雪芬一生的座右铭,她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高洁操守,构成百年越剧的动人华彩。
在人民艺术家袁雪芬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拟一联深表怀念:身逝祥林嫂音容宛在,风遗祝英台德业长存!
人民艺术家袁雪芬
袁雪芬扮演的样林嫂剧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