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测试题(二)
(2009-04-12 13:25:42)
标签:
小学语文课标杂谈 |
分类: 教育论文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2、“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3、“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4、语文教育特别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5、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是音形义综合体。。
7、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的表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知识性学习过程)
8、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9、“大纲”提出“要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10、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是学生
教师 文本)
二、选择题
1、“语文”是指( 口头和书面的语言 )。
2、语文学习重在(④感性把握
3、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
③音节
),它是形音义的综合体。
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语文实践
)。
5、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自主性)阅读,鼓励(探究性)阅读,推进(批判性 )阅读。
6、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7、(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考虑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在识字与写字中,强调(
)。
①多识字和多写字
②多识字少写字
③少识字多写字 ④少识字多写字
9、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篇。①50篇
②60篇
③80篇 ④100篇
10、在习作过程方法方面,一是重视( ),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与用相结合。
①写的练习
②情感态度
③读写结合 ④修改
一、填空题。(10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2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是:( C )
A、 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 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6、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2、“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3、“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4、语文教育特别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5、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是音形义综合体。。
7、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的表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知识性学习过程)
8、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9、“大纲”提出“要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10、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是学生
二、选择题
1、“语文”是指( 口头和书面的语言 )。
2、语文学习重在(④感性把握
3、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
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5、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自主性)阅读,鼓励(探究性)阅读,推进(批判性 )阅读。
6、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7、(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考虑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在识字与写字中,强调(
①多识字和多写字
9、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10、在习作过程方法方面,一是重视( ),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与用相结合。
①写的练习
一、填空题。(10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2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是:( C )
A、 工具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 了解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C、在家庭生活中
6、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前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测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