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京现代舞团的年终思考
北京现代舞团过去
北京现代舞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文艺改革的产物,当时批文是:“采取新的经营机制,不增加编制,不调户口档案”“与北京歌舞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立时班底为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第一届现代舞专业8位毕业生留京。
从批文看,北京现代舞团成立伊始有强烈的实验色彩和时代特点,但从人员结构看,专业特征显著。
现在的北京现代舞团
1998年我开始全面的行政及艺术改革,并实行行政管理与艺术创作分离的管理模式。整体调控舞团发展方向及行政部门与艺术部门的分工与合作。
演员及行政人员全部实行签约制,舞团提供相对优越的创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及发展机会。编制不超过14人,现在演员来自全国10个省。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尊重并发扬传统文化,但提倡批判的接受。
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深厚的文化宝藏,但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是继承者和享用者。我们不是创造者。如我们一直靠传统活着,自己不去创造,很丢脸。
我们现在的创造也将成为后人的传统,而我们是创造者,很光荣。
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信心和底蕴,但不是炫耀和满足的资本,我们更不应该背在身上成为文化包袱,正确的态度是以此为前行的起点和基础,眺望未来,并努力创造,使之成为后人的起点和基础。
对当代文化的认识
当代是西方文化的强势。
西方文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甚至价值观和道德观。
我们衣食住行都基本是或逐渐为西方现代文明产物。这也在逐渐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现在的新生代,(15-25岁)是最典型的例证。
对待西方文化,我们既不应该一概排斥,也不应该盲目接受;而是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不管他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比方西方现代舞技术,训练技术和舞台技术,创作技法,我们要不断汲取,不要担心真的会变成西方的现代舞,就象我们住楼房,开汽车,用抽水马桶也不会变成西方人一样,要充分相信我们深厚的文化背景,文化是存在于血液和基因里的,不是那么脆弱的。学习先进能使我们更强,一味的强调民族特征只会使我们更封闭,更狭隘。
封闭和排斥是弱者的思维。
对商业的认识
钱,不好也不坏,是完全中性的,它只是一种力量。看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身处商业社会,逃避是非常困难和不现实的,真正要训练的是面对商业的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
创新能力就是一种强大的商业基础,科学,有效的训练和认真负责的排练和演出就是质量保障,商业的发达和商业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会推动法律的进化,反而是舞团发展的有利条件,完善,优质的管理就是发展的可能。
钱,只有用来做事才是钱,否则,不过是纸片或数字,有钱人,有好有坏,是人的问题,跟钱无关。
不排斥商业,不扭捏取悦,我们要有接受的能力,也要有拒绝的能力。
对“舞蹈圈”态度。
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芭蕾舞等等舞种,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各自有自己的缺陷。交流、沟通、借鉴、学习、思考是基本的态度。
创作可以不拘泥,不必考虑舞种、技法,充分汲取其他舞种营养。
没有好的舞种和不好的舞种,只有好的舞蹈和不好的舞蹈。
绝不要陷入舞种和舞蹈圈的纷争中去,记住,热闹的“圈子”都是弱者聚群的地方,弱者聚集多少也还是弱者,靠谁都没用,靠自己。
关于其他艺术门类
在技术层面,隔行如隔山,
在精神层面,毫无分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