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故事 |
分类: 杂谈,是明白了还是不想明白 |
前些日子的一个创意方案,今天偶然拿来一看,做些修改。
忽然脑子里一跳,《金刚经》其实也许应该是《金刚径》“经”是文字,而“径”却不一样了。
《金刚经》是真的是伟大的,每次读都“心惊肉跳”,那些智慧很具冲击性,引发直接的生理反映。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甭管什么都不是永恒的》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你们这帮修行的人,听我讲道理,不过是坐船过河,坐过船吗?到岸就下船,人人都明白。该放下的就放下,更何况根本就不值得拿起来的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我理解的:
那时候,要觉悟者对觉悟者说:“被尊敬的您,该怎么说这个经呢?我们要怎么来对待这个经呢?
觉悟者对要觉悟者说”这个经就叫《洞穿一切的智慧》,你们就用这个名字来说它好了,觉悟者说的洞穿一切到达彼岸的智慧,也不是能说出来的智慧,你怎么看,觉悟者提示过吗?能自己体会吗?”
要觉悟者说“被尊敬的您,觉悟者没有说过,您讲讲吧。”
“要觉悟者,你想听什么呢?大千世界的微尘多吗?”
“很多”
“微尘是只是被叫做微尘,但微尘并不是微尘,时空也是被称为时空,也不是时空的本质,你可以用各种方式来看见过去未来吗?”
“不能,被尊敬者,为什么呢?”
觉悟者说“所谓的方式,都是被定义出来的,而不是本质,真理是不能定义的”
。。。。。
金刚经真的是关于智慧的一个指南!
人的局限往往在于知识和知识带来的局限,尤其是执著于各种概念和判断,人都会不自觉的做判断和衡量,用的是自己制定的标准的尺子,然后喜悦或难过。
活在当下有多么重要。随时清空自己又有多么重要,不执著外物不难,不执著于我,就不容易了。
做个简单的试验:有一个浴缸,装满了水,旁边放着一个一次盛5毫升水的咖啡勺和一个一次能舀500毫升水的水瓢,你要尽快把浴缸腾空,你会怎么选择呢?
你想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