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了,很好,又可以安静的读读书。
晚上见了一个朋友,谈的都是汉朝的事,最近研究的是明朝的那些事儿(元和清虽是外族做了主,但还是汉文化的气脉延续),忽地又去了汉朝,真的是越走越远,有些不适应,或者说有些不舒服。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是因为在读这些古书的过程中,越来越可以体味当时的人的生活状态,物质的,很难想像了,但通过文字,还是可以触摸到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而触摸他们后回看现实,就会觉得现实很无聊。
无聊中是个体的无奈。
迷茫是一种幸福,思考令人痛苦。
我们整个时代在追求速度和结果的游戏中,不断的忽略着过程,直接一点说,所谓成功、所谓时尚、所谓高级,都不过是金钱和物质欲望的堆积,如果类比一下,是不是近似畜生的生命过程?
中国的传统里总有些东西是让人着迷的,但这东西是什么我却很难描述,我只是常常会看着我们迅速的美国化或者欧洲化(美国化和欧洲化也是假的,都是表面的,物质层面的一种模仿和崇拜)而杞人忧天,也许有一天,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不再缺少财富,却可能会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没有家的人多可怜。。。。
今天叶锦添讲到汉朝的衣服的裁剪方式的时候我的确大吃一惊,让我吃惊的不是他讲到汉朝的衣服是立体裁剪的,而是他讲到汉朝在裁剪时利用织物的纹理结构来平衡衣料和人体的关系。这不仅仅是科学,更要命的是品位。
品位不是外在的那一点点样子,其核心是别人根本察觉不到的那些内在的细节。
品位也许是最没有用的东西,而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是为没有用的东西服务的。
而没有用的那点东西却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我们现在是一个“做大做强”的时代,大、强等等词语基本就是你是不是个应该活下去或者有没有资格体面的活着的理由,可很少有人想过,我们真的是崇拜恐龙的吗?我们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不会说的是恐龙吧!?
1000年以前到更远,整个民族的物质的富强和精神的强大是平衡的,所以我们的文化是安全的,仓廪实而知礼仪。当19世纪开始我们成为“第3世界”以后,物质的贫困使我们不仅失去了礼仪也开始失去了自信。白驹过隙200年,我们开始逐渐解决了物质的贫困,却很难再恢复旧日的飘逸和温和。
也许我儿子的儿子的儿子那一代,能重拾信心,只是,我担心,那时候,他们都叫“比尔·桑姆星”了。
就此打住,不该再说了,睡觉去。
祝自己好梦。。。。。。
后一篇:镜像